歸虹
(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太倉 215400)
高職院校在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時要增加與企業的溝通交流,在進行校企合作的過程中,雙方都采用較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有效解決了當前學生、企業、學校的多種難題,切實增強了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效果。
部分高職院校內部的空乘專業在培養專業人才時,管理人員并沒有制定出科學的培養目標,在教授空乘專業課程時更加強調專業技能,對塑造職業形象、養成職業素質與培育職業道德等方面較忽視,因而該類教育理念較為落后,由于培養目標的定位不清晰,不僅會影響人才創新培養的整體質量,該類學院的教育也難以滿足當前社會對相關空乘人員的要求變化。
為完成高職院校人才創新培養的目標,該類院校需招收更多的“雙師型”與“實踐型”教師,部分與空乘專業相關的教師雖然帶有較扎實的理論知識,但由于缺少實踐經驗,也沒有獲取與該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其很難完成實踐環節中的教學任務,也難以幫助學生解決其遭遇的實際問題,因而在采用此類教師后降低了該類課程的實踐性。此外,由于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空乘專業的相關知識有著極快的變化速度,若教師不了解該專業的實踐變化,在書本滯后的影響下,該高職院校的學生難以學到最新的空乘知識,在工作崗位的競爭中也較難占據優勢。
為加強空乘專業學生的整體實踐水平,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為其設置實訓基地,其對學生就業可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部分高職院校雖然帶有一定的實訓基地,其內部各項基礎設施或課程設計并不完善,多數課程仍以理論知識為主,嚴重影響了空乘學生的實踐水平。部分院校在開展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在相關企業的實習訓練也流于表面,就業、實習與教學難以形成有效連接,當學生從高職院校畢業后,其工作能力很難達到企業要求,此類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些許困境。
為促進高職院??粘藢I的人才培養效果,管理人員應通過校企合作來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具體來看,制定專業性人才培養方案屬人才培養模式中的重要內容,在制定該類方案期間企業要全程參與,其不但要提出多項指導性意見,還要為高職院校內的空乘專業制定出與其內部崗位相適應的標準,依照該類標準高職院校設置各項技能指標,借助二者的高效融合來加強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在制定空乘專業的課程內容時,高職院校管理者需將理論與實踐巧妙結合,讓學生學到該專業最新的知識,通過日常學習中的逐步實踐完全達到社會對該職業技能的要求標準,適時縮減學生從實習到實踐的角色轉變時間,全面加強該類職業院校的就業幾率。對于校企合作形式來說,高職院??山柚浜献鞯钠髽I來邀請更多航空公司的學者、專家,利用三方開設的專家討論會來確認空乘人才培養計劃,將人才培養方式與崗位職業的能力要求相結合,有效制定出與空乘專業相關的人才考核指標,通過校企合作來完成空乘專業的搭建。
師資力量屬高職院校的重要教學資源,在校企合作的狀態下,高職院校需打造出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雙師類”教學團隊,最大化利用教師資源。
一般來講,“走出去”或“引進來”都能改善教師的教學水準,其一,由于空乘專業帶有較強的實踐性特征,高職院??山栌枚嘀貦C會將兼職教師或專職教師派遣到航空公司內的專業培訓中心中,利用校企合作來學習到更多新穎的乘務業務知識,使廣大教師的學習氛圍變得更加專業、真實,實踐鍛煉的效果也會更佳。其二,高職院校還可依照空乘專業的內部發展需求,將企業內部的技術高手招收到教師隊伍中,讓其擔任實習教學與實踐課程的教師,為學生傳授出更新的服務理念與乘務知識。比如,在航空公司內的地面服務人員可擔任行李運輸、安檢與售票等實踐課程的教師,其在教授此類課程內容時會賦予較強的真實感。經過在企業的鍛煉后,高職院??粘藢I教師的教授水準、實踐能力都可獲得較大提升,該類經驗會對學生造成極大影響,從而增強空乘專業學生的綜合水平。
若想加強高職學生的航空服務水準,相關院校要為其設計多種實踐性訓練,其建立的校內實驗要帶有共享性、開放性、先進性、仿真性與實用性等。高職院校借助校企合作來共同搭建起與空乘專業相關的實訓基地,在該環境中管理人員可盡量為學生模擬一套真實的航空企業,利用多種形式來鍛煉學生的業務水平。
比如,高職院??稍趯嵱柣刂性O置客艙實訓室,在該空間中充分鍛煉學生的禮儀服務或幫助其掌握正確的客艙服務流程;而在安檢實訓室內,學生可看到真正的安檢設備,促進其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使職業氛圍變得更加真實;在化妝實訓室中學生會根據教師要求掌握更多的基礎性的化妝方式與不同部門的對應性要求。此外,高職院校還可根據自身規模主動搭建起與實踐教學相關的語音室、票務室、值機室等,在完善實訓基地的同時,管理人員還要根據其實訓內容引入對應的機械設備,不僅為學生營造出更為真實的航空氛圍,更是要利用真實的器械訓練來提升其業務水準,增強其工作與學習的銜接性,幫助廣大學生更快適應該類崗位。
設計專業課程系統為高職院校人才創新培養的重要內容,搭建起專業課程系統屬專業人才培養的重點環節。一般來講,在架構專業課程系統的過程中,管理人員需全面了解該行業,如空中乘務專業等,詳細分析與該專業相關的崗位需求,建立起工作任務的全面分析表,依照該表格中的工作任務與職業崗位來設計空乘課程。對于課程系統的設置來說,企業專家與高職院校管理人員應依照不同職業崗位的能力需求共同設定,此類課程結構需包括綜合實訓課程、拓展課程、專業課程與基礎課程等。在設計空乘專業課程期間,相關人員應全面考量該類課程的整體結構,科學設計專業課程與基礎課程的比例,雖然基礎課程在空乘專業的學習中較重要,但仍要合理控制其與專業課程的比例,盡量保持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在設計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的結構時也需考慮二者的結合性,基于空乘專業較強的實踐性屬性,應適時縮減理論課程的教授時間,將更多時間放置到實踐課程的教學中。
一方面,高職院校管理層應搭建起與教學監督相關的管理機制,適時建立督學管控團隊,將企業與學院共同的育人理念放置到管理團隊中。督學管控團隊的管理人員需由學生會干部、企業駐校的輔導員、專業教師與學院內部輔導員構成,利用積分考核的方式來為學生的各個方面打分,其主要內容包含宿舍衛生、內務、禮儀、著裝、儀表儀容與日常的學習表現等,通過該類嚴格的積分考核來幫助空乘專業的學生養成較好的行為習慣,不僅有效增強其乘務服務水平,還適時改善其綜合素質。另一方面,高職院校還需通過適宜的校企合作設置專業性較強的教學評價系統,在該評價系統中其評價核心為空乘學生的職業能力,其考察的重點為職業素質與崗位的適應性。具體來看,在進行業務考核期間,管理人員應高度融合終結性考核與過程考核,不能只突出一項考核內容。在完善教學評價系統與教學考核體系后,高職院校為促進學生的空乘業務水平,還要建立起以社會、家長與多家航空企業為主的外部教學評價系統,在該類評價體系中,相關人員應注重學生的實踐性,即對其在相關企業實行期間的階段性考察,全面了解學生掌握的業務內容,保證其學到的業務知識更快地適應航空服務,提升大學生的就業幾率。因此,高職院校空乘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在發展期間需借助良好的評價與監督機制,利用制度的完善來加強校企合作效果。
綜上所述,在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中校企合作屬重要展現形式,借助適宜的管控措施可有效實現學生、企業與高職院校的“三贏”,即學生得到更好的就業機會、企業滿足了人才需求、高職院校完成了適宜的人才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