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勁秋/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準軍事化管理是教育教學管理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立足現階段高校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實施準軍事化管理,將學校管理與學生的素質教育進行有效結合,效仿軍隊整齊劃一的嚴格管理方式進行規范管理。我將在結合高校學生特點與學情的基礎上,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方面,在我國高等教育的普遍化、民主化和終身性的發展與高校的擴招政策下,大學生人數越來越多。生源的不斷擴大,學生間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如紀律性差、自制力差、很多學生癡迷游戲、逃課現象明顯等問題,因此,在學生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上還需要學校加強管理。
另一方面,學生在步入大學后,其身心發展較快,真正脫離了父母,他們的獨立意和喝自我意識空前高漲,呈現出迫切地想要成為成年人的愿望。缺乏正確的引導,很有可能會讓學生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在大學相對寬松的文化氛圍與自由管理中,很多學生會出現不能適應、犯錯誤的情況。準軍事化管理模式的嚴格性、統一性正好與現階段高校的管理模式優勢互補,培養學生嚴格的紀律表性。
不得不承認,家庭教育的過分溺愛,會使學生很難形成獨立的精神品質。作為教育教學的最后階段和關鍵環節,社會也對高校的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除了要加強對學生專業知識學習的管理外,還要培養他們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較高水平的思想道德素質與堅強的意志品質。
由此可見,準軍事化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應用有其存在的必然依據和優勢,我們應在此基礎上,結合大學生的特點,立足實際,約束其行為,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
依據現階段高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家長的需求與期望、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發展需要等標準,在準軍事化管理與學生素質教育上,我們可以從以下角度切入:
準軍事化管理模式在人們的潛意識里,總被理解為高強度、絕對嚴格化的管理,強調管理的軍隊性、紀律性和統一性,與高校“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相悖,不僅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和高校雙創理念的實施,也嚴重違背了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與社會對人才的培養要求。從這個角度上看,準軍事化管理的一般劣勢已逐漸凸顯,有效融入人性化管理因素,“恩威并施”,在相應制度的標準化管理與人性化因素的滲透中,構建“準軍事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被認為是高校管理模式的有益嘗試與探索。
以準軍事化執行為手段、人性化管理理念為指導思想,尊重大學生與社會對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為此,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將軍隊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國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和敢作敢為、不怕困難的精神滲透在日常教學與管理工作中。與此同時,我們在管理學生時,也不能讓學生覺得教師鐵面無私、不講人情味,換言之,我們要將真正的關心和愛護傳遞給學生,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重視和學校的溫情。當然,我們還要在日常的教學與管理工作中煉就一雙“慧眼”,發現學生們身上的閃光點,更好地使他們“揚其長、避其短”,發揮優勢,培養自信心。我們還要為學生提供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讓他們在思維、意識和觀念的碰撞中,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有效培養他們的創新型思維,在與雙創理念的結合中,促使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讓高校的人才培養真正從社會與企業對人才的實際要求出發,讓人才的技能與素質真正與市場對接。除此之外,企業也應為高校實習生創造更多的崗位技能培訓,明確崗位對人才的實際要求,并以此為依托,助力高校“準軍事化+人性化”模式的實施與深化,為其提供切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不僅是教育教學與時俱進的體現,也是“綜合型素質人才”時代下的具體要求。關注學生需求、聚焦學生發展要求、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遵循人才的個性化發展才是人才培養制勝的關鍵。
1、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高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圍繞學生開展的,為切實發揮管理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只有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才能真正做學生之所需,讓高校的教學管理一切從學生出發、一切為學生服務。從理論到實踐、從學習到生活。
2、尊重學生個性發展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認知水平、學習差異以及對事物的接受能力等都因為自身閱歷和經驗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在準軍事化管理模式的實施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實際情況,提供個性化的管理與教育內容,讓他們能更好地發揮個人潛力與實力,給予學生人格、情感上的尊重。
3、尊重學生參與管理
在對國外高校管理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很多學校都提倡學生參與到管理工作中,且收效顯著。這也為我國的高校學生參與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的借鑒。從這個角度來說,學生參與與高校管理的結合,可以在二者的互相監督中提升管理質量,不僅有效發揮了學生們的實際效用,也在此過程中提升了他們學習管理、組織協調、統籌全局的能力。但同時我們也應對學生的管理權利與管理范圍進行明確的劃分,切實發揮其助力高校準軍事化管理的作用。
綜合型應用本科人才的培養,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在大學階段,學生的三觀已基本形成,并在大學期間還將得到重塑和深化,因此,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特別是思想道德、理想信念、家國情懷等的教育,我們要讓這些教育理念深深扎根于學生的腦海中,并體現在學生的日常行為中,讓他們形成愛國守法、孝敬父母、尊師重道、明禮誠信、熱愛生活、熱愛集體的良好精神品質,逐步實現高校管理的最終目的。
在準軍事化管理要求下,學校對學生的日常管理也不能松懈。日常管理作為培養學生良好學習與生活習慣的關鍵部分,在整個日常管理工作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首先,嚴格規范學生的請假外出制度,讓學生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其次,對于不理解準軍事化管理的學生,我們要及時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為學生講解該管理模式在其未來學習與就業中的優勢,優化他們的思想意識,建立“檔案追蹤”,給予部分“特殊學生”人文關懷,培養其形成堅定的理想信念;最后,我們還要注意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如歌唱比賽、文藝匯演、話劇表演、電影節、創業比賽、法制宣傳、主持人大賽等,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盡快使學生適應大學生活,克服自身缺點。顯而易見,群體性的校園活動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改善自身缺點,培養獨立能力。
“90后學生”是與新媒體成長并行的一代,他們趕上了新媒體發展的高峰,現在也正享受著新媒體帶來的紅利。為此,在準軍事化管理模式的應用中,我們也要與時俱進,引入新媒體技術,將其與教育教學的管理相融合,體現高校管理的信息化、現代化。如在微信、QQ、微博等社交軟件中,我們可以隨時與學生聯系,展開互動。另外,隨著微信公眾號受眾群體的崛起,我們還可以建設學校的微信公眾號平臺,定期為學生推送學校的管理制度、理念等相關信息,切實為學生創設一個積極健康的網絡受教育環境,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網絡不文明現象的發生和擴散。網絡信息本就良莠不齊,我們應在網絡上積極傳播正能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網絡思想學習環境,培養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在準軍事化管理模式下,增加學生文化知識儲備與專業技能的同時,我們還要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在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的同時,讓他們體迎接更多生活的挑戰、體驗生活的美好。同時,為增加學生人生的厚度與層次,我們也應積極為學生創設艱苦奮斗的環境,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讓他們在步入社會后可以盡快適應社會節奏,不至于無所適從而對前途感到迷茫。我們還可以通過感恩教育、征文比賽、演講比賽、先進學生分享交流會等形式,加強學風建設,讓學校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
學校育人目標的最終價值訴求還是培養適合企業發展的人才,因此,我們在準軍事化管理模式的實施中,也要加強與企業間的聯系,強調企業的參與度,借助其管理理念、管理文化等作為管理素材,教育和引導學生,并通過企業專職技術人員到校任教、優秀骨干教師到企業參加培訓等形式,深化學生的專業學習,以實際的崗位需求培養各專業學生的工作技能,深化他們的就業意識,實踐證明,企業的良好管理理念也為高校管理模式的創新提供了有效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