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焦作大學會計學院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又稱突發事件),是指發生的事件具有一定的突然性,對社會公共安全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影響的重大類型事件。包括傳染類疾病、不明原因突發的群體性事件、重大商業中毒事件等。根據事件的發生性質、危及范圍與嚴重程度,將突發類事件類型劃分為特別重大事件、重大事件、較大事件與一般事件4個等級。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發生通常是由多種社會因素引起的,并且伴隨分布差異性大、傳播速度快、治理工作復雜等特點。造成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影響因素是多樣的,無論是生物因素的異變或是突發的食品衛生事件,均會引發大型安全事件的發生。包括病毒性甲肝、沙門氏菌病毒傳染、大腸桿菌食物中毒、鼠疫、非典等。總之,無論是對社會經濟或是對個人群體,產生的影響均是巨大的,例如在此次特殊時期,市場內多數企業單位受到影響被迫停業,此種現象的發生對于高校畢業生來說,其打擊無疑是十分巨大的。并且隨著高等職業素質教育的普及,高校畢業生人數的增長速度已經超出了社會的宏觀控制范圍,因此相關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同樣成為了社會的關注重點。基于此有關部門開展了此方面深入的調查,在調查中發現,畢業生能否順利就業不僅關系到教育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同時還關系到學生家庭與社會經濟的穩定協調發展,因此相關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更應該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
為了順應社會的發展趨勢,高校已調整了社會現狀針對學生就業問題提出了多種治理方式,盡管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的就業壓力,但由于突發公共安全衛生事件的發生具有不可預測的特點,臨近畢業季發生此類事件仍會出現較多的不可抗力因素,影響學生就業擇業。因此本文將以河南省某高職院校為例,深入研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學生就業意愿造成的影響,改善畢業生就業困難的現狀。
城市屬性是基于宏觀層面分析的,基于社會微觀角度分析,河南省的城市屬性包括出行條件、生活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對外美譽度等。當下,河南省的出行方式較多,例如:公交、地鐵、巴士、有軌(/無軌)電車、BRT公交等,并且當下河南省內地鐵多條線路仍在持續建設中。同時,城市中相關工業區、居民住宅生活區、商業辦公區、休閑娛樂區的建設也逐步完善,并且河南省正在發展中不斷地對外擴張。除此之外,河南省是中華民族與中國文明的主要發源地,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與多種技術均產自于河南省,因此河南省也一直被稱為社會經濟大省,獲得的美譽名稱不計其數,進而也進一步證明了河南省的城市屬性較高。大學生在選擇就業規劃棲息地時,不但會關注區域的經濟發展趨勢,同時也會將側重點置于對城市相關屬性的分析。盡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會對城市的協同發展造成短期的影響,但仍然不會影響城市的基本屬性,在應屆畢業生中,大部分學生均是由于河南省適合年輕人定居而選擇在此尋找就業崗位的,更加驗證了城市屬性是大學生就業意愿影響的另一主要因素。
為了進一步掌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河南省高職學生就業意愿的影響,河南省相關部門對此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工作。利用Logistic回歸方程對其進行分析,在分析中發現影響學生的就業意愿的另一主要因素是突發事件下學生情感發生的變化。在Logistic檢測中,將情感因子定義為P,當檢測P的數值在0.000~0.005之間時,證明情感因素對學生就業意愿的影響較大,具體表現在對學生就業意向規劃的影響。其一,在就業意向規劃時,部分學生存在對城市、對校園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在此時,學生將選擇持續留在河南省工作,在他們的認知中,學校便是他們生存的第二個家,無論是社會經濟的變動,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都不會改變他們對“家”的認知,此時大部分學生將選擇根據自身就業意向及河南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現狀,調整自身的就業意愿,將自身未來的發展置于與城市發展協同的層面上。同樣,所有事件的發生均存在一定的相互性,有選擇留在河南的學生,也有選擇離開的。
對于情感因素表達較強烈的學生,在規劃就業意向時,會根據身邊朋友、伴侶等就業規劃方向而調整自身的就業發展趨勢。由此產生的最直接影響就是樹立了他們全新的擇業觀念。例如,在非典時期,河南省為了抵御病毒的蔓延,大批學生與黨員干部自發組織了突發事件監察防御小組,志愿參與到抗擊非典的斗爭中。在當時時期,醫生與護士作為工作的主力,其英雄事跡已受到了社會各界的贊揚,此時,對于國家發展信念較強烈的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便已經認知到了社會穩定對于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因此他們調整了就業目標或職業規劃,并堅定了他們從事突發事件防護治理工作的信念。除此之外,當學生們身邊有家人或朋友參與到突發衛生安全事件的防御工作中時,對于他們就業意向的影響也是其他社會因素無法比擬的。綜上所述,無論是消極影響或積極影響,均是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學生情感因素的另一種表達方式,也證明了突發事件中發生的情感因素是影響學生就業意向規劃的重要影響因素。
改變了學生就業棲息地選擇僅是影響學生就業意愿的一部分,更大的影響是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學生就業崗位選擇受到了沖擊。例如,受到突發事件的影響,部分企業由于經營不周、資金鏈斷裂、項目流失等原因,招聘的崗位也不在面向高校學生招聘。同時,也由于新技術的應用,一些傳統的手工業技術崗位被取替,河南省地區可提供給學生的基礎就業崗位越來越少,這些現象的發生對于學生就業崗位選擇的打擊是巨大的。部分學生為了鍛煉自身的實踐能力,早期便制定了基礎崗位就業的規劃,但由于受到突發事件的影響,就業規劃被打破。
但與此產生對應的是,受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市場內部分企業選擇需增設了突發事件應急工作部門。尤其在事件發生中,該部門對于人才的需求更是緊缺,為了緩解突發事件對企業的影響,提高對突發事件的預測能力,各個企業單位均對此類人才進行了大量的招聘。在突發事件下,畢業生的就業范圍不再僅僅局限于專業類或技術類崗位,更多的畢業生選擇企業內部突發事件防控部門作為自己踏入社會的第一步。此外,也有部分企業為了降低后期事件對企業發展的影響,成立了內部專門的醫療防治部門,并面向各個醫學院校招聘大量的醫療護理專業類人才。總之,突發事件所屬環境的相關因素對學生就業崗位的選擇影響是巨大的。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大學生自主創業能有效解決就業問題,意義重大。如何克服大學生創業的消極影響,激發創業意愿是高校、學生面臨的重要課題。為了緩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區域經濟造成的抑制作用,有關單位聯合地方相關部門及防疫站發行了《突發事件應急條例》,提出緩行經濟相關政策。同時為了解決市場內不同行業的發展問題,文件中同時提出了改善教育產業發展的政策,這些政策的提出無疑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并在一定程度上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學生的就業意愿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最顯著的表現便是改變了學生的就業選擇。例如,為了降低突發事件的社會影響,政策中提出鼓勵地方相關部門組建區域事件應急指揮部,由相關部門官員及地方軍隊人員構成,由區域管理者負責事件的總監督。在此種狀態下,事件防控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員為后續工作提供支撐,為了推進事件防控工作的持續發展,政策提出對參與志愿者工作的大學生,給予一定的物質與精神獎勵。包括,對于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學生,相關部門可提供此部分學生優先就業機會;此部分學生在參與社會公務員考試時,可根據學生的貢獻度,給予學生加分項。因此部分學生在就業選擇中,放棄了早期制定的就業發展規劃,選擇參與到突發事件志愿者工作中,將提供社會協同發展能力作為當下就業的主要選擇。部分學生更是在此次選擇投入到基層工作中,參與區級、市級、省級的基層工作中。
市場內大部分企業單位受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部分企業由于資金鏈周轉困難,已經停產停業,此種現象的出現無疑為畢業生順利就業提供了難題。因此除了上述提出的就業優惠政策,相關部門同步提出了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例如,對于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下選擇參與創業工作的學生,由地方相關部門聯合高校出資,根據學生創辦企業類型與規模,提供學生免費辦公場地等。同時,給予學生創辦企業與相關部門聯合的機會。此種政策的提出無疑降低了傳統大學生創業的難度,部分就業困難的學生在此時便選擇通過創業的方式改變社會就業現狀。此種做法不但解決了自身的就業問題,同時也為社會中大批待就業提供了多元化類型的就業崗位。以河南省地區為例,總體來說,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在此時對社會造成的沖擊也是不可忽視的,相關部門條例的提出不但改變了河南省高職學生的就業意愿,也對學生的就業選擇造成了較大的沖擊。為了改善此種現象,無論是高校或是河南省相關部門,均應根據事件現狀,制定合理可行的大學生就業發展政策,以此在真正意義上做到推進大學生正確就業。除此之外,為了切合實際的做到緩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學生的就業問題,政策中提出了區域就業住房優惠政策,無論學生的學歷高低,只要向有關部門出示真實的應屆畢業生就業證明,便可向地方相關部門申請租住安居保障房。但由于保障房的數量有限,并且在突發事件下,區域部門對此方面宣傳工作落實得不到位,導致部分學生由于無法順利找到合適的落腳點,無法實現順利就業,只有另尋他處就業,這也證明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河南省高職學生就業選擇造成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政策僅是影響大學生就業意愿眾多因素中的一個因素,在河南省發生突發事件時,對大學生就業造成的另一個主要影響因素便是學生所在城市或區域的屬性。在突發事件背景下,仍無法打消學生留校的觀念,大部分學生依然認為河南省屬于適合就業城市,它沒有一線城市快速發展進度,避免了生存壓力。相比其它城市他又具備較多的就業機會,因此基于這個城市屬性,大部分畢業生再次選擇留在河南省就業,與區域經濟發展共同進退,這也證明了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城市屬性是影響河南省大學生就業意愿的主要影響因素。
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不僅會對社會經濟的穩定協調發展造成威脅,同樣會對面臨畢業就業的學生造成較大的沖擊。基于此本文以河南省某高職院校為例,開展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就業意愿影響因素的深入研究。通過本文研究發現,大部分學生當下對于此種事件的發生存在一定恐懼心理,并且部分心理綜合素質較差的學生會在就業選擇過程中出現盲目就業現象,嚴重影響畢業生就業質量與高校就業率。為了緩解此種現象,在后期面向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中,可適當增加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引導學生在面對突發事件時,應樹立對其的正確面對意識,并以提高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為未來高校教育的指導方向,將突發事件的應對措施融入教學指導工作中,使學生具備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建造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并配套創業基金,將理論用于實踐,打破課堂時間與地點的限制,在實踐中提高自我的動手能力,培養創新與創業思維。在真正意義上做到學做整合、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