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王晨軍 蔣廣平/江蘇醫藥職業學院
隨著國家對健康產業的大力投入,第二課堂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基本技能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上,通過多元化的載體開展一系列開放性活動,是發揮思想引領作用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是第一課堂的有益補充。因此,了解目前學生對第二課堂的真實需求及其影響因素,為開展以立德樹人為導向的醫藥類高職院校團學工作實踐有指導意義。
對象選擇。研究對象選取江蘇醫藥職業學院藥學院2017級、2018級學生25個班級共920人,其中男生297人,女生623人,平均年齡19歲。藥學專業611人,中藥專業172人,藥生50人,藥管59人,藥學海本28人。由于醫藥類專科學生在校時間短,專業實踐較長,因而選擇在校時間相對較長的藥學院學生更具研究意義。調查樣本中33%擔任學生干部,67%未擔任學生干部。調查樣本政治面貌分布如下:中共(預備)黨員1.5%,入黨積極分子9.7%,團員86.3%。
調查方法。在收集整理文獻的基礎上,對50名藥學院學生進行學生座談,根據訪談的結果進行問卷設計,將問卷內容分為:學生基本情況,第二課堂參與情況及效果,對第二課堂需求,最后將“其他需求項目”設計為開放式問題。問卷發放92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898份,有效率為97.6%。
統計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方法有一般性描述分析、多元線性回歸、t檢驗、方差分析等,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有超過五分之四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參加課外活動,有不到10%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參加,僅有6%的學生抱有無所謂的態度。這說明絕大多數的學生認為第二課堂還是很有必要的。參與第二課堂的動機。學生出于多種原因參與第二課堂,其中最多學生是認為第二課堂可提高自身能力,這部分學生占57%;還有學生希望通過參與第二課堂積累各方面經驗,這部門學生占21%;出于個人興趣愛好參加第二課堂的學生占17%;僅有3.3%學生迫于學生干部身份參與,還有極少數學生是從眾心理。這表明大部分學生能夠認可第二課堂的成效,認為第二課堂可以鍛煉能力、提高素質及積累就業經驗。第二課堂需求。有90%以上的學生更希望參與具有專業性和針對性的課外活動,因此第二課堂必須融入專業特色。
(1)校內外活動中,按照活動內容和形式可分為學術講座、主題教育活動、社團學生活動、黨團課、志愿服務、參觀實踐活動、創新創業項目、各類競賽、專業實訓、勤工儉學,所占的比例分別是7%、6%、30%、7%、13%、20%、5%、10%、2%。
(2)影響學生參與的因素。學生喜歡的活動內容上,36%的學生認為活動形式新穎可以吸引自己,29%選擇活動組織者的名氣或個人魅力,21%選擇活動內容符合自己的需求,10%選擇增加學分或者對評獎評優有幫助,4%選擇無所謂,看心情。同時個人興趣愛好(75.3%)、個人能力特長(59.5%分)、專業相關性(48.5%分)、能力提升(45.9%)、未來發展幫助(37.6%)、第二課堂分數獲取難易程度(37.1%分)、周圍同學參與度(32%分)、花費的時間(26.1%)、學校強制性要求(19.1%)等都是學生參與活動的影響因素。基于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方法,可以得出女生比男生對于第二課堂的需求程度要大,女生對于專業興趣更加濃厚,更傾向于社區實踐工作、文藝表演、辯論賽等活動。所以性別對于第二課堂的選擇也有所影響。
目前,藥學院開展了一系列第二課堂活動實踐,形式較為多樣。按照不同分類標準,可根據活動的準入要求分為自由參與型和必要參與型,比如一些專家講座、學術報告等是必須參加的,文藝晚會、知識競賽等為自由選擇參加;根據活動時長可分為臨時性活動、短期活動和長期活動,例如一些常態化志愿服務活動是長期活動,每年寒暑假組織的社會實踐則為短期活動;根據組織者的不同可分為院分團委組織活動、學生會開展的活動、學生社團活動、班級活動、團日活動等。調查問卷顯示,學生對于活動的組織方沒有敏感性,只要活動符合學生需求就有學生參加。
在調查中,雖然第二課堂建設有條不紊地推進,但是第二課堂活教育成效和方式上還存在不足。
(1)第二課堂活動形式略顯單一,缺乏一定的吸引力。通過對第二課堂滿意度調查顯示,有22%的學生認為非常滿意,有55%的學生認為滿意,19%的學生表示一般,有4%的學生認為較差。學生對于第二課堂效果不太滿意的主要原因在于活動的形式較為單一,不能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需求,所以更應該結合學院特色、專業背景、就業需求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一些具有品牌效應的課外活動,豐富第二課堂的形式和內涵。
(2)第二課堂活動在提升專業知識實踐能力方面還有待提高。雖然學院第二課堂在積極營造校園文化氛圍,但在思想引領方面還有所欠缺。有56%的學生認為能體現校園文化和學院學科特色,有23%的學生認為還不能夠反映校園文化的魅力和專業特色,21%的學生答案模糊。這表明第二課堂除了要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以外,更重要的是打造專業特色,特別是在就業方面,職業規劃的個體差異導致對課外活動內容要求的不同,因此第二課堂更應該側重培養學生醫藥類專業的實踐能力,開設一些能夠增強專業實踐的課外活動。
(3)活動宣傳力度不到位,影響活動成效。活動的宣傳效果直接影響到后期學生參與情況,如果活動內容很好,但是卻沒有宣傳到位,學生的參與度也會打折扣。針對活動宣傳力度展開調查,結果顯示認為很好的有28%,認為一般的占39%,認為有待提高的占28%,認為沒有宣傳力度的占5%,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活動宣傳的力度還需要加強。
除此之外,對于活動品牌意識、活動缺乏系統性和持續性、往往一次性結束,缺乏有效考核激勵機制,活動經費和地點限制等都導致第二課堂的教育成效發揮不足的原因。所以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應該更加注重活動形式和內容,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增強趣味性。
通過對問卷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職院校學生普遍認為第二課堂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學校應該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滿足學生對于第二課堂活動的期待和需要。提升高職院校第二課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可以通過以下幾點為切入口,發揮第二課堂的思想引領作用。
第一,注重協同融合,搭建學校、家庭、社會等多元平臺,將家庭、朋輩教育納入到第二課堂活動中來,發揮第二課堂思想教育的作用。調查顯示,對學生思想政治狀況影響最大的是家庭、朋友,其次才是學校的教師,因此應多方合作,全方位開展思想教育活動。
第二,注重學校頂層設計、總體布局,增加活動吸引力,提升第二課堂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學校應對學生在校期間第二課堂活動從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結合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規劃設計,避免活動的雷同和重復,從活動內容、活動形式、活動目標等角度進行全盤規劃,使學生不僅積極參加,而且學有所得、情有所感、思有所悟,切實提升第二課堂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第三,加強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的運用。高校第二課堂可以構建以互聯網+教育平臺,探索第二課堂信息化,實現第二課堂科學化管理、全員化參與、規范化實施。特別是利用現有的“pu”平臺APP,發布相關活動信息,有效反饋評價活動效果,設置不同教育菜單選擇,實現第二課堂定制化成績單。
第四,加強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學校應積極加強第二課堂指導教師隊伍建設,通過對聘任、評價、考核、激勵等手段,打造高素質指導教師團隊。可以從行政人員、團干教師、專業教師等選擇不同專業背景的選派指導教師,適當引入企業專業顧問等,結合第二課堂教育活動需求,提升教育活動的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