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晶佩宜 穆鶯鶯/.西南林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德宏州師范專科學院
據相關的調查和研究顯示,現階段,世界上共有大約6700中不同的語言,其中,有40%的語言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面臨著消亡的危機,大約每隔兩個星期就會有一門語言永遠的被歷史遺忘,人們可能記得它們的名字,但再也沒有人可以用這門語言進行交流和記錄了。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有53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文化,甚至有些民族會有多種不同的民族語言。但隨普通話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開始遺忘了自己的語言和歷史,尤其是人口稀少的民族,其語言文化的傳承和保護現狀令人堪憂。
有學者認為,語言和文化是維持一個民族發展或區別其與其他民族之間的差異的一項特殊標志,當一個民族開始遺忘了自己的語言,那也就是說它開始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開始走向民族的滅亡。因此,保護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化對于維護我國的多民族性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國家和相關部門要提高對少數民族語言文化傳承和保護的重視程度,加大投資力度促進少數民族語言和文化的記錄和保護。
通過對一些地區的少數民族居民進行問卷調查或走訪,我們了解到,現階段許多少數民族人民的民族語言意識不強,許多人認為民族語言的實用性不如普通話強,很少有人能認識到本民族語言的重要性,反而對漢語持有高度開放的態度。現階段,許多少數民對母語的認同性不高,也不會投入過多的經歷進行母語的學習,很少有人會選擇積極主動地投入母語的傳承和保護工作中。
針對這一情況,我們了解到,少數民族人民對本民族語言文字的重視程度較低是阻礙少數民族語言發展的一項重點內容,要想從根本上上解決少數民族語言與文化無人傳承的問題,就要從少數民族人民本身入手,對其進行本民族語言文化意識的教育,讓其了解到本民族語言文化對于中國的發展有著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從而表現出更多的對母語的認同性,萌生出保護本民族語言和文字的醫院,參與到相關的工作之中。
少數民族對母語的認知與該民族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當地相關部門可以積極地對居民開展民族文化宣傳教育,讓少數民族人民看到本民族和地區近年來的發展和變化,了解本民族輝煌的發展歷史,從而萌生民族自豪感,對自己身為中國少數民族感到自豪,從而萌生學習母語的希望,從根本上改變少數民族對本民族語言文化的態度。
1、加強雙語教育
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雙語教育,培養學生對本民族語言的興趣,同時不能忽視對其進行普通話的教學,便于學生未來進入社會可以與他人進行更好的交流和對話。現階段,雖然有很大一部分少數民族和地區的民族語言教育有了一定的建設和發展,但仍有一部分地區由于發展較為落后,教育教學設施和資源不足,民族語言的教學難以進行有序的開展。例如,土家族民族教育和語言保護一直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而難以得到有效的開展,土家族語言和文化教育一直以來面臨著師資短缺、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足等各種各樣的問題,使得土家語言教育的開展受到阻礙。
針對這一問題,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土家語師資隊伍的培養和建設,培養一群熱愛國家、熱愛民族的民族語言教師,肩負起傳承民族語言文化的重任。此外,還要擴大雙語教育實施的面積,將民族語言作為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教育的輔修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本民族特殊的文化背景,從小培養學生的雙語能力和對民族的熱愛,自覺地傳承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化。少數民族地區要積極利用好當地的資源和區域優勢,開設高質量的民族語言教育,為民族語言的傳承提供便利的條件。
2、開設民族語言社團
社團是廣大學生在校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學生活動最積極、最頻繁的場所之一,在高校中開設少數民族語言教育,可以充分調動廣大學生對民族語言學的興趣,促進民族語言的記錄和傳承。民族語言社團的成員不僅僅局限于學生群體,只要是對少數民族語言文化感興趣的校內群體均可踴躍的報名參加該社團,并非僅允許瀕危語種的少數民族學生參與學習。
學校可以聘請專業的少數民族語言學家或優秀的少數民族語言講述著,對社團內成員進行少數民族語言的教學。在這里,大家因為對少數民族語言學的熱愛聚集到一起,一起討論和學習少數民族的語言和文化,可以充分促進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的記錄和傳承,對于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化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價值。
3、民族語言文化講座
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將少數民族語言文化開設為一門特定的選修課,或邀請相關專家來校開展講座,對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化進行深入的講解,培養和調動學生對少數民族語言的興趣和愛好。
首先,學校要對該項計劃配備專門的負責人,對來校發表講座的教師和學生的時間進行協調和商議,并與來校人員共同商討講座的主題和內容,為前來參與講座的學生準備好講義材料,為學生預留出更多的時間用于講義的閱讀和了解。其次,要組織好講座結束后的學生新的體會的討論,幫助學生更好的消化和吸收所學到的知識,通過PPT、互動視頻等文件形式向學生發放復習材料或知識的總結,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舉辦社團聯歡會,促進學習心得的交流
學校可以定期舉辦少數民族語言社團的社內聯歡會,引導學生對這一階段學習內容的總結和心得體會的交流和討論。民族語言社團的活動結束一定時間后,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聯歡會,為學生提供交流經驗和學習心得體會的機會和平臺。學生在聯歡會中可以積極上臺發表自己的經驗和感想,相互促進,共同進步。同時社團聯歡會還能有效的加深攝團成員之間的感情,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為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5、舉辦民族文化節
有能力的學校可以舉辦民族文化節,廣泛面向學校內外對民族語言和文化感興趣的人員,組織學生展示各個民族不同的語言和文化風情。若校內有大量的少數民族學生,可以積極調動這些少數民族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帶領漢族學生展示少數民族文化的和習俗,向參觀者展示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的魅力。
這種活動可以每個學期或每個學年開展一次,在一個特定的場地中分別設立不同的展廳,對少數民族的文化、審美傾向、服裝服飾、語言文字等不同的文化習俗進行展示,調動參與人員的活動興趣。
現階段,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也是我國黨和相關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少數民族地區通常有著較為豐富的文化資源,大多也有著較為優美的景色,有著天然的旅游業發函優勢,因此,相關地區的相關部門要積極引導旅游業經濟發展,在旅游項目中融入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展示,例如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表演,或出售一些具有民族文化氣息的手工藝品等等。在旅游項目中融入民族語言文化元素,可以增加旅游地區的吸引力,讓更多游客前來感受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的魅力,激發人們對少數民族語言和文化保護的積極性。
現階段,不少發達國家已經有了一定的對瀕危語種保護和記錄的經驗,相較中國而言有著更加豐富的實踐經驗,并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國要積極引進這些先進的經驗,加強資金投入完善相關設施的建設,確保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傳承有著充足的物質基礎,積極發揮非國家文化機構的作用。
總而言之,少數民族語言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我國民族平等、文化多元化的特點。對少數民族的語言和文化進行記錄和保護是每一位中華人民共同的職責和任務,也是每個人必須要具備的思維和意識。相關部門要積極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建設,推動少數民族語言和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積極利用民族文化財富開展地區建設,將旅游業作為支撐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手段,并幫助這些地區進行宣傳和推廣,讓更多的人產生對少數民族文化的興趣,并前來參觀和感受,推動少數民族地區語言和文化的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