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暢/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
愛國主義教育作為當代高校教育課程的重要課題,一方面需要抵制外部意識對大學生的滲透,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的團結;另一方面還根據當代時代背景,將愛國主義提升到一個新境界。為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高校要強化融媒體在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作用,并不斷地完善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發展。
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運用新媒體的傳播模式,擴大了愛國主義教育的運作空間。高校借助于多樣化的傳播手段,對學生不斷地灌輸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基本理念,使學生的成長能夠更好的順應時代的發展,推動高校的愛國主義教育能夠良好的運行。多樣化的移動社交平臺也為當代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教學空間,也拓寬了學生的學習渠道。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話語模式發生了轉變。輔導員要幫助學生不斷的消除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隔閡感,使得學生群體敢于去提出自己的想法,推動了當代愛國主義教育模式的發展。
當代大學生喜歡通過互聯網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意識以及日常事務上的認知,輔導員應當深入學習網絡熱門詞匯,通過對相關網絡詞匯的和愛國主義教育的融合,不斷的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教學情懷,緊隨時代步伐,不斷豐富愛國主義教學內容,也在不斷的推動了融媒體時代的發展。
融媒體時代的發展能夠對學生的價值觀能產生影響,當代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也使得當代思想政治的主流意識和價值觀都受到了影響。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當不斷的深入核心問題,使學生通過融媒體愛國主義教育的學習,能夠規避當代網絡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
當前很多大學生思想不夠成熟,受到外來的思想政治意識的影響,有時會存在大局意識不強,在外來思想意識面前,或多或少會受到干擾。因此,社會思潮也對高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也使得我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受到了沖擊。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應當充分利用融媒體,收集相關的愛國主義教育信息,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包含了中華民族形成及其民族精神,它能夠不斷的提升愛國主義教學信息的傳遞,通過整合網絡上的教學素材,分析新時代愛國主義的運用,激發學生的民族認同感,使其發揮教化育人的作用,也不斷的推進了我國愛國主義教育的發展。高校作為我國愛國主義教育宣傳的重要陣地,也是思政課堂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愛國主義教學內容能夠和思想政治教材上的知識融合在一起,相互補充,也使得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能夠深入人心。創新教學手段,能夠讓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有著新的體驗,通過整合愛國主義教育媒體資源,能夠發揮傳統多媒體簡潔且儲備知識量大的優勢,結合新媒體的優勢,結合學校的實際教學條件,將一些愛國主義實踐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能夠被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所吸引,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為激發學生愛國情懷的重要場所,教師能夠讓學生參與到線下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中。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當中,將線上和線下的內容進行融合,使得大學生的愛國主義體驗感增強了。通過融媒體的指導,增加愛國主義基地的智能化導游、AR體驗功能,使得愛國主義教學基地智能化,學生也能夠通過一些終端設備,選擇自己想要了解愛國主義教學片斷,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愛國主義教學內容的了解,也使得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針對性提升。愛國主義基地通過3D展覽,為學生展示多元化的場景,增強了學生的新鮮感。在融媒體的技術支持下,學生通過這項技術,受到革命前輩的影響,感受到了愛國精神,也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懷。
除了線下融媒體技術的展覽,教師還能夠通過線上的愛國主義教學場館,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高校還可以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線上合作,為學生開辟線上愛國主義教育第二課堂。在AR技術的支持下,學校通過建立屬于本校的網絡數字平臺,實現1:1的復制,讓學生能夠通過AR技術實現現場參觀的真實感。除此之外,學生還能夠通過終端設備對線上展館隨時進行參觀,提升了學生在愛國主義教學中的主動性。
1、營造良好的網絡氛圍
學校針對校園網絡,應當進行有效的監管,對高校網絡進行管控,創建一個有益的校園網絡環境。高校要建立防火墻系統,為校園內信息的傳遞和大學生的網絡運作環境提供一個優異的傳播環境,也為學校的愛國主義教學開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高校還應當針對校園網絡中一些動態的信息資源進行檢查,負面信息要在第一時間內進行清除,如果某位用戶所發布的負面數據超過了一定的次數,高校第一時間內要對該賬號進行封號處理,并糾察責任。這樣才能夠保障信息的正常運作,為校園內的信息安全傳播提供一定的保障。
高校應當結合學校運作的實際情況,除了要推送校內相關新聞,還要及時更新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弘揚時代精神,提升了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素養。
2、制定健全的網絡法規
高校還要健全互聯網的法律法規,網絡雖然屬于虛擬的平臺,但是還是需要一定規定來約束大眾的行為舉止,如果想要深化互聯網的愛國主義教育,更需要法律層面的支持。因此,高校應當完善互聯網技術,運用當前先進的網絡技術,讓愛國主義教育能夠和當代的科學技術思潮有效的融合。使得融媒體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能夠發揮其最大化的教育作用,開創全新的教育局面。
高校要完善相關監管體制。為了避免校園內負面信息的產生,高校應當聯合相關部門進行全面監管,避免一些負面信息通過網絡平臺不斷的滲透進校園內部,相關網絡監管人員也要根據實際情況,為高校的廣大師生創造一個健康的網絡環境。網絡媒體作為網絡環境運行過程中的重要核心,需要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識和職業素養,對相關社會熱點,秉持公正客觀的準則,宣傳正能量思想。大學生作為我國網民中人數較多的一個群體,也是我國當代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教學目標。網絡應當針對大學生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引領,讓學生多接觸一些當代主流價值觀的思想,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
融媒體意味著當代媒體已經不局限于媒體是否是組裝還是合并這些概念了,而是屬于全方面乃至多功能化的融合發展。高校應當建立擴媒體融合平臺,整合學校的線上線下媒體,促使學校日常信息傳播平臺能夠和現代化的信息傳播平臺融為一體,使得平臺功能多元化,校園平臺的價值也能夠全面提升,也能夠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化的愛國主義教育。
高校應當先整合學校的相關運營團體,整合這些校園運營團隊,不僅能夠實現高校媒體平臺還能夠提升團隊的整體素質。在以前,高校的媒體通常都是分化管理,導致每一個平臺都有屬于自己的運營團隊,團隊之間缺乏一定的交流。但是融媒體時代是要求運營團隊能夠通過不斷的培訓和學習,成為既能夠撰稿又能夠掌握微信以及微博等自媒體平臺的人才,融媒體時代為學校的媒體融合運行提供了可能,也有利于這些運營團隊綜合運作。再加上不同的媒體都存在著自己的優勢,融媒體應當擴大受眾面,不斷的創新新媒體的運營發展,通過建立高校的微信公眾號以及微博官方賬號、抖音賬號等方式,不斷的推廣校園信息,并推廣相關的愛國主義教育文章,吸引學生進行關注,強化了融媒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影響力。融媒體互補了校園媒體運營團隊之間的優勢,凸顯了高校能夠通過融媒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功能,高校通過校園媒體平臺的資源整合,不斷的創新新的平臺運作方式,結合媒體優勢,不斷的傳播愛國主義教育,使得教育成效能夠獲得極大的提升。
融媒體的發展順應了時代發展形勢,面臨當代社會的挑戰和機遇進行有效把握,通過對高校愛國主義教育路徑的創新發展,實現了高校的愛國主義教育的全覆蓋。高校也應當正確面對時代沖擊下對愛國主義教育所帶來的挑戰,這樣才能為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實踐提供正確的方向。高校也要充分運用融媒體,整合校園線下媒體,不斷的創新校園媒體線上教育平臺,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