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然/鹽城工學院
時至今日,新媒體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有學者指出,新媒體是相較于傳統媒體而言,基于數字化并以先進的信息傳播技術為核心技術支撐的媒介或內容載體,包括光纖電纜通信網、互聯網、移動多媒體以及利用數字技術播放的廣播網等在內的多方面內容。新媒體的重要作用,從宏觀方面來說,它符合國家對于思政工作創新的要求,這在各項文件中均有突出體現。微觀方面而言,5G網絡時代已悄然來臨,試問當代大學生誰還能離開網絡和手機呢?
我校在第三次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中明確,未來五年,將堅持走與行業地方融合發展道路,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深入實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科研興校、學科名校、文化塑?!蔽宕蟀l展戰略,加快建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人才強?!?,不僅是學生專業素質過硬,思想上如果未與國家大政方針貼近,有礙于自身成長發展。思政作為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應該、也必須走在前列。
基于對時代發展的回應,我校新媒體建設著重點落實于官網維護、官方微信及新浪微博。同時,在2019年6月13日推文上,公布了官方抖音視頻新聞發布平臺上線的消息。基于微信的普及性,本文探討范圍以官方微信公眾號推送內容為主,其他二級學院官微作為參考。而關于微信平臺的重要作用及重視,也于數期推文內容可以窺見。從2015年12月至2018年2月,共計42篇推文,包括由學校運行及二級學院、社團在內的每周微信公眾號排行,樣本賬號由28增加至50個,排名以WCI指數為準,其中包括四篇月排行及兩篇年度排行??傮w來看,鹽工小助手、鹽工Young生活、鹽工學生微事務微平臺幾乎穩居前三。
從2016及2017年年榜來看,官微文章總數回落,但閱讀量同比上漲37%。2019年,官微在原有基礎上,對微信電子平臺欄目進行更新,增加掌上鹽工、圖書館、學校官網、電費繳費等11項內容,擴展了服務范圍。
總體上,我校官微于2014年9月13日開始運行,至2019年9月13日,共推送1246次,推文2709篇。總體而言,2014年9月至2018年,推送次數逐年攀升,推送量在2015年達到頂峰。在推送次數相當的情況下,這段時期每次推文最多。2018年后,兩項數據逐漸持平。換言之,即每次推送平均一篇推文。
從推文內容來看,又大致可分為十余種類別,如:榮譽表彰、思政相關內容、對外合作交流、公益活動、閱讀文章等等。從數據來看,閱讀類推文數量較多,公務員考試相關內容由于低關注度最終被取消,考研內容與我校高考研率相比似乎不算太多,思政方面自2016年后持續下滑。
2014年是微信閱讀量最低的一年,最高閱讀量110,最低為1,大致與微信平臺剛上線運行,關注度還較低有關。盡管平臺耗費大量精力收集每日時政信息,閱讀量仍持續走低。而有關于思政方面的內容,似乎差強人意。至2015年,整體閱讀量最高達到6581,2016年1.5萬,2017年1.9萬,2018年7266,2019年1.7萬。相比之下,思政方面近年閱讀量最高為1170。2016年在推文次數最多時,思政內容平均閱讀量75.8,與年度最高閱讀量相比,相差較大。如果以校內每年平均20000人計算,一方面凸顯出官微關注人數較低;另一方面,在已有關注人群中,愿意閱讀相關內容的學生數量有限。
從現有思政推文內容來看,多數集中于現有政策的解讀,盡管在形式上,平臺已經盡量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向大學生宣傳,但依舊收效甚微。根源有二:其一是學生本身對于思政內容的興趣低。雖然從事輔導員工作僅數月,但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可以發現對于思修課程學生所表現出的“低關注”態度。其二是思政推送內容與大學生的不相關性。在前文中可見,微信閱讀量可達1.9萬,接近在校大學生的人數。內容上,最高閱讀量其內容多與投票等活動相關,換句話說,這是涉及到大學生切身利益的問題,關注度自然空前高漲。同時,這也是微信平臺潛力的體現,并不是微信平臺傳播范圍不夠廣泛,而是推文內容令大學生沒有閱讀興趣。
上文提及,現有思政推文以宣傳國家大政方針較多,如涉及十八屆四中、十九大、黨史黨章、“習大大”互聯網思維及其他講話內容??梢园l現,其一,這部分內容中幾乎看不到我校思政教師或黨員的影子。雖每每提及要占領網絡思想教育陣地,但在官微這樣相當普遍的平臺上卻看不到太多。一些國家官方的文件政策,如果沒有教師的再解讀,可能對于大學生來說只是一個簡單的“通知”。學生黨員作為先進分子,應在各方面起表率作用,在此方面活躍度較低。其二,對于社會上的熱點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教師站出來,掌握輿論制高點。網絡時代,“鍵盤俠”造成的消極影響在新聞中頻繁可見,事情還未明朗化之前,表現出對單方的指責,之后又轉變成對另一方的攻擊??煽胤秶鷥龋瑢σ恍┠軌虬l聲的事件,還是要站出來亮明觀點。
資料查閱中發現,部分學校有專門的思政微信平臺,即紅色微信。依據主辦方不同大致分官方、半官方、民間三種類型,具體平臺運營效果個人還未調研。從目前來看,我校確實還未有專門的思政微信公眾號,相關內容與官微其他推文夾雜在一起,有時會根據時政接連推出一系列內容,如2019年10月《十九大黨章知識精粹》系列微動漫,共37集,但閱讀量最高只有286。個人淺見,思政專用微信還是由學校官方建立較好,組織思政教師及學生共同參與維護。當然,純粹的理論仍然無法吸引學生閱讀,現有內容表現出的一大特點是“我推送什么你看什么”,收效甚微。這方面可以借鑒“學習強國”平臺,將相關內容劃分成塊,學生手機登錄打卡,閱讀或答題之后獲取積分。模塊內容宏觀方面可與學習強國保持一致,微觀方面結合我校實際略作調整。積分作為思政課程參考分項,列入期末考核;入黨積極分子及預備黨員作為轉正參考項;也可每學期固定時段進行積分兌換,兌換項目折算為校內文創產品。如果投入過大,在現有官微基礎上以上述內容進行調整??偰繕耸峭莆挠伞皢蜗蜉敵觥鞭D為“雙向互動”,讓學生參與進來。
推文內容改進其實可分為兩方面進行。一方面是將純粹泛娛樂化的內容清除。在對微信推文內容進行分析時發現,有數篇完全顯示出純娛樂化傾向。如:2017年3月14日:最帥男生評選,共三期推文;官微最上鏡女神投票;2017年5月:運動會舉牌女神大盤點。此類內容對大學生價值觀可能會產生些許不利影響。另一方面,增加思政推文數量。當然,如果推文內容“干癟”,不符合學生“口味”,只會事倍功半。有學者指出,高校要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緊緊抓住大學生的需求點、興趣點和關鍵點,才能真正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現思政推文與大學生的不相關性是間接原因,所以在推文內容上,多選取與他們切身相關的內容,如就業創業政策、新的法律法規等。標題上需要撰寫者多費心揣摩,好的標題容易吸引人閱讀。形式上,圖片、漫畫、短視頻相互結合或許會更受歡迎,曾有一期推文以手繪方式展現我校地圖,頗有新意。對于直接原因,還需從學生思想根本著手,他們從心底表現出的不在乎、不關心更為嚴重。
提及思政合力,似乎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從我校實際情況考慮,思政工作確實不僅是單方教師的職責所在。首先,我校需安排專人監管微信平臺,可以由思政教師或輔導員兼任,定期輪崗,對每期官微推送內容進行審查,去掉其中完全泛娛樂化的消息,營造風清氣正的微信環境。對于國家新公布的政策、文件,教師需要擇取其中與大學生相關的內容做重點解讀,切實使大學生體會到其自身在現有環境下的定位,最后落實到可以做什么、怎么做等實處。其次,我校官微維護需要一支專業的學生隊伍。目前個人只知道我校有新媒體社團,但對于其中學生情況尚不明晰。從現有推文來看,閱讀類的文章轉載占多數,原創略少,推文偶有重復。微信運營需要專業化,可能涉及多個學科,團隊需要進行培訓。
新媒體為思政工作帶來的優勢挑戰無需贅言,官微內容的調整讓所有人看到了背后新媒體人的努力,但究竟是“+互聯網”還是“互聯網+”有待于實際工作效果展現。思政工作各方面需要合力推進,讓工作真正“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