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文/長春工程學院
自媒體在我國的興起,完全是由于我國近些年的網絡信息技術的廣泛發展和移動互聯網終端的普及,給了更多具有相關知識和月底的人,提供一個可以向外提供科普知識的平臺,自媒體運營成本低,信息傳播成本更低,
在網絡世界,只要是一片能夠吸引關注和轉發的自媒體稿件,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獲得10萬加以上的閱讀數量,自媒體的形式也豐富多樣,豐富的媒體介質收獲了更加廣泛的閱讀人群,并且在內容編制和閱讀時間控制上比傳統媒體更具優勢,在信息獲取習慣上也更偏向于當代年輕人的生活習慣和節奏。
學生處于高等教育階段,思維活躍,具有一定的行動力和一定程度的知識閱歷,在這一階段學生渴望獲取更加詳細豐富的且為自己興趣所致的內容。金融,歷史科技,軍事,人文自然都有廣泛的受眾群體,除此之外,自媒體也承擔了一部分官媒和新聞媒體的作用,通過更貼合當前高校學生閱讀習慣和生活節奏的方式,推送其感興趣的內容,彌補其在空閑時間的知識閱讀需求。傳統的官方媒體,主要是以文字形式作為載體來進行信息的傳播,少部分媒體會通過音頻和視頻的方式來進行載體的轉型,但是在轉型過程中,沒有更加仔細的研究當代大學生的生活習慣和閱讀需求,在時常把控和內容編輯上與當代大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代差,很多信息雖然非常專業具體全面,但是由于沒有控制好整體字數或視頻的時長,往往需要占用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夠完成觀看,這樣的客觀條件與當代大學生碎片化時間管理能力不強的現實情況相沖突,很多高校學生就只能以更加靈活短小的自媒體作為獲取相關知識信息的窗口。從客觀角度來分析,自媒體在當代大學生之間有廣泛的受眾,其主要的原因有三點,首先是由于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移動互聯網終端設施普及,為自媒體的傳播提供了必要的物理基礎,通過發達的移動互聯網傳輸技術能夠將信息傳播的成本壓縮到最低,在極短的時間內即可完成,由點到面的信息推廣,這是傳統媒體所無法獲取的能力。傳統媒體更多是針對于點對點的信息傳播,通過固定時間固定頻道,對約定好的信息內容進行詳細專業的解讀和普及,適應于中年人群的信息獲取習慣,但與從小就接觸信息技術的大學生人群而言,這樣的信息交流模式既缺乏互動和交往,同時信息的獲取方式過于被動,無法更好地拓展自身感興趣的內容。而且傳播形式和載體在形式轉變上也存在動力不足的情況,實際雖然也有自媒體的相關屬性,但是在具體的內容編輯和制作推送過程中,總是與商業自媒體存在一定的區別,而這個區別事實上就是對當代大學生閱讀習慣的研究和迎合。
其次使大學生正處于對信息獲取欲望旺盛的時間段,雖然大學生在業余生活中有廣泛的活動內容,但這并不意味著大學生群體對于信息獲取不熱衷,相反,由于具備一定的學習經歷和社會經歷,他們對于獲取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內容有更加旺盛的需求,需要有一定的載體來承擔這一部分信息獲取的功能。傳統的紙質媒體和官媒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忽視了交互功能,導致受眾群體較為單一信息傳遞行駛和反饋模式傳統大學生的生活習慣和互聯網的生活格格不入,存在明顯的內容形式改革滯后的特點。在平等選擇的基礎上,學生自然會選擇信息交互模式更為主動給予自身更多反饋窗口。自媒體經過數年的發展,在控制閱讀時長提煉內容上已經有了相當豐富的經驗,而且隨著自媒體的廣泛普及,很多專業人士和領域也開始加入了自媒體信息傳播的浪潮中,這其中就有很多過去的官媒,也以自媒體的形式,對其內容制作過程和推送過程進行改制,用于迎合更多年輕人的需求。事實證明,年輕人對于官方媒體的信任程度要遠遠高于個人自媒體,但是在2017年以前,我國官方媒體幾乎沒有專門針對自媒體的形式進行改制的動態,這導致在那段時間里,官媒事實上是丟失了很多潛在的大學生群體,而是放任了市場中一些缺乏相應經驗和資質的人員,以缺乏準確性真實性的數據影響大學生所獲取的信息的質量。其三是自媒體的媒體形式更加豐富多樣貼近生活,大學生處于一個具有豐富活力和行動力的年齡段,結合一定的社會經歷和學習經歷,他們渴望通過互聯網展示自己有價值的一面,獲得更多人的關注,并在社會發展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自媒體由于其經營創造成本極低,信息傳播成本忽略不計而且缺少審核門檻,所有人都可以進入到自媒體中,進行內容創作和傳播,就給了很多想要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大學生人群,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窗口。通過這個窗口,很多大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所見所得所學所想與他人分享,實現個人價值的某種程度的實現。
首先要明確的是,自媒體在當今大學生群體中具有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由于其獨特的傳遞方式和內容編制的巧妙,深受大學生的喜愛甚至很多職業習慣于通過自媒體來獲取一部分自己所關注領域的信息內容。自媒體在我國廣泛推廣已經是大勢所趨,高校在面對自媒體時代,要將自媒體當前的優點和缺點綜合看待。先說優點:自媒體能夠在短期內發展到如此大的受眾群體,正是得益于其內容豐富,樣式多樣,且傳播方式靈活,符合當代年輕人的信息獲取習慣,高度貼合碎片化時間的社會節奏。并且創立門檻極低,所有人都可以通過自媒體將自己的知識和想法與他人進行分享,整個傳播過程迅速便捷且沒有成本。缺點是目前我國對于自媒體內容管制和準入門檻的設定較為模糊,很多細節甚至是缺失的,這也導致了一部分缺乏專業機制,或沒有用心的人是通過自媒體傳播負面信息,影響高校學生的認知,對高校傳統的思想教育工作產生影響和反駁。總而言之就是由于缺乏監管,所以自媒體世界魚龍混雜,各類文章視頻質量參差不齊,由于大學生缺乏專業的審視能力,他們在一股腦接受這些信息后,很有可能會被其中一些負面的,錯誤的,消極的信息內容所影響,導致其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受到影響。
在面對自媒體時,高校負責思想教育工作的老師應秉持著積極擁抱正視,重視的態度,靈活調整教育活動形式和信息傳播窗口將自媒體由對過去思想教育活動的挑戰轉變為新型思想教育活動的載體。利用自媒體信息傳播廣泛迅速,成本極低,且符合大眾在信息時代進行知識獲取的特點,將自身的教育內容也融入到信息化浪潮中,將一些具體的教育模式和內容選編進行改革,使其更加符合自媒體的特性和傳播方式。
自媒體事實上就是以移動互聯網作為平臺,以移動互聯網終端作為起點,將個人或組織的信息內容,以極小的代價短時間內進行大面積傳播的一種新型信息傳播方式,自媒體可以支持音頻,視頻,文字,圖片鏈接等多種形式,在內容選擇上具有非常豐富的余地。一個成熟的自媒體往往是要將多種媒體形式進行合理疊加,使其共同為自媒體內容核心所服務,以多個方面對信息內容進行展示。自媒體內容的閱讀時長不宜過長,因短小精悍將重心和重點在標題或開頭就進行開門見山的介紹。自媒體之所以能夠在大眾范圍內短時間內迎來如此大大的影響,正是由于其閱讀形式新穎,閱讀時長符合碎片化生活的特點,并且信息內容豐富多樣,迎合不同人群的需求。
傳統的思想政治建設工作,以經典的理論文獻作為基礎結合時事進行介紹分析,但是采用經典的文獻和案例進行剖析分析,試用的案例數量較少,且存在時間久遠的,可能無法與當前時事形成很強的聯動。而且對相關內容進行介紹時,能夠使用到的媒體方式較少,過于單一。在緊跟時事和媒體多樣性上,新媒體具有天然的優勢,并且新媒體自身具有很強的數據拓展屬性,能夠隨時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內容的拓展和調整,在這一點上傳統的思想建設所采用的信息載體是不具備相應的屬性,所以在內容調整以及跟進實施方面是存在一定的劣勢。
過去采用思想建設所使用的各類經典案例和相應信息素材,大多數都是經歷了長時間驗證后確實有很好的效果的,這其中具有相當強的專業素養作為理論背書,所以在專業性上具有很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