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漫
商丘師范學院音樂學院
1.南陽板頭曲的形成與發展。
南陽板頭曲歷史悠久,但是它的發展源頭十分復雜化。根據有關記載,它在明朝時期隨河南曲子一起出現在市井上。經過變化和發展,在明末清初時期達到了頂峰,逐漸流傳于各地。它主要以彈撥樂器演奏為主,沒有使用吹管樂器和其他打擊鼓等樂器,由此使它成為了中國民樂隊中最不常見的一個弦樂彈索樂隊組合。
2.板頭曲的題材與內容。
板頭曲的音樂創作主要內容豐富,題材多樣。有以古代神話故事以及歷史人物傳說故事為音樂題材的,如《奪筍》、《高山流水》等;也有情景描寫愛情眷戀纏綿、哀怨傷悲的,如《悲秋》、《思春》等;但也有以情景寫情寫意來表達寄托詩人心意、寫景色來表達心情感受的,如《滿園春》、《春雨細柳》等,這種音樂題材在古代板頭曲音樂中已經占了很大一部分。
1.板頭曲的板式結構及調式特征。板頭曲的整體結構非常講究,有自己獨特的板式結構。多根據板頭音樂的形式和曲譜,它的板式音樂結構主要可以分為快、中、慢三種板式,各以自己有技巧的的演奏方法和特定的節奏來表現在一個特定環境下的不用風格。
在現在保存的河南板頭曲曲目中,板頭曲音樂的調式有宮調式和微調式兩種。其中,占重比例最大的部分是宮調式。
2.板頭曲的演奏樂器及演奏形式。在流傳至今的板頭曲音樂中,演奏形式主要有兩種:一部分的是三弦獨奏、琵琶獨奏、古箏獨奏,而絕大部分的是各種不同樂器所演奏的器樂合奏。
河南弦樂板頭曲主要隸屬于傳統弦樂彈索樂一類,在音樂演奏時所需要采用的彈撥樂器主要分別是五弦琵琶、古箏、三弦琴等,被當時人們統統地將其稱為“彈撥樂合奏”。
1.板頭曲發展的社會現狀概述。南陽板頭曲作為中國傳統民族音樂的代表之一,曾經受到廣大人民的推崇和喜愛。但是,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飛速發展,一些新音樂慢慢地興起,板頭曲受到的社會關注度也越來越低,逐漸地淡出了人們的生活視野,呈現了衰敗之勢。面對這一系列現狀,2006年,國家對板頭曲實行了保護措施,南陽板頭曲被列為國家第一批“人類口頭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一措施再次引起了人們對板頭曲的關注。2019年10月31日,南陽市國家級非遺藝術保護項目《板頭曲》交流表演活動在鎮平縣舉行,進一步增強了廣大市民對于非遺藝術保護的意識,傳承和發展弘揚了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由此得出,政府和人民對南陽板頭曲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發揚的重視,使得板頭曲再次走進大眾視野。2019年11月,南陽市群藝館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獲得“板頭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南陽板頭曲沒落的原因。(1)內容與時代脫軌。板頭曲的題材與內容與農業社會時期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農業文明時期,板頭曲這種傳統的民族音樂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和廣泛傳播。而當今時代,人們群眾所接受的音樂都是比較前衛的,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且更容易體會和理解。而板頭曲這種傳統的民族音樂內容距離我們現實生活很遙遠,自然不會被理解。所以顯得內容跟不上變化發展的時代。(2)缺乏新的領軍人物。隨著一系列環境等外在因素的影響,板頭曲發展的社會關注度越來越低。而板頭曲的傳承方式還是一些民間老藝人口傳心授,傳承方式困難且單一,且板頭曲傳承人也趨于老齡化。所以,在板頭曲傳承和發展這一階段,沒有新的年輕力量來支撐,缺乏新的領軍人物來促使它更好的發展下去。
1.健全完善南陽板頭曲保護組織。南陽市群藝館已經被公布為獲得板頭曲項目保護資格的單位,在這一基礎上去完善和健全此類組織,趁熱打鐵。在條件允許的前提和情況下,健全和完善板頭曲的保護和音樂傳承的組織,利用科學的方式和手段去有效地保護和發展板頭曲的音樂。
2.將南陽板頭曲帶入校園。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進步和現代人們的精神品德水平的發展和提高,越來越多的高等院校和機構開始注意培養學生的整體綜合能力,發展他們的才藝和能力。我認為應該抓住這波潮流,讓板頭曲音樂也進入校園。以此,不僅提高了中小學生的精神文化修養,也使得他們對中國的傳統民族音樂有所認識和了解,對發展板頭曲起著極大地促進作用。
3.開展南陽板頭曲線上網絡平臺的發展方式。在當前這種形勢下,我認為應該推出板頭曲音樂線上網絡平臺的傳播和發展,打開在網絡上發展的途徑,讓人們隨時想看就看、想聽就聽。這一方式,能夠擴大板頭曲這一傳統音樂的宣傳力度,讓更多人去了解它的社會現狀,關注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