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振偉
河北省邢臺市第二十七中學
在生本理念的引導下,師生互動的方式正在發生著變化,課堂提問不再滿足于簡單的一問一答,教師需要在問題中加入巧思,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堂內容。如此才能引導小學生積極的思考問題,因此,小學數學需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的問題。
小學數學課堂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主要途徑,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能夠實現數學知識的宣講,實現當下提倡的素質教育。氛圍良好、互動性強且具有教學價值的課堂提問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有效的課堂提問對數學課堂教學具有重要意義,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能使小學生輕松快樂的學習數學知識。具有啟發式的課堂提問,才能真正的體現出素質教育課程改革的精髓。小學數學課堂和諧的氛圍能夠促進師生間的有效互動,教師仔細分析教學內容,通過設計有效的提問問題,在考查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
1.課堂提問形式單一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普遍存在提問形式單一化的問題,課堂上只是單純的提問,學生來回答,并且課堂提問過于頻繁。很多教師完全考慮自身感受,一股腦的將問題都提出來,根本不考慮提出的問題學生是否感興趣,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夠不夠充足等等。絕大部分小學數學是以學科內容為主的,其發散性思維和延伸知識及問題較少,同時課堂提問的評價機制比較單一,只以數學問題的正確與否作為標準,根本沒有對學生答題過程做出評價,學生回答問題是語言表達能力、問題的思考邏輯分析能力的表現。有時在數學課堂上會出現課堂提問時針對性不強的情況,提出的問題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導致課上產生了只問不答的局面,這也是教師非常尷尬的。
2.問答形式的提問多于啟發式的提問。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一些教師并不能深刻的理解教與學的理論,在教學中只能機械的將教材內容轉化為數學問題,為了提問而提問,課上出現了問答式提問比啟發式的提問多了許多的現象。一部分數學教師根本沒有理解啟發式教學模式的內涵,在設計問題時過于循規蹈矩,只是簡單地抽查學生對本節知識的記憶程度,使課堂提問流于形式,缺乏良性的師生互動,導致師生雙方的參與程度都比較低。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只是針對教材內容提出記憶性的問題,無法為學生打開思路,課堂提問的延展性與發散性也就無法體現出來。反思背后的原因不難發現,許多數學教師在教育心理學的應用還存在一定欠缺,無法準確抓住學生渴望互動的心理,沒能給出真正能夠吸引學生互動興趣的問題,導致生本課堂理念的落實一直存在縫隙。部分教師課上提出的問題并沒有經過精心準備,隨意性的提出問題,教科書和網絡上的教學案例直接照搬,這樣設計出的數學問題缺乏啟發性、科學性和針對性。
1.數學課堂提問應該有層次性。單一層次的課堂提問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并不明顯,教師需要提前對問題進行分層,以遞進的問題吸引學生深入思考。比如說,教學“24時計時法”相關的內容,數學教師便可以提前搜集相關的動畫資源,為課堂提問增加趣味要素。在播放完動畫后,看哪些學生能說出這個動畫片播出的時間。因為這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喜歡看的節目,這樣一來就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時,數學教師應趁著學生沉浸在快樂的情緒中,將具有層次的問題拋給學生,如提出“這兩種計時方法的區別在哪里,是否正確”等問題,引導學生自然而然地關注當下的問題,思考計時法的使用方式。隨后,教師可拋出第二層次的問題,如提問學生有關“24時計時法與12時計時法常見的情境”或“兩種計時方法如何換算”等問題,讓學生回歸生活場景去探索。通過這種方法,課堂提問帶領學生從淺層的數學知識入手,深入真實的生活應用情境,層層深入,使學生更容易把握知識。
2.課堂提問應該有目的性。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應該抓住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點準確的設計問題,數學課堂提問應具有啟發學生學習思路的作用,教師只有利用問題扣響學生的心門,使問題真正發揮作用,才能帶動課堂效率的提升。如在教學“除法”相關的內容時,教師應結合學生對“整除”的理解程度設計問題,提出“什么數能被2整除”時,結合學生的表情反應與學生進行互動,邀請信心滿滿的學生來講解,或者是邀請表情困惑的學生來一同摸索思路。這些問題的提出緊緊圍繞著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使學生積極的參與教學活動、積極的思考,更好的掌握教學難點和重點。
3.課堂提問應該有構造性。教育是一項培養人的事業,要培養出富有創造能力的學生,那么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多設計一些富有創造性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并發現其中的規律。比如在學習長方形周長內容時,雖然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周長和長方形知識,但我并沒有循規蹈矩的來講這部分內容,首先問“同學生們是否可以用手中的小捧擺出一個長方形呢”?學生們很快并且準確的擺出了長方形,根據周長定義,長方形周長是多少呢?小學數學課堂提問不在多,而在于精,創造性的問題,能使學生共同的探索和思考,在這個過程中也提高了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對于培養學生形成嚴謹的數學思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轉變教學理念,改變以往機械性提問的誤區,將真正有探討價值的問題帶到課堂上,從而實現提升學生數學能力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