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燦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江西南昌 330096)
經濟發展的動力是知識的不斷更新,在當今飛速發展的時代,要培養創新型人才,才會有知識的創新,中職學校舞蹈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體現,在傳統舞蹈教學中,教師是在主導地位,學生是被動一方,按老師要求開展舞蹈,創新內容較少。我們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要創新教學方法,改進課堂教學,更好地為現代高校教育教學服務。
中職院校的舞蹈發展離不開學校、教師、學生三方的共同努力。舞蹈教學在中職院校中很少是重點關注專業,僅僅是其他專業學生的選修課,也少有教師深入研究舞蹈教學,把舞蹈當做一門學問,根本原因是在藝術教育體系中舞蹈教育不受重視。部分舞蹈教師僅僅對照課本,按照教學大綱固有模式上課,教學理念不夠新穎,刻意強調學生的模仿,動作的標準,體形等,新的突破較少。對學生而言,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而其他專業課壓力大,使得他們的空閑時間少,而學生的主動性對課堂教學質量至關重要,有少部分學生沒有舞蹈天賦,使得他們難以突破自身限制。
中職院校舞蹈教學也要緊跟時代發展,不斷創新,進行課程改革。教學改革摒棄了傳統不利于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部分,對一直沿用的學習方式進行改動,這樣,中職院校學生經過舞蹈課程的學習,不僅能鍛煉身體,還對舞蹈藝術的精髓有一定了解,認識、感受到舞蹈藝術的魅力,傳承這種舞蹈藝術到民眾中,還能宣傳中華民族文化,增加精神力量。
大多數舞蹈教師都能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改革,有較強的革新思想,對新的教學理念有足夠認識。
在藝術領域,舞蹈是最能體現藝術美的部分,舞蹈教學首先要對不同人的體形進行分析,不同體形適合不同的舞蹈部分,藝術講究美,最終要讓學生呈現整齊劃一表達舞蹈精神,內在動作展現舞蹈教學的美,從而引發人們對美的感悟,這是舞蹈別具一格的地方。在真正的舞蹈藝術中,優美的舞蹈能夠凈化人的心靈,體現美學思想。
舞蹈教學通過音樂、情感和表情調動人的全身心感受,調節人的內心活動,最終提高人的心理素質,有些學舞蹈的學生在新的表演環境中不適應,會緊張,不知所措,表演不自然,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當其投入舞蹈表演中,并深深沉醉其中,自然精神就得到放松,這樣就能產生強烈的自我認同,有利于提高中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
優美的舞蹈動作能給觀眾帶來視覺盛宴,同時也能帶給表演者美的享受,舞蹈其實是文化知識的綜合體現,一支好的舞蹈同時能體現人文、藝術、美學的內容,所以,舞蹈具有教人們發現美、認識美、感受美的功能。學過舞蹈的學生,一般形體優美,自我評價高,樂觀自信。
在所有的藝術表現形式當中,舞蹈是最具藝術性的體現,在舞蹈創作環節,需要有創新思維,這樣在舞蹈展示環節,就會讓觀眾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中職院校學生學習舞蹈,有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學生對美的能力不斷提高,美感逐漸加強。對于中職院校舞蹈老師來說,應當改革原有的舞蹈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好奇心,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天賦的培養,即使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出錯,也不要當時就批評,這樣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而是要積極引導,情感引導,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自我創新能力,使學生認知自己,根據自身特點學習自己擅長的舞蹈,突破自己。
中職院校的專業錄取分數比普通院校要低,學生的自身實力要弱一點,很多學生在進入學校之前,基本沒有受過專業訓練,這樣身體的柔韌性不好,動作僵硬,美感不足,這給中職院校舞蹈教學帶來了難度。
中職院校進校學生一般都是青春期的孩子,舞蹈這門課程比較辛苦,需要日積月累的刻苦練習,這導致很多學生參與度不高,主觀能動性較差,如果教師不加以鼓勵支持,很難堅持下來,不利于舞蹈教學的實施。
中職院校傳統的舞蹈教學就是老師教,學生學,創新程度不夠,教學內容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更難以適應社會的需求。中職院校的舞蹈教師習慣于用言傳身教的方法,教師做動作,學生模仿,模仿的過程較多,教師過于重視舞蹈教學素材,很多舞蹈教學素材實用性不強,教師在教授舞蹈過程中,更強調動作整齊,順序不亂,對記憶能力要求較高,對于舞蹈內在聯系講述較少。在中職院校所有專業科目中,舞蹈教學課時少,內容最豐富,也最多,某種程度上很難提高學生舞蹈水平。中職院校的學生在上舞蹈課時,通常人比較多,教師很難做到對每個人都進行輔導,也很難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學生掌握如何,困難點在哪更改無從知曉。舞蹈的虛擬性體現在舞蹈展現過程中用虛擬手法,即刪繁就簡,虛實結合,他是舞蹈一個重要的審美特征,在特定時間、空間及地點,以特殊舞蹈動作表現內容,構成各種動態組合關系。以舞蹈表現內容為目的,選擇具體虛擬手法帶來表現藝術就是虛擬原則,它表現在舞蹈動作的選擇和運用是否得當。
上好一堂舞蹈課的首要條件是制定合理的、科學的教學計劃。作為舞蹈課的專業教師,要以科學合理的教學大綱為準則,搜集各種教學材料,對課程計劃進行總體把控。教師要對課程的進度進行把握,還要對課程內容進行深入研究、打磨,了解學生的舞蹈基礎,體型特征及學舞蹈的目的,這樣教師才會有針對性地教,學生有針對性地學。教師在舞蹈教學中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對可能達到的教學效果做預期。同時,了解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其他能力建設等方面也必不可少。
我們國家缺乏自編教材,只有根據人才培養目標,有針對性制定教學大綱,這樣編寫出的教材才有實際意義,也能適應當今社會需求。根據中職院校教學特點,舞蹈教學的教學框架要精心設計,實現舞蹈技術教學與創作能力相結合,以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為目標,舞蹈教學計劃、教學進度的安排要以適應性強,能力強的人為中心,舞蹈專業教材的編寫不僅要涵蓋理論知識,還要有技能知識的部分,同時也應包括舞蹈多元化發展內容,并把緊跟時代的一些新的審美技藝融入到教材中。讓教學過程為學生服務,學生通過舞蹈課程提升自己綜合素質能力。不斷加深舞蹈和其他課程的整合力,促進交叉學科發展,把學科應用性放在首位,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
身體是舞蹈的重要表現工具,這種表演性藝術主要靠人的優美舞姿,身體移動來進行塑造完成。運用多媒體工具進行舞蹈教學,可以直觀地欣賞舞蹈教學中變換的信息內容,此外,多媒體工具一個重要的功能是具有聲音畫面感,可以讓來上課的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真正陶醉其中,有所收獲,感受舞蹈獨特魅力,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舞蹈實操課上,還能提高學生的模仿能力,對知名作品的感悟大多數通過模仿而來。通過多媒體教學,可將實際場景引入到教學中,提高舞蹈課程的應用性及實用性,激發學生創新能力,多媒體還具有演示功能,不僅僅是單純示范,還能提高學生體感能力,與現實生活對照,更好地把握舞蹈技巧。
中職院校中創新能力模式的探索主題是教師和學生,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深化舞蹈教學改革,不僅有助于教師自身成長,還有利于舞蹈課程的革新,更加吸引學生,從而提升中職院校總體辦學水平。在舞蹈教學中,提升大學生內在修養可通過對大學生形體進行培訓的手段達到,這樣優秀的學生也能展現學校的良好形象。只有學校教師學生三者聯合起來,團結起來,才能將創新思想融入到舞蹈教學中,為祖國的教育事業獻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