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碩勛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希特勒制定和宣布的納粹黨綱領,有思想主線貫穿其中,這就是“大德意志主義”“復仇主義”“種族主義”“專制獨裁主義”和“生存空間論”。貫穿和充斥綱領之中的這四個“主義”和一個“論”,構成了綱領的核心,也可以說這就是希特勒制定和宣布這個綱領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
1920 年2 月24 日,希特勒在一次有近兩千聽眾的集會上宣布了由“安東·德萊克斯勒”“戈特弗雷德·弗德爾”和他本人合伙擬定的《二十五點綱領》。同年4月1 日,德國工人黨更名為民族社會主義工人黨時,《二十五點綱領》便成為該黨的正式綱領。1926 年希特勒并宣布此綱領“不能改動”,直到1945 年希特勒法西斯專政覆滅時,這條綱領才隨之消失。
二十五點概括起來,包括了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民族關系、文化教育以及社會福利等方面。內容廣泛而全面。從具體條文來看,它似乎又是各種不同政治觀點和思想傾向的大雜燴,一方面,它包括一些極端民族主義的條款?!叭缃⒋蟮乱庵镜蹏?,只有日耳曼血統的人才能成為德國公民,反對猶太人的唯物主義精神。廢除《凡爾賽合約》并要求為德國人取得“生存空間”,另一方面,它也包括一些反對資本主義和主張社會改革的條款,如砸碎利息奴役制、沒收一切戰爭利潤,對大企業實行國有化、工人參加企業分紅、實現土地改革,廢除地租,把大百貨公司充公或廉價租借給小工商者,等等?!笨梢哉f,綱領對社會每個人都有對應的承諾和保障。
關于德國納粹黨的階級屬性問題,是法西斯主義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對于這個問題學術界普遍存在三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納粹黨始終代表壟斷資產階級利益;另一種觀點截然相反,認為它始終是中小資產階級的政黨;第三種觀點認為,納粹黨的性質,由一個從小資產階級運動到壟斷資產階級政黨的演變過程。造成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學者對于納粹黨發展過程中的幾個大事件有不同的看法,因政黨的政治綱領對該黨一定時期的行動起到方針和目標的作用,并且由于納粹黨綱領本身在希特勒確立領導地位和未來的時間并沒有做出實質意義上的修改,所以本文主要通過對納粹黨黨章《二十五點綱領》為唯一出發點,對納粹黨階級性進行研究。
對于納粹綱領的這一個貌似超階級的特點,國內傳統的觀點和思維都會認為,納粹黨反壟斷階級的綱領條款,都是為了贏得選票和拉攏民眾的手段,而本身仍然受到背后壟斷階級的操控和干預,或者說是其本質就是壟斷階級的代表。我認為這個觀點首先是片面的,缺乏有效的證明手段,沒有說明德國當時的群眾是如何受到欺騙,所以在查閱相關資料時,發現部分學者引用綱領的起草過程作為證明的出發點。他們認為在綱領中列入反壟斷資本的內容,并非希特勒本意,“只是迫于黨內的普遍情緒,希特勒未敢將德雷克斯和弗德爾起草的小資產階級社會改革條款貿然刪除”“而且綱領剛出臺不久希特勒就著手篡改它,證據是:1920 年8 月,他在一次私下談話說,綱領決定得過分倉促,不應該打擊產生財富的工業資本,只有猶太人的資本,食利性資本應該達到。”
一個出身下層,經歷過底層生活的人,不會無緣無故地站在上層的角度對待問題,并且進一步反對本階級的利益訴求。后續對容克貴族以及軍官團的鄙夷和不信任,以及在大資產階級面前表現無所謂的態度,包括后續對美宣戰時對羅斯福總統的出身戲弄,都是來自小資產階級的真誠流露。所以,希特勒之所以沒有刪除這些社會改革的條款,不是對壟斷階級的有所顧慮,恰恰是同在黨內的中小資產階級一樣具有反資本主義的情緒。所謂“篡改”的問題也并不存在,就在上述談話后的一個月,納粹黨就張貼了帶有黨的主席德雷克斯勒簽名的傳單,并宣稱:“一切資本,不論是猶太人的還是德意志人,如果不包含生產勞動,只是唯利是圖,不勞而獲者,我們都反對。”針對當時希特勒還并沒有完全掌握權力的情況,我們可以斷定,不反對“生產性資本”并不是希特勒個人為了拉攏或者本身就是壟斷資本所作的主體表現,而是納粹黨當時主要領導人的共同看法。
在納粹德國統治時期,早期的納粹公共工程大量興起無數資本借此機會蓬勃發展,借用國家公共項目的各種投標資本產業也從魏瑪共和國時期的蕭條落寞上升到國家的依賴產業。在德國空軍元帥戈林的“四年計劃”以及“歡樂就是力量”的大范圍國家經濟建設運動的風向和旗幟下,中小資產階級被納粹黨的地方大員們封為座上賓,政府官員中經濟顧問的比列呈現出爆發式的上漲。放眼整個第三帝國在戰爭籌備期間,得益于帝國尤其在納粹黨領導下的經濟政策,中小資產階級得以快速復蘇并且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德國也從經濟危機中的舉國衰敗一躍成為世界第三的資本主義強國。如果競選時的口號和黨章只是為了迷惑中小資產階級所炮制的煙霧彈,那納粹德國經濟建設時期圍繞著經濟復興的以中小資產階級為主導的各種扶持政策足以證明,對于中小資產階級的安撫條款不僅不是納粹黨為了贏取選票的口頭支票,而是更長久的維持本階級的利益,為了穩定大資產階級和容克貴族所釋放的政治煙霧。
綱領所反映的絕非單獨是普通中小階級的愿望,而是在當時社會所有階級中那些具有強烈民族主義情緒的人的共同需求,綱領中所提出的民族主義不僅是納粹黨的所提出的,在當時很多的右翼政黨和共產黨都有提出,如:德國獨立社會民主黨,該黨就支持極端民族主義,并且部分成員在與其他黨派合并后,占據主要的領導地位,繼續宣傳和支持極端民族主義。納粹黨所追求的國家社會主義正是其政黨愿望的訴求,也是希特勒本人在《我的奮斗》中的訴求。國家社會主義是拋棄階級觀念,日耳曼民族至上的民族主義。本質上的政治追求正是納粹黨作為中小資產階級面對德國根深蒂固的貴族地主階級和日益興起的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的一種妥協與希望。作為中小資產階級在德國難以缺乏立足的地方,只有借助國家社會主義,拋棄和取消階級觀念,把民族問題上升到國家問題,整個德國甚至泛德區域都會視民族問題大于階級問題,而中小資產階級正是借助國家的方向得以生存和發展,所以本質上的國家社會主義觀念和種族等級觀念都是中小資產階級政黨——納粹黨為了穩定其統治,轉移國家注意力的政治手段。更應證了納粹黨作為中小資產階級政黨在德國錯綜復雜的階級環境下為了生存而形成的無數區別于常規國家的政治形態和政治觀點。
針對以上對《二十五點綱領》的分析,筆者認為把納粹黨定性為中小資產階級更符合歷史事實。第一,納粹黨綱領制定的領導人多數是中小資產階級,納粹黨運動開展的不同時期的主要參與者多數是來自于社會下層的德國人民,而其早期和后期的領導人占據主要領導階層為中小資產階級。第二,納粹黨的綱領雖然覆蓋多數群體,但就其社會要求的實際情況,和納粹黨政治參與的基本訴求,可以分析出納粹黨的綱領主要反映的是中小資產階級的愿望。第三,雖然納粹黨奉行的是極端民族主義,但是我們不能就此作為階級屬性的判斷標準,因為同時期許多政黨,除了工人階級以外,許多階級都存在著極端民族主義。第四點,綱領中并沒有嚴格地反對壟斷資產階級的條例,這為后續與壟斷資產階級的聯系產生了條件,所以在后來得到壟斷資本家的支持并不是因為納粹黨代表的是壟斷資本主義的利益,而是納粹黨為了政治資金和政治支持而作的必要手段,壟斷資本主義對納粹黨的支持也是迫于政治形勢的需要,對原有的資產階級政黨的放棄從而選擇支持納粹黨,而納粹黨最為重要的力量還是廣大中小資產階級的支持?!爱斎槐仨氈赋觯植皇瞧胀ǖ闹行≠Y產階級政黨,它的成員是由那些受經濟危機打擊和大資產階級排擠而對資本主義制度絕望,但又反對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企圖在民族擴張中為自己尋找出路的人組成的。正是這一特點,它不僅具有一般中小資產階級的政治狂熱性,而且還具有極端的反動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