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燕山大學,河北秦皇島 066004)
當前,國際競爭愈發激烈,人才以及人才培養的競爭成為國家間的重要競技場。Boeckx指出,新知識的增長呈幾何級趨勢,如果學習的力氣僅花在學習與掌握知識點上,很可能在畢業的時候所掌握的知識就已經“過時”;反之,如果將思辨能力作為教育目標,學生則可能受益終身。因此,思辨能力的培養應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組成部分。
自古以來,培養思辨能力是我國教育的優良傳統。進入到新世紀,思辨同樣成為我國不同層次的教育文件、報告中的高頻詞匯。目前,外語教學領域中,研究者通過一系列研究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然而,思辨能力的教學往往需要因地制宜。因此,我們不僅需要較廣范圍的思辨能力培養研究,同樣需要在具體范圍內調研。具體到本文中,在教學環節中,影響英語專業學生的可能因素有哪些?這一問題對于當前工作,乃至未來更深層次的教學改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針對這一問題,本研究在英語專業師生中做了廣泛訪談,通過質性研究的分析方法嘗試剖析影響學生思辨能力的可能因素。
我們對5 位教師、26 位學生進行了訪談。5 位教師均兼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經驗,26 位學生來自不同年級。被訪學生的生源地較為多樣,成績分布較為廣泛,男女比例為1∶3。本研究采取了半結構型訪談。采訪者根據研究問題準備了一個訪談提綱,主要包括四方面內容:背景信息、語法是什么、語法學習的必要性以及該如何學習語法。其中,背景信息會咨詢被訪者從小學至今整個英語學習的經歷以觀察語法地位的發展和變化,進而根據被訪者的回答選擇其余三部分內容的訪談順序。訪談以自然聊天的方式進行,允許被訪者提問。訪談逐個進行,時間在30 分鐘到50分鐘不等,總共得到18.3 個小時的錄音。
本研究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扎根分析,完成一、二級編碼。完成編碼后,我們可以根據關鍵詞所呈現出的數據模式對訪談進行深度解讀和分析,并選擇典型摘錄作為范例。數據處理采用執行分析軟件Nvivo 11 進行。
通過訪談,我們發現以下三類因素制約或影響著外語教學中思辨能力的培養。
總體上,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可以分內兩大類:聚焦于語言的基礎類課程、聚焦于專業知識的專業類課程。綜合英語、聽力、口語等基礎類課程重在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如(1)所示。因此,盡管此類課程紛紛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凸顯內容的重要性,但是這些內容往往以課文的主題為基礎,與專業課本身的關聯并不直接,如(2)所示。
(1)“(綜合英語)課上,練習的內容挺多的,聽說的……課堂討論、presentation 之類的,然后還會有翻譯、寫作、語法的練習。”
(2)“課文中會有一些要素非常有意思,我們組織學生就這些內容進行討論,還會給學生提供一些擴展材料,讓他們了解更多的背景信息。”
與此同時,語言學、文學等專業課程則更注重專業知識本身,而非語言技能的訓練。這種“雙軌”式的教學內容使得英語專業學生背負了更重的學習壓力:既要盡量熟練掌握一門語言,又要學習專業知識。
就思辨教學而言,兩類課程與思辨能力培養的關聯強度并不相同:專業課程顯然具有更直接的關聯。以語言學為例,學生不僅需要記憶相關知識點如(3)~(4)所示,而且需要能夠在實際應用中應用這些知識去完成比較、分析等任務,從而實現從“記憶”“理解”等基礎思辨能力到“應用”“比較”等高階思辨能力的過渡。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具有較為直接的作用。
(3)“語言學挺難的,很多概念需要背。”
(4)“語言學課上的有些內容聽靈活的,比如,老師會讓我們分析一門從沒見過的語言的詞素之類的。”
相比之下,基礎課程的學習中,雖然有多種可以鍛煉學生思辨能力的產出活動,但是,畢竟時間有限,而且學生的語言水平參差不齊,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這些活動的產出質量,自然也影響了思辨能力的培養效果,如(5)所示。
(5)“我們會組織各種討論,但是必須承認的是,學生的語言水平不一樣……當兩個表達能力有明顯差異的學生在一起討論的時候,他們很難真的形成比較有效的交流……”
綜上所述,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培養受到課程設置因素的影響。專業課和基礎課并行,但兩者并未形成合力。上述現狀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
問題意識是思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無疑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理解問題、檢驗問題解決方案最好的平臺。然而,英語專業學生的實踐平臺非常有限。目前,英語專業本科實習基地嚴重不足,學生的社會實踐主要以打工、自媒體、學科競賽等方式為主。盡管機會非常有限,但是如(6)所示,這些實踐機會對學生的影響不可忽視。學生可以在實踐中檢驗所學技能,可以擴展視野,查缺補漏,這些都是正常教學所無法帶來的收益。
(6)“辯論賽對我影響很大,……在那里我看到了很多名校的學生,他們的英語說得也好,知識面也大,讓我感覺到自己的學習其實有很大欠缺……”
因此,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培養也受到了實踐因素的影響。學生需要更多樣、更豐富的實踐活動,在其中檢驗、審視自我,鍛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能夠在實踐中檢驗、修正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師發展保障同樣是影響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的重要因素。教師發展中,教學因素如何衡量是一個重要的難點。如(7)~(8)所示,教師必須考慮個人的發展,這一點無可厚非。問題在于,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從個人發展的角度來說,時間投入策略與其所能得到的回報和認可密不可分。思辨能力培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課題,需要長期投入,而且很多前期投入在回報方面都比較低。在教師發展無法得到保障的情況下,思辨能力培養無疑難以得到教師真正的投入。
(7)“目前,教學在評職中的比重還是比較低,要評職主要還是得做科研。”
(8)“培養的能力越復雜,需要課上課下的準備就越多,這個效果還沒發直接顯示出來,和寫論文、申項目比,周期太長,關聯也不直接……”
綜上所述,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培養受到課程設置、實踐平臺、教師發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總的來看,課程設置因素是影響思辨能力培養的直接因素,如何充分利用專業課,改革基礎課是該視角下改善思辨能力培養的主要思路;實踐平臺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為學生提供真實可靠的實踐機會,才能培養學生更為完整的思辨能力;教師發展因素是影響思辨能力培養的長期因素,能否讓教師安心于教學,敢于投入,是決定思辨能力培養模式能否不斷更新、具備可持續性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