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暉
(唐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河北唐山 063000)
在高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專業理論課和專業技能課特別受重視,而幼師語文作為文化基礎學科,卻處于邊緣化的位置。正視當下高專幼師語文教學現狀,在高專學前教育專業開展“課崗證融合”的語文教學革新,不但可以扭轉學科地位,更能提升學生語文能力,幫助學生考取幼兒教師資格證,利于學生崗位能力提升。
大部分高專院校現行基礎文化課的人才培養目標,忽略了學生的能力狀況、學科定位以及崗位能力要求,人才培養目標老舊。
高專幼師語文老師大多畢業于師范大學的中文系,缺乏企業工作經歷,再加上無科學的課程目標指引,因此幼師語文教學混同于中小學語文教學,沒有職業教育特點。“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本是以能力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專業,但在日常教學中往往忽視了實踐環節,使得學生很難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幼兒園實際工作中,也很難獲得實際工作中所需要的能力。”由于這類語文課對幼專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無益,因此被學生認為是一門無關緊要的課,從而遭遇輕視。
自2015 年教師資格證改革以來,即使是師范類大學生,也需要參加國家統考,才有可能取得教師資格證。值得一提的是,教師資格證筆試 《綜合素質》與語文密切相關,其中教育寫作和閱讀理解題占總分值的2/3 左右,是得分的重點,可見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在考取教師資格證中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課程計劃的限定,幼師語文從授課目標的制定,到授課內容的選擇,再到教學重難點的確立,幾乎都與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無關,忽略了高職院校學生的文化課底子和學習能力,忽略了學生考取資格證亟待幫助的實際需求。幼師語文教學自說自話,造成教學與學生考證之間兩張皮的現狀。
“課崗證”融合理念下的高專幼師語文教學指的是在傳統高專幼師語文學科教學中融入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的內容與訓練,增加幼兒園教育教學技能的崗位模擬與訓練,課證融合、課崗對接,實現高專幼師語文課程、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和幼兒園工作崗位訓練與能力養成的深度貼合,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考試技能和崗位能力。
正視高專幼師語文在師資方面存在的短板,由學校或學前教育系組織語文老師參加雙師型教師培訓,組織語文老師學習幼兒園相關課程。通過定期教研,使語文教師熟知幼兒教師資格證的考點內容和要求,掌握應試技巧,確立服務考證意識;同時鼓勵語文老師大膽地走出去,到辦學規模大、理念先進的合作幼兒園工作一段時間,熟悉幼兒園一日工作流程,熟悉幼兒園課程標準和崗位需求,豐富語文老師的企業工作經歷。集中精力打造一支適應現代學前教育專業發展的優秀幼專語文教師團隊,從而實現師資的優化。
教育部 《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 中指出:要依據國家職業分類標準及對學生就業有實際幫助的相關職業證書的要求,調整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把職業資格證書考試課程納入教學計劃中。為了做好這項工作,我們在全面考察學情現狀和試題匯總研究的基礎上,修改并完善了原高專幼師語文課程標準,分年級、分學期將教師資格證考試涉及到的考點精準落實到日常語文教學中。科學、全面地確定授課重點,以服務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作為指南,盡量讓幼專生在語文課堂上就能夠初步完成涉及語文能力方面的備考工作。
針對《綜合素質》考試中的客觀題,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增設了中國古代文學、中國近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以及外國文學作家作品常識等教學內容、增設邏輯分析訓練。在教學中幫學生理清知識脈絡,夯實知識基礎;閱讀理解題在《綜合素質》中所占分值較大,解題有一定難度,針對這種情況,語文老師采用解析真題的方法,以真題為例,以解真題為法,傳授答題和得分技巧。用真題講,用真題練,讓學生熟悉考試情境。同時,將高專語文教材選文改造設計成閱讀材料,強化學生閱讀理解題的訓練。教育寫作一項就占《綜合素質》總分值的三分之一,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我們在教學中匯集自國考以來幼兒教師資格證所有作文真題,以文體為標準進行分類,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分散到不同的學期進行專題作文教學,反復進行寫作指導和實戰練習。
在以上措施的基礎上,課題組依托學習通和職教云等學習平臺,建立并上傳文學常識單選題庫、閱讀理解題庫、教育寫作素材及優秀例文庫,供學生練習及自我測試之用。
教師資格證面試中,考生邏輯性強、流暢準確、富有感染力的表達是過關的根本。教師在教學中設置面試情境,模擬教師資格證面試環節,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做法,效果較好。
除了在日常教學中貫穿資格證考試內容外,結合每年兩次的教師資格證考證,在臨考前兩周,課題組集中對學生進行考前強化輔導。通過師生合力、日常教學和臨考強化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實現畢業拿雙證的目標。
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崗位能力,服務學生就業。為了避免傳統師范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職前教育+職后培訓”在校園對接中存在的“無用教學+重復培訓”的弊端,改變師范院校和用人單位“各司其職、各管一段”的現狀,需要“高職院校應邀請幼兒園方代表,根據園方需求,修訂培養方案,調整課程體系,合理設置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強化實踐環節,注重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緊密聯系崗位需求。”這樣才能實現師范院校和幼兒園在幼兒教師培養上的無縫對接。
我們依據高專幼師語文特點,在知悉幼兒園崗位需求的基礎上,經過反復論證和研討,選取幼兒園工作的典型工作與幼師語文課程一一對應,科學制定課崗結合的內容。通過教學做一體化、案例教學、情境教學等多種方法,將語文知識的教學與幼師教育教學崗位充分結合,關切崗位需求,服務崗位需求,使得每堂課的教與學都具有幼教特色,讓幼專學生在語文課堂真正受益。
做好學生的職業語言教育。課題組成員依據“統籌安排、分科實施”的課改理念,利用語文素養課、教師口語課、普通話課、兒童文學課等大語文類課程,通過誦讀、即席說話、講兒童故事、口頭作文等方式,站位兒童立場,專注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另外,我們又開展了國學經典選修課和第二課堂等活動,激發學生參與和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國學素養,以適用幼兒園的崗位需求。
強調漢字書寫基本功。幼兒教師的日常工作離不開漢字,漢字素養直接決定幼兒教師的文化素養,直接影響幼兒的啟蒙質量和終身發展。根據合作幼兒園的反饋和要求,我們近年來不斷收集、匯總并研究學前教育專業在校生和新入職幼師在教育教學中經常出錯的字,編輯成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常用錯別字表,通過情境教學等方法,在日常教學中結合漢字的造字法和使用情境,進行融入式、常態化糾偏工作,達到讓幼專生用對漢字、用好漢字進而熱愛祖國文字的目的,提高學生的漢字素養。
重視見習和實習,實行雙導師制。重視學生的見實習工作,是我校的優良傳統。迄今為止,我校在京津冀地區擁有幾百個長期合作的幼教機構。我們對實習生實行雙導師制,合作園指導老師負責實習生的實踐指導,校內指導教師負責理論指導。語文老師主要對實習生在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方面出現的問題提供指導和幫助。校園合作,共圖幼師學生職業能力的生長。
我們的高專幼師語文教學改革模式的雛形已經初步形成。實習學生在幼兒園的區角建設、環境創設、課堂活動時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促使他們主動積極地尋求針對性的崗位能力彌補和提升;語文教學與考取資格證充分結合后,所講所練對接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做到日常學習有重點,練習不做無用功,力保學生能夠輕松考取教師資格證。“課崗證融合”的教學革新實現了語文知識、語文能力的結合,提高了幼專學生的綜合能力,改變了以往學生對幼師語文的印象和態度,認識到幼師語文的重要性,激發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為使幼專生成長為合格的、優秀的、卓越的幼兒教師打下扎實的基礎。
構建“課崗證融合”的高專幼師語文教學革新體系,關鍵在理念,實施靠教師,成效利學生。我們還在路上,期間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和完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實踐、反思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