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潔 闞明剛
認知語言學對語法的理論研究逐漸構成了構式語法理論。構式語法是基于對生成語法的反駁而提出的自己的基本觀念。以Langacker 為代表的認知語法學家反對生成語言學中所謂的句法自治的形式系統,認為句法本身有意義,其自身與語義不可分離,為新的語法學習和教學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論基礎。認知語言學界一直關注對空間方位的研究,國內很多學者對漢英,尤其是漢語中的方位詞展開深入探討,但是基于構式語法理論關于漢英對比,或者漢語與其他語言的對比研究比較少見。基于前賢的研究經驗,下文將緊緊圍繞以下兩個問題進行探究:(1)漢語中的 “上”與英語中的 “up”在語義和句法功能上有沒有對稱和非對稱現象?(2)若存在對稱和非對稱現象,此現象背后的認知根據是什么?
構式語法學家認為,在跨語言對比研究中應該著重關注這一點:語法結構和語義結構存在差異,句式和句法范疇的定義和歸類必須參照它們所在的構式。也就是說,不應該認為存在先驗的、普遍的語法范疇集合。例如,主語、謂語、賓語,名詞、動詞、形容詞,及物、不及物等。一種語言的具體語式以及語法范疇只能相對于其所在的具體構式中描寫。
“短語動詞”一直是語言學界關注的重點,傳統研究是分析其結構,認知研究不僅關注句法結構,還對語義進行研究。因此,下文在搭配構式“v + 上”和“v + up”形成的實例構式進行對比研究。
“v+上”的實例構式中,“上”在不同的短語動詞中表示多種概念類型。例如,實例構式“跳上、爬上、走上、穿上、帶上”,“上”在此作為方位詞表示空間概念“向上;由低處向高處”。“合上、擰上、穿上、滿上、趕上”中的“上”在此作為副詞表示狀態概念“有了結果或達到目的”。“愛上、看上”中的“上”在此作為介詞表示動作概念“開始并繼續”。
同樣“v+up”的實例構式中也存在多種概念類型。實例構式“get up;stand up;pick up;climb up;put up”中,“up”在此作為方位詞表示空間概念“(由下)往上”。“eat up;cut up;dress up;use up; dry up”中的“up”在此作為副詞表示狀態概念“完全,徹底”。在“add up;sum up;gather up;join up;number up”中,“up”則作為副詞表示數量概念“集合”。另外,“Be up”中的“up”在此作為形容詞表示狀態概念“上升的、積極的”。
圖式構式由實例構式抽象概括而來,但同時制約著新實例構式的形成。當 “上”和“up”進入構式“v+方位詞”時,受圖式構式的壓制和與其他搭配構件的互動產生新的意義,“上”和“up”的基礎義屬于其典型意義,其他意義在典型意義的基礎上延伸,經過概念隱喻或概念轉喻的詞義衍生機制后形成的非典型義,進而形成非典型搭配構式,使之符合圖式構式的要求。例如“up”本是指“向上”的空間概念,由隱喻機制映射到心理上的“積極向上”,從而語義延伸為“向上的、積極的”,正是由于這種認知加工的存在,為非典型搭配構式“Be +up”的形成提供可能。
根據上面的例子,半圖式構式“v+上”和“v+ up”中的 “上”和 “up”兩個構件進入典型搭配構式時,在語義和語法范疇或功能上表現對稱性。“上”和“up”在非典型構式中有的表現出對稱性,例如它們在表示狀態概念時,在語義和語法功能基本對稱,即兩者都是作為副詞表示一種結果或完成,表示其他意義則是非對稱性的。
“上”和“up”的搭配實例構式分析中,兩者在語義和語法功能上的對稱和非對稱現象背后是對漢英兩民族認知共性與個性的思考。
第一,典型搭配構式是對圖式構式“v + n/ up”特征的最充分體現,說明兩個典型搭配圖式處于同一認知范疇中,不同語言在認知上具有某些同質性,對具體事物的認知存在某種關聯。因此在典型搭配構式中 “上”和 “up”表現對稱性。
第二,在非典型搭配構式的形成過程中,盡管詞義衍生需要通過概念隱喻或者概念轉喻兩種機制來實現,但是隱喻衍生在同一認知域中存在相似性和認知關聯性。所以在圖式構式對詞匯的壓制過程中,因兩種語言在構式壓制的內在機制——隱喻和轉喻的存在一定對等映射,所以“上”與“up”在非典型搭配構式中語義也會有對稱性。
第三,由于生活在不同地理環境中的人對世界客觀事物的體驗不同,在認知方式上會有所差異。僅從空間概念的角度考查漢英表示“向上”的意義時,兩種語言在詞匯上不是一一對應關系,英語用“on,above,over,up”來表達“上”的空間概念語義,因為英語中對方位的認知要根據參照物詳細劃分。除此之外,概念隱喻和概念轉喻具有異質性,使“上”與“up”在相同構式中也會出現不對稱的語義衍生現象。
第四,構件之間的互動程度不同,導致構式壓制的情況也不同。“上”和 “up”在兩個構式中所表現的語義延伸以及概念結構的類型數量上的不同,說明它們與不同構件搭配的頻率和數量不對稱,其原因是構件間的互動程度不同。對于隱喻衍生機制來說,漢語像“上”這樣的方位詞大都要結合其他語素選擇目標域進行投射,但是英語方位詞像“up”,大多可獨立表現目標域,即漢語方位詞隱喻組合性與英語隱喻獨立性的差異。
以上用四點來分別說明“上”與“up”語義對稱性和非對稱性、語法功能的對稱與非對稱性,發現構式的壓制與構件的互動是漢英方位詞語義對稱和非對稱性的認知理據。
本文基于構式語法對空間方位詞“上”和“up”進行了認知對比分析,發現二者在典型搭配構式中語義和句法結構基本對稱,在非典型搭配構式中出現非對稱性。針對這種對稱和非對稱性,通過構式語法相關理論對其給出認知理據,發現構式壓制與構件互動的不同造成漢英方位詞的語義對稱和非對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