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志國/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
2019年開啟了中國職教史上的新篇章,從2019年年初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國家連續出臺了關于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政策和措施:2月,國務院高規格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這份改革方案從新的時期出發,提出了新目標,新途徑和新思路,隨后相關部門配套出臺了一系列具體的實施方案和指導意見,如教育部和財政部下發了《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同一時期,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四部門印發了《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書”制度試點方案》的通知,這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正式啟動了高等職業教育培養模式的改革進程。
方案提出,我國的職業教育需要重點緊緊圍繞著服務于國家需要、市場需求、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等幾個方面,從10個左右領域做起,并把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職業技能作為重要的職業教育內涵建設之一,正式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試點方案》的重點之一是,更加突出強調各項職業技能證書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突出作用,通知要求要將校內與校外的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有機結合起來,創新性形成一種新的人才職業技能培養模式。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該制度以促進就業創業為目的,由培養高技能人才向培養復合型高技能人才進行轉變。教育部將智能財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納入今年第二批1+X證書制度試點項目,并遴選財經專業服務領域領軍企業中聯企業管理集團旗下中聯教育具體承擔該證書試點工作,筆者有幸作為智能財稅的智能財稅的導師培訓(即培訓師中的培訓師)。在安徽站參加了初級智能財稅的培訓,并且在2019年11月底完成了對云南省第一批40多位會計專業教師的培訓任務。同時我院也在2019年12月底完成對首批學生的1+X智能財稅初級培訓,學生通過率也名列全省前茅。
1+X證書是深化產教融合,校區合作進一步發展的產物,從國家設立的初衷看,1+X證書是使學生通過在學院里面的學習進一步提升實踐動手能力并且適應企業未來需求與發展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此類證書有別于傳統的學歷證書的理論體系,更多地體現了適應社會發展的快速發展變化,有效對接起社會和企業對專業技術人才的實踐需求,從而實現與企業用人單位之間的完美銜接。
長期以來的職業教育依舊重點在理論教學方面,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升辦法不多,雖然也有6個月的校外實習,但是對于大部分在校學生特別是對于會計專業而言,由于保密性和極強的專業性的特點,大量的會計專業學生幾乎不可能進入企業直接接觸相關的會計實踐技能學習,即使有部分同學進入到會計師事務所,財務公司等,由于實踐學習的時間太短,很多單位只是簡單的讓此類在校會計專業學生做一些技術要求不高的日常打雜的事項,比如復印和裝訂憑證資料,傳遞客戶與稅務機關的相關資料等。而1+X證書的出現則直接打破對會計專業學生實踐學習條件的束縛。例如1+X智能財稅證書在設計的時候盡量的模擬現實會計業務處理過程,將智能財稅劃分為財天下,稅天下,票天下三個子系統,財天下主要為一般的會計業務處理,稅天下是根據會計業務的處理結果生成相關的稅務資料并模擬稅務機關的系統進行納稅申報,票天下是進行相關的票據處理業務,三個系統之間又是互相關聯相互作用的,財天下根據票天下開出的票據自動生成相關的會計分錄,然后稅天下根據財天下和票天下的數據進行納稅申報。這樣學生在學習操作智能財稅知識的時候也就基本上明白了相關的業務聯系往來,更為感性的認識了會計與稅務處理相關的知識點。
1+X智能財稅證書的設計體現了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趨勢。當代社會的發展越來越趨向人工智能,簡單的大量的重復勞動現在以及將來將被機器取代,剩余的工種只能是復雜的,非常規性的,人工智能難以取代的將發展壯大,簡單的知識性記憶教育教學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而人的全面發展,多專業的學習將會是為來的趨勢。
即使是目前的會計專業教育來看,現在的教學只是停留在基礎知識的傳授上,從會計人員所從事的具體行業的情況看,還分為金融類,建筑類,商貿企業類,傳統的制造業企業以及事業單位和行政單位會計,各行業的會計特點各不相同,甚至對一名稱職的會計人員來說,不僅僅需要掌握本行業的企業會計,還需要對該行業也要有足夠的了解,換而言之,會計人員不僅僅需要懂會計,還需要懂這個行業的特點才能根據經濟業務實質做好賬務處理。對更高層次會計人員來說,需要學習的知識更為廣泛,還需要相當熟悉該行業的發展趨向。清華大學2020年7月突然取消會計專業本科專業,增設計算機與金融專業或許為未來會計人員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簡單的重復勞動將被人工智能取代,復合型的專業人才呼之欲出。未來的人才發展方向將是適應一人多崗,一崗多能的世界。
目前會計類職稱證書大概包括如下幾類:一是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頒發的職稱證書,如初級會計師,中計會計師,高級會計師與正高級會計師,此類證書本來是作為評定職稱使用但由于其評價體系的標準的嚴格,完善成熟的評價體系,在社會上享有極高的含金量。獲得廣泛的社會認可度和參與度;其二是執業類資格證書如注冊會計師證書,由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頒發,屬于有立法支持的準入類資格證書,由于其每年極低的通過率,被稱為天下第一考,是公認的會計審計行業含金量最高的資格證書,其三就是資產評估師和稅務師之類的證書,原來本來屬于準入類證書,后改為水平評價類資格證書,但是也具有非常廣泛的社會認可度和含金量。
“1+X證書”制度設計中,相關部門把1+X證書交給社會中介組織去設計評價認證,原本是希望通過大型的相關企業設計出符合市場化需求和發展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并且同時不僅僅由一家大型企業設計符合一個專業特點的證書,而是由多家大型的企業設計出不同特點的1+X證書以適應社會需求和發展,但是現實的問題是,僅僅以會計專業為例,教育部目前共批準了三個批次的1+X技能等級證書,其中符合會計專業報考的至少有6個以上1+X證書,而每個證書基本上都分為初中高級三個等級,如果一個會計專業的學生選擇了3個1+X證書作為試點,那就有9個證書需要考試,即使大部分學生都不報考高級證書,也至少得考6個證書。先暫且不說如此眾多的證書會讓學生和老師變得無所適從,就算通過調整課程設計適應各類證書的教學與考試,學生獲取了這些證書是否能夠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可,含金量如何等等關鍵性問題尚待解決。目前1+X會計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均是由企業或者協會制定出來的,并未上升到國家層面,社會影響力和認可度方面都是有待幾年后的檢驗,如果社會認可度解決不了,各類的眾多的會計1+X證書過多過爛,哪家企業設計和制定的1+X證書孰優孰劣難以比較,則會造成社會認可度降低,出現學生不愿意報名,導致這些1+X證書難以獲取社會和學生的青睞。
根據會計行業的發展前景設計出一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并不是困難的事情,關鍵還是看是否能夠確實提高學生的實踐專業水平和職業判斷能力,目前的會計類證書均有國家做背書,有著極其穩定且高度的社會影響力,1+X會計類證書的發展還需要較長的時間來檢驗。
無論會計職稱證書的含金量有多高,現實中存在的問題依舊是考過職稱類證書的人停留在書本理論知識上的,到單位上班后還需要進一步的實踐鍛煉才能入手;而1+X智能財稅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設計初衷是加強并且提升學生的實踐鍛煉能力,是把學歷教育和會計類職稱證書學到的東西模擬實踐化,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多地感性認識快速提高實踐動手能力。
隨著會計行業人工智能的興起,大量簡單的重復勞動會被人工智能取代,社會以后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會計專業的學生不僅僅需要懂得本專業的基本知識,也需要掌握相關領域甚至跨專業的學科,比如會計專業的學生以后可能會面臨向管理會計方面的轉型,就需要運用大數據分析對企業的財務數據,資金流轉,銷售情況等進行更多地綜合分析,以更好的實現會計是作為企業重要的管理職能這一角色的實現。甚至于會計專業的學生還需要更好的懂得計算機技術等各方面的運用。因此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社會,需要按照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標準,制定出融合了相關各類1+X證書且符合各學院實際特點的人才培養方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通才與專才的有機結合,有助于培養復合型高技術性人才,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增強在人才市場的應對能力和競爭能力。
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以會計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作為,不能純粹以考證而考證設置所有一切只與考證相關的科目,應該綜合考慮人的將來的全面發展和可塑性發展為要,同時需要深入掌握各會計類相關的1+X證書的實質性特點,選出一部分1+X證書作為試點,并考慮到1+X證書更偏向于實踐性操作的特點,一般應該放在大二學期開始再融入課堂教學體系,至于開設的方法考慮選修課的方式,不應該采取一刀切與畢業證掛鉤的方法,強制學生必須選擇哪類證書,而應該鼓勵學生自由地選擇1-3門1+X證書作為其學習的課程,同時學院還應該將學生選擇學習培訓1+X證書課時數在考核合格后作為一部分學分計算入總學分中。這其實也是國家推出1+X證書制度后并提出要推行學分銀行的政策規定,通知明確指出,職業院校需要根據學生取得的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情況,根據證書的等級和類別免修相關的部分課程。
同時也應該綜合考慮除了1+X證書外,還有適合在校大學生學習的助理會計師和中級會計師甚至稅務師等會計類職稱資格證書的一部分課程列入課堂教學,現在的大學學習情況是,大部分學院開設的課程并未將會計職稱資格類證書列入課堂教學,即使有相同的課程名稱,但是卻沒有選用對應得權威教材,只選擇了高職類教材,但是由于此類證書的社會高認可度,有著大量的社會實際需要,為滿足社會對此類人才的需求,社會上的培訓機構卻抓住機遇熱火朝天的開設了相關的會計培訓班,賺的盆滿缽滿。明顯的出現高職教育的課程與社會需求相脫節。因此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中應該充分考慮現實的社會需要,及時調整課程設置,以更好的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將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會計類職稱證書相關內容融入到學歷教育中,不是簡單的將專業課程與技術技能疊加,而應該綜合考慮所有課程的相關性和重復性,適當的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構,形成新的課程標準和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