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月/新疆師范大學
零零后孩子的成長,之所以引起關注是由于他們出生的時代在千禧年之后,這個時間節點正是中國整個社會發展變化最快的時代,最大的紅利與最大的價值觀風險同在,因此引起了為人父母者的共鳴,引爆人們關于成長與教育,乃至人生的價值的討論。2018年中國迎來了“零零后”大學生時代,普遍早熟、個人主義明顯、追逐網絡亞文化等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我們需要從經濟社會、家庭、網絡環境和學校教育等各個方面進一步思考零零后進入高等教育階段所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
千禧年之后的二十年,是中國經濟社會深層次思考改革與進步最富集的二十年,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隨著社會共同財富的劇增,個人收人普遍提高,人們物質財富與社會成員之間比較心理的關系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產生差異。地區之間收入的不平衡、城鄉之間收入的不平衡強化了人們向上的社會比較心理,使人們“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意識增強,以物質為基礎的尊嚴感和滿足感降低。零零后這一代恰巧站在了時代的轉折點,正處于“需要與擁有之間的倒錯”時期,社會焦慮與失信等問題需要通過教育修正完善。
零零后的父母一部分正是受到20世紀70、80年代國家執行計劃生育政策影響的一代群體,因此零零后的家庭教育充分積累了前輩的經驗,且普遍接受了相較于60年代時期的家長更高的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零零后的家庭教育中,擁有學習環境、眼界和見識等資源的父母無疑扮演了更加開明的角色,因此零零后擁有平等的話語權,鍛煉了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能力。但不可否認,教育是存在社會分層的,因此,一部分來自農村以及貧困地區的零零后缺乏此類基于家庭背景帶來的優質的家庭教育??傮w而言,零零后大學生中,家庭教育背景層次不同,由此也造就了學生理念的突出個性和水平高低。
新媒體時代,基于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催生出紛繁復雜具備時代特征的網絡文化。網絡文化產品集中地體現了網絡文化所具有的種種特質,以開放性的生產方式和快速的升級模式,引領網絡文化的社交化傳播。在互聯網世界里,人們跨越身份背景平等交往,伴隨著青少年一代的成長。網絡文化對現實社會影響日深,正逐漸向主流化發展。2020年4月2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民數量達9.04億,特別是受特殊情況的影響,在線教育應用呈現爆發式增長。截至2020年3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4.23億,較2018年底增長110.2%,占網民整體的46.8%。2020年5月,共青團中央、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聯合發布《2019年我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32.9%的小學生網民在學齡前就開始使用互聯網??梢娗嗌倌晔蔷W絡受眾最多的群體且人數逐年上升。零零后目睹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變遷,是信息爆炸的一代,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在互聯網上產出,已經在課堂之外實現了由引導向自主思維的轉變。
第一,興趣愛好廣泛表現在活動內容的多樣。不管是選擇還是對自己興趣愛好的培養,還是對將來從事經營、管理、計算機網絡等新興行業都顯示出較強的意愿。第二,有深度。獨立思考和成熟不僅讓學生的興趣停留在消遣的程度,而是通過對某一門興趣的鉆研上升到一種極致的體驗。愛好能夠讓學生們在實踐活動中樹立明確的行動目標,積極主動地克服各種困難,從中享受不斷體驗成功的滿足感。需要教育引導零零后大學生保持初心,學會選擇和自我判斷,正確利用機會和選擇的權利。
零零后們很鮮明的一個特點是思想獨立,有不同的自己的價值觀和堅持,生活姿態不同,不會輕易被外界所左右。一個人的觀點是受到先天和后天諸多因素所制約的,也會隨著時間和環境的改變而改變。思維的批判性是當下零零后青少年普遍具有的智慧品質。究其原因,他們充分的信息量提供了可為自主學習的平臺,通過獨立的分析和探索,彌補了要靠自身豐富閱歷才能增加的知識和眼界。為進入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生,培養他們敢于質疑和挑戰,塑造師者并不為上的觀念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礎。
零零后的個人主義明顯且心理較脆弱。以自我為中心表現為他們迫切的想要向老一輩證明自己的成熟和想法觀點。敢于嘗試新鮮事物,是創新創造的起點。不拘泥于死板的形式,是時代又一重要的劃分點。風格獨到,每個個體都可以多樣。同時,面對挫折和壓力的承受能力較差。豐富的物質條件使他們一直成長在陽光坦途之中,也使得新一代大學生在進入校園后稍有不如意之處就難易承受,暴露出許多心理健康問題,并在不同領域顯現出來。
當前零零后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質是健康向上的。對集體認同感較高,具備基本的社會品德。個性開放、自信,國際化視野較高,但同時,他們身上也存在思想意識不堅定、缺乏理想信念等問題,是最需要接受思政課引領的人。通過大學思政課改變觀念,把個人認知同整個社會的進步結合起來;用一整套馬克思主義的知識體系去支撐信仰;借助思政課的平臺幫自己梳理目標;培養他們懂得如何正確的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了解我們的國家、民族和歷史;了解基本的社會運轉規律;面對一些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能夠應對。
零零后大學生所處的時代社會各層面的差距都在加劇,這種差距更加體現在文化與理念上。網絡時代為人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與傳統儒家文化所主張的保守穩定背道而馳。當下我國學校教育也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儒家思想中強調集體主義反對個人至上的思想,這就與零零后大學生鮮明的個性、特立獨行的方式存在摩擦。傳統教育往往試圖消除這種區別于集體的個性,但實施中并不是所有的個體都能夠被傳統教育所“拉攏”,被“拉攏”失敗的那部分學生往往會背負各種各樣的孤立、打壓和議論,反而消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逆反心理不僅是一意孤行,而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情緒,對正確的方面盲目地持反抗與排斥的態度,它的產生極大地阻礙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零零后大學生成長在物質空前充裕的時代,卻也背負著沉重的情感負擔,是精神空間逼仄被空前過度管控的一代。這樣的管控包括學習應試的管控、人生規劃的管控。因此一部分學生的興趣與自由被剝奪,學習的過程由主動轉為被動,多樣化、多元化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負面情緒持續放大這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
家庭教育是學生成長的第一課。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家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學校。所以家庭教育是個人發展乃至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一個人從出生到組成自己的家庭之前會受到來自家庭各個方面的影響,如知識的傳授、潛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和性格的培養。家長修身養性,以身作則,傳承良好家風,那么對下一代必然產生正面影響,有利于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網絡文化產品是擁抱時代產生的新生事物,雖已有了明確的發展趨勢,但它的發展仍需遵循法度,尚處于磨合階段。必須認識到,網絡文化產品的利與弊,既能激發青少年的求知欲和創造力,滿足多樣化的文化需求,也勢必帶來群體間的缺乏溝通導致文化隔閡。這就需要我們以包容的心態看待網絡文化,也要把建章立制和解決問題結合起來,提高警惕,剔除對青少年影響不良的現象,也要把握網絡文化產品的發展規律,實現網絡文化從宣泄到內省、從破壞到建設、從娛樂至上到價值塑造的轉變。
勞動教育就是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養成勞動習慣的教育。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指出:“在按照各種年齡嚴格調節勞動時間并采取其他保護兒童的預防措施的條件下,生產勞動和教育的早期結合是是改造現代社會的最強有力的手段之一?!眲趧咏逃裏o疑是在為成績論的錯誤觀點中開辟出一條正確的道路,它的積極意義在于讓現代大學生通過各行各業的勞動以更開闊的視野看待世界,培養集體主義,以便確立自己今后明確的職業目標。當然,高等教育學校應該區分此前的義工活動,勞動教育應該重視的是實踐教育而不是簡單的將學生與免費勞動力劃等號。
未來建設美好世界的思想基礎是讓建設者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修養。習近平提出的“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要求,將共青團員的先進性和擔當精神繼續延伸。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因此獻給零零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更多的在于啟蒙和開闊視野,培養獨立的人格,傳遞新時代青年人的精神熱忱。培養他們從主流的對立面或多角度的看待問題,敢于批判又不隨意批判,贊同又不全盤接受的意識,將這種對問題的見解延伸至對自我和未來的審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