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媛 秦笑笑/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
近年來,我國注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它提升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高度。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边@是新時代賦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有其特殊性,是高校應該思考和探索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應該結合其專業特點,找準切入點,探索適于他們參與的藝術普惠活動,以此提升他們的思想意識,為他們標注價值航標,從而使學生真正熱愛自身所學的專業,真正成為“德藝雙馨”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社會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獨立學院藝術類學生具有一般藝術生的共性,他們普遍存在思想活躍但理想信念較淡薄,個性鮮明但集體主義缺乏,注重藝術技能的提升但忽略自身思想修養的特點。除此以外,受招生批次影響,獨立學院藝術類學生普遍文化成績不高,綜合素質相對較弱,他們中一部分人因為文化成績差,但有一定的藝術專長,才選擇報考藝術類專業。他們自我定位不夠精確,在專業學習中缺乏自信。傳統的藝術教學內容也偏重于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對學生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分量不足。同時,高校藝術類專業應用屬性強,學生的藝術素養更高,更易于發掘、傳承與弘揚優秀文化,更能服務好社會需求。獨立學院藝術專業學生也有其自身的優勢,他們重視專業發展,思想活躍,實踐能力強,樂于參與實踐活動,渴望被關注、被認可,以社會活動為載體,發揮他們的優勢特長,便于通過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思想教育工作。
普惠活動是課堂之外的又一個育人載體,其靈活、廣泛、新穎的特質和育人作用,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和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教育環節。在國家大力倡導美育教育的時代背景下,使藝術類學生認識到其肩負的社會責任感,通過參與普惠類藝術活動體現其社會價值,并對他們的身心進行洗禮和行為重塑,進而起到培養和提升藝術類大學生公共精神的育人功效。增強了學生“回報社會、奉獻你我”的志愿服務責任意識,為今后步入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通過參與普惠類活動,也為大學生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提供了平臺,在活動中不僅提升了藝術類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專業學習中,他們也能將活動中的深刻體會,融入到藝術作品的創作和演出中,更好地發揮藝術作品的思想引領作用。將普惠活動與藝術教育相結合,能讓學生融入環境、深刻感受、提升領悟,對于拓展視野、激發學生創造力具有重要意義。在傳承文化的教育背景下,獨立學院應積極搭建藝術實踐的平臺,激發學生對于服務社會的深入理解與思考,使學生真正成為“德藝雙馨”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選擇有代表性的個人、集體和單位開展宣講、交流、考察、學習活動,邀請專家作客名家講堂,邀請優秀教師開展講座提升學生骨干的思想意識,組織觀看模范事跡,學習先進榜樣,組建榜樣宣講團,發揮朋輩教育在學生品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以此引導藝術類大學生“關注時代、關注社會,汲取養分、豐富思想”,以“公民”的視角認識社會、審視社會,樂于展現出更有生命力的藝術作品。
藝術作品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觀察、體驗、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進行藝術的創造,從而創作出主題思想鮮明、情感豐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藝術成果。要想完成一部好的作品,不僅需要藝術實踐者有較高的專業技能、技法,更要他們能夠深刻理解作品及人物,充分了解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特點。精選具有思想教育意義的藝術作品,建立主題作品庫,通過藝術類理論課,使藝術類學生了解其創作背景,體會作品內涵,提高審美能力。在課程中注重藝術文化歷史、文化根源、發展路徑講授,將之與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相結合,有效地展示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深入透徹地理解藝術作品的創作背景意義和展現的藝術形式,充分調動課堂教學氣氛,確保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通過專業技能課程教學,提升藝術類學生對主題作品的表現力及理解力,充分理解藝術作品的社會功能。結合藝術實踐課程排練及演出,綜合運用多種舞臺手段和藝術表現形式,精彩演繹文化的魅力,用形象、生動、直觀的形式走進學生內心,引起了廣大青年學子強烈共鳴,對藝術類大學生進行價值追求、拼搏進取、集體主義、團隊精神、合作意識的教育。通過上述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教學環節中感同身受,內外兼修。
發揮藝術類大學生的專業特長,鼓勵學生參與社會普惠活動。在服務對象的選擇上,側重基礎教育、群眾教育、公益組織等,突出體現學生的社會價值以及對他們的教育意義。通過藝術作品的展演,弘揚時代精神。通過活動宣傳,號召廣大學生參與社會服務。
(1)藝術教育類普惠活動。通過在各學段,特別是針對義務教育和特殊教育學生群體開展舞蹈、音樂、書法、美術等藝術課堂,發揮高等學校藝術學科的優勢和輻射作用,推動和引導美育工作,提升少年兒童的素質教育,實現教育資源均衡化。也能夠通過活動提升藝術類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傳承意識,提高了他們的文化自信、專業自信、樹立了服務社會的信念。如,筆者所在的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每周組織學生骨干到市轄區內的小學開展義務書法、美術、舞蹈興趣課堂教學,開展藝術小舞臺演出和協助小學舉辦書法、美術作品展。組織學生到福利院進行長期義務藝術教學活動,六一兒童節,精心準備文藝節目與福利院的孩子們共同歡慶六一。無私奉獻、感恩回饋社會的精神在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們中得到傳承與發揚。
(2)服務社區、公益組織文化建設活動。利用美術、書法、設計類專業優勢,協助轄區街道辦事處做好“爭創文明城”墻體美化工作、手繪文明墻公益服務活動、電表箱體繪制工作。開展“送文化進社區”群眾文藝輔導,與各社區、群藝館合作,利用專業優勢,為轄區居民開辦美育藝術指導,豐富群眾的文藝生活。受邀參與主題,接受文化洗禮。如,筆者所在的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在石家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期間,彩繪居民區墻體和街道配電箱,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被省內等多家媒體報道;美術類專業師生為林峰烈士事跡展繪制插圖;為多所小學、幼兒園進行墻體彩繪;參與師生共繪立體斑馬線活動;與橋西區文化館、橋西區團委合作,開展以群眾文藝輔導,教授社區文藝骨干聲樂、舞蹈表演;在社區居委會開展專業文藝輔導。參演了河北省委宣傳部組織的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紀事情景講述劇《黨旗飄揚 美麗河北》,并在全省巡演;在西柏坡紀念館禮堂,參演大型舞臺情景劇《新中國從這里走來》;多次受邀參加河北省“健康之星”頒獎儀式演出、河北省首屆“善美家庭”推選結果頒獎儀式、“美麗河北·最美殘疾人”河北省全國助殘日暨省第二屆殘疾人文化節主題展演現場活動。
(3)寒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以“體驗紅色經典,弘揚傳統文化”為主題,為實踐地設計紀念徽章、旅游地圖、拍攝動畫短片、開展慰問演出等,不僅對當地的文化特色進行了藝術加工及宣傳,也使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如,筆者所在的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藝術學部近幾年在暑期社會實踐中分別對正定古城隆興寺、古城墻等古建筑遺址實行調研考察,繪制出了正定古城的古建筑地圖、設計制作手繪旅游明信片;在張家口崇禮區積極宣傳“冬奧就在我身邊”理念,制作定格動畫宣傳片、紀念徽章,被當地采用;在保定冉莊地道戰遺址,制作地道模型,拍攝定格動畫,傳播紅色文化,進行文明旅游宣傳,助力景區發展;在衡水武強年畫博物館,通過PS、AI等軟件制作年畫效果圖,運用CAD、3D軟件,對年畫古板進行建模,建立了包括線版和色版在內的模板,學生們運用全新技術宣傳優秀傳統文化,為武強木版年畫新的傳承形式做出貢獻。以上活動均充分發掘了藝術類專業的思維、文化和創新優勢,在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上發揮著藝術類大學生的能量。
獨立學院的辦學定位大多是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應用技術型側重于現場從事技術和管理工作,應用能力是培養方案的重點。為此我們應該加強實踐環節的比重,在操作中不間斷的將扎實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強化實踐動手能力。獨立學院藝術類大學生作為特殊群體,擁有自身的思維、文化和創新優勢,在普惠活動參與中可以發揮其獨特的能量。我們通過藝術教育,讓他們增強對于服務社會的認識,更需要引領大學生們端正態度,學習傳統藝人的“工匠精神”。我們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渠道,引導他們走近社會,服務社會,真正成為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