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懷化職業技術學院;2.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商務貿易學院
所謂“三創”,即創業、創新、創優,是以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基礎,鼓勵和支持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干部創事業,不斷創新機制、創新模式、創新方法,爭創一流環境、爭創一流水平、爭創一流業績。這對于高職院校“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理念,與高職院校對人才職業素養培育的目標相一致,高職院校重視培育“三創”人才,并且重視對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促進新農村數字鄉村的發展,符合新農村數字鄉村的發展要求,能為新農村數字鄉村的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國家對農村的建設發展問題也越來越重視。現階段的農村發展速度十分緩慢,高職院校畢業的人才也不愿意到農村工作,導致在全面建設新農村數字鄉村和對高職院校“三創”人才的培養中出現了許多問題。
第一,文化水平底。由于農村的建設緩慢,且接受外來信息不及時,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普遍偏低,所以導致農民接受教育不足,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文化素質偏低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農民的思維,對信息化時代下的科技產物、科技成果和新型信息的接受程度很差,對科技產物、科技成果和新型信息不認可,更不會在實際生活中有所應用。
第二,科技素養差。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也對農村開展了“科技下鄉”的建設活動,鼓勵大學生投身到農村的建設中去,但是就現階段的農村發展狀況來看,大多數的農民對科技產物的運用接受程度很低,科技素養也不高,也不愿意接受專業的培訓,還是習慣沿用傳統的經驗和技術,導致科技素養低下,這阻礙了農村向信息化、數字化及現代化發展的進程。
第三,缺乏相關的技術人才。現階段全面建設新農村數字鄉村缺乏專業型人才,因為鄉村的發展機會少,低于閉塞,接受外來信息速度慢及基礎設施較差等因素都制約了高職院校的學生來全面建設新農村數字鄉村的想法,高職院校的學生更愿意留在發展速度快,機會多、基礎設施完備的城市進行就業選擇。
高職院校“三創”人才培養是高職教育的基礎,與高職專業課相互聯系,相互支撐,有著相同的以德育人,培養高職學生綜合能力、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和職業技能水平的教育目標。高職院校“三創”人才培養主要包括創業、創新、創優等,都是提高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有利于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和綜合素質。但是現階段高職院校“三創”人才培養還存在著很多問題。
第一,高職院校“三創”人才培養的理論指導存在滯后性,依然沿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嚴重脫離了高職學生的專業實際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導致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低下,阻礙了培養高職學生綜合能力、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教育目標的發展。
第二,高職教師對高職院校“三創”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低下,對現階段的市場人才需求不了解,導致無法在自己的課堂有限的時間內達到培養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市場崗位技能要求和置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另外,高職教師為了追求教學效率,完成教學任務,在高職院校“三創”人才培養當中不求質量,希望通過最快的教學方式把中職學生塑造成才,忽略了培養高職學生的綜合能力、綜合素質,這導致高職學生道德品質和文化底蘊低下,不利于培養高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第三,高職學生文化素養低下,由于高職院校的招生十分困難,所以部分高職院校實行低分入學的方式,這種入學方式造成了高職學生文化素養差異十分明顯,學習基礎不一,層次不齊,難以把控。另外,由于高職學生智力、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學習方法等都不相同,選擇高職學校的目的是為了學技術,然后更好在社會上尋找工作,對待高職職業基礎課的興趣不高。
高職院校“三創”人才的培養模式是培養高職學生綜合能力、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的基礎教育,為高職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了理論保障。基于此,高職教師應該掌握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既滿足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所需要的基本素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又可以服務有專業技能培養,保障高職學生學習的動力,促進高職學生未來就業,是現階段高職職業基礎課面臨的最大問題。
高職院校“三創”人才的培養模式改革措施的首要方向是向多元化教學模式發展,改變傳統的獨立教學和教師講解,學生被動記錄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在教學模式中加入真實案例分析、實踐活動,提高高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實現高職學生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由于高職學生大多數文化素養低下,對學習的興趣普遍不高,尤其是在高職院校“三創”人才的培養模式的教學上。基于此,高職教師應該更改傳統的教學評價機制,多采用多元化的鼓勵制教學評價,例如對待機械專業的學生,就可以采用考勤、課堂表現、課堂作業完情況、課外實踐能力和期末考試等綜合評分來對學生進行評價,以學生作為課堂上的主導,全面分析和了解高職學生的思維動態和性格特點,科學的、分層次的對高職學生進行鼓勵,通過與高職學生進行談話交流,心理疏導等方式來有效增加師生間的互動,減少距離感,進而促進高職學生對高職職業基礎課教學的興趣,提高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現階段,為了有效培養高職學生的德育素養,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思想》這一課程已經不能單純的滿足培養高職學生的德育素養了。基于此,各高職院校紛紛創建了思想政治心理品德素質教育研練中心,力求打造中國獨具特色的思想政治心理品德素質教育平臺,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例如將高職職業基礎課教學中的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分為基礎知識與實踐指導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等。
為有效避免高職職業基礎課教學單一的教學模式打擊高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高職院校應該大力調整高職院校“三創”人才的培養模式的課時設置和教學內容,構建以學生為主導的高職院校“三創”人才的培養模式自主學習平臺,充分發揮高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另外,積極運用信息化多媒體教學和微課等科技產物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讓學生在愿意學中學會、學好。
為將高職院校“三創”人才的培養模式落到實處,可以在高職院校“三創”人才的培養模式教學中多利用適合高職院校“三創”人才的培養模式改革需要的教學資源,將傳統枯燥的教學內容增添多種拓展內容,達到吸引高職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目的,為高職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和鋪墊。
高職院校“三創”人才的培養模式教師具備創造力是使學生具有創造型思維的前提。高職職業基礎課教師要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理論科研成果,并且科學有效的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在教學實踐中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念、教學觀念和教育觀念,在思維角度上,以學生作為課堂上的主導者,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方法的角度上,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增加信息化多媒體教學、課外實踐教學等輔助教學方法;在教學目標培養的角度,要針對學生個體化的差異進行有針對性,分層次的進行教學,因材施教。這樣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為達到城鄉的共同發展,全面建設新農村數字鄉村離不開高職院校對于“三創”人才培養,這要求高職院校必須把“三創”人才培養計劃放在高職教育的首位,向農村輸入源源不斷的專業性高,技術性強的高素質人才,為我國的農村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這是我國高職院校肩負的社會責任,也是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