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鵬民
近日,由湖南廣播電視臺芒果云客戶端創作的H5作品《一張照片背后的這七年》,榮獲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獎創意互動一等獎。
這件作品之所以能夠榮獲大獎,與其獨特創意密不可分。創意的關鍵點,就是以H5的形式,通過習近平總書記與十八洞村村民座談的現場照片,講述七年來村里的巨大變化,反映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這樣獨特的創意歸結起來就是一句話:踐行“四力”抓“活魚”,扎根生活找創意。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為此,主創團隊提前策劃,想要在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在十八洞村提出“精準扶貧”重要論述七周年的日子,也就是11月3日,推出一個關于“精準扶貧”的報道。
2020年9月底,我們來到十八洞村,開始實地采訪。我們深知,想要找到最鮮活的故事,決不能依靠既有材料,只有不惜“腳力”,深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真正和他們打成一片,才有可能抓到“活魚”,找到前所未聞的故事。
到村里采訪時,我們還給自己提了一個特別的要求,就是帶上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提升“眼力”,放下以往的那些“刻板印象”,走出各種現成的敘事“套路”,把自己當做第一次來到這里的客人,重新去認識這里的一切。
這種“陌生化”的視角,讓很多原本可能熟視無睹的東西,重新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其中,在很多村民家看到的總書記在村里和大家座談時的現場照片最終激發了創作靈感。這張照片,記錄的正是總書記首次作出“精準扶貧”重要指示的歷史性時刻。
在接下來的“頭腦風暴”中,我們開動“腦力”,把報道重點逐漸聚焦到了這張照片上,進而將報道主題明確為:照片中那些現場見證了“精準扶貧”首次提出歷史性時刻的村民們,他們的生活在這7年里發生了什么變化?
再接下來,就是施展“筆力”的時候了。幾經取舍,我們決定使用創意互動H5的形式,更加直觀、精準地講述照片里每個人7年里工作生活的變化。至此,《一張照片背后的這七年》的報道主題、主人公、故事框架、表現形式等問題,基本都得以明晰。
很多看似巧妙的創意,其實都是在記者們綜合運用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采訪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作為一名新時代的記者,只有深入踐行“四力”,真正到基層一線、到火熱的工作生活現場扎下根來,才能找到絕佳的報道創意,做出不負時代的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