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欣
鄭州大學文學院
黃土地、西北方言、兩兄弟的奮斗和情感以及觸動人心的真實感,讓不少《山海情》的觀眾總是想起《平凡的世界》來。《山海情》講述了上個世紀90年代,寧夏西海固地區村民在國家扶貧政策推動下,移民金灘村,建設新家園的故事。《平凡的世界》則講述了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孫少平、孫少安兄弟為代表的平凡人的奮斗歷史。兩部劇有異曲同工之處,也有各自精彩的呈現。
1.題材。兩個故事都是現實主義題材,都發生在西北黃土地上貧窮的農村,都有國家政策大事件推動的時代變革中的個人的命運變遷。《山海情》是國家扶貧和東西對口協作政策的推動下,以馬得福為代表的扶貧干部帶領村民們移民生產、脫貧致富。《平凡的世界》是國家土地制度改革政策下,孫少安帶領大家勞動致富。
2.情節。兩個作品主人公都是兩兄弟,老大穩重隱忍,做事井井有條;老二激情沖動,是奮斗型人物。老二孫少平、馬得寶都有到煤礦打工、在礦難中受傷的經歷。老大孫少安、馬得福都有一個青梅竹馬的戀人,可惜最后都沒有走到一起。少安與潤葉的愛情在現實面前支離破碎,后來娶了秀蓮,日久生情;得福因為沒有牛和水窖失去了水花,娶了高書記的女兒高青峽,兩人也和美幸福。潤葉和水花都應父母之命結了婚,開始都跟丈夫沒有感情。潤葉的丈夫李向前因為車禍,水花的的丈夫永福因為打水窖塌方,導致腿殘,自暴自棄后被妻子感化,振作起來。老二都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友。孫少平與田曉霞雖然階層不同但在精神層面卻有著高度的共鳴,得寶和麥苗在精神上和物質都是平等的地位。
1.創作背景。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是路遙的同名小說改編的。路遙的很多小說“都是在人的苦難意識中表現人生的不同側面和人性的不同內涵,展示社會的進步。”“《平凡的世界》,是他這一審美立項和藝術追求的集中表現。”小說可以說是一部心靈成長的史詩,對孫少平、孫少安、田潤葉、田福堂等人物的心靈蛻變進行了深度剖析。主人公孫少平嘗盡生活的艱辛,飽受命運的折騰,仍頑強抗爭,在與顧養民、郝紅梅、田曉霞等的情感沖突中,一次次地拷問自己的人性,逐漸成長,獲得內心富足的精神家園。電視劇開篇就像是一個人的內心獨白,劇中也有大量旁白呈現人物內心世界,非常契合原著,娓娓道來,像是給觀眾訴說內心的故事。而《山海情》是一個命題作品,是“緊緊圍繞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黨100周年等黨和國家重大宣傳期和重要宣傳節點,采取主動出題、協調推進的方式,推動創作一批重點獻禮作品”中的一個。《山海情》以扶貧為主線,人物命運為支線,雙線交織沖突,一開篇就將政府推進移民政策和移民逃回來的矛盾沖突呈現在觀眾面前,然后是水電的沖突,蘑菇的種植和銷售的沖突,教育和失學的沖突,整體搬遷與固守土地的沖突,更富有戲劇性。而以馬得福為代表的扶貧干部在解決矛盾、自我成長的過程中,也同時呈現了國家扶貧工作偉大事業開展的思路和成果,傳遞改變生活的勇氣,完成主題任務。《平凡的世界》創作更偏重內心,《山海情》的戲劇沖突更直白。
2.視角。《山海情》從大時代、大事件著眼,呈現小人物的命運的變化,隨著國家移民政策的開展落實以及東西對口協作的技術幫扶、勞動力流動渠道、教育援助的各個項目的推進實施,村民們的生活慢慢富裕起來,年輕人獲得了事業,愛情和婚姻獲得了自由,得寶和麥苗獲得了愛情和事業,以及雙方在物質精神上的平等。《平凡的世界》從小人物不屈抗爭、努力改變命運的過程中,反映大時代的變遷。孫少平、孫少安,一個獲得了物質的富足,一個獲得了精神的富足,反映了在一個個國策推動下,國家變得富強,人民獲得了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進步。《山海情》的視角較《平凡的世界》更為宏觀,更具有社會化,兩個作品中不同平凡人的努力改變命運的奮斗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共鳴。
3.基調。《山海情》和《平凡的世界》都有西北風情的音樂,畫面也都透著蒼涼感、厚重感,但相比之下,《山海情》音樂和畫面更喜悅熱情,臺詞更輕松幽默。《平凡的世界》的基調更悲情沉郁,畫面清冷,尤其是音樂,整部電視劇中隱約的信天游,悲涼直擊人心。而《山海情》雖然也有一些悲涼的音樂,比如水花拖著丈夫和女兒奔赴幾百里來到金灘村是,她唱的五朵梅,唱出背井離鄉之人行路的艱難,但開篇的音樂和學生唱的春天在哪里,傳遞著希望。這也符合兩個作品的年代差別,《山海情》主人公生活的的九十年代比《平凡的世界》中的七八十年代相比,物質上更為富足和精神更自由,《山海情》中的主要人物尤其女性的結局都比《平凡的世界》中的更好。
不管是看《山海情》中平凡人為改變生活的努力,還是看《平凡的世界》中一個個不平凡的人生,我們似乎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產生共鳴。僅管時代不一樣,但我們同樣處于歷史的洪流中,同樣平凡的我們,又何嘗不是懷著信念,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