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正浩
2019年6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了5G商用牌照,這意味著我國正式開啟了5G大時代。在華為通訊與中國聯通發布的《5G新媒體白皮書》中對5G時代的預測,最先享受到5G時代便利的就是媒體行業,音視頻必然成為將來最為普遍的信息傳遞方式的基本媒介。從媒體行業看來,在進入5G時代后單位時間內的流量增大,廣電媒體的音視頻業務將面臨著變革甚至重新定義。隨著5G比特級接入速率,終端設備的不斷升級,受眾所在各類媒介中的操作習慣以及選擇偏好有可能將被改變為完全不同的形式。現代媒體應當在5G時代做好準備蓄勢待發,這意味著傳統廣電媒體其業務內容和經營模式必將徹底變革,一個更加廣闊的5G媒體大時代即將來臨。
外部環境挑戰。在廣電媒體中,新技術的發展與創新徹底將革新其原有的應用場景,例如過去在駕駛安全方面,車載媒體唯一的選擇就是收音機,但是5G技術和無人駕駛技術的出現和日益發展成熟,車內的娛樂將會全面開放,并且在自動駕駛汽車中人們不僅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音視頻內容,同時可能實現閱讀和操作應用等脫離駕駛的動作。進而在5G技術的影響下,廣電行業的技術發展和渠道鋪設都將迎來新的挑戰。
媒介融合背景下,廣電行業競爭的格局在逐漸改變,傳統的廣電媒體基于其聲音與圖像傳播介質的操作成熟,與文字媒介相比有獨特的優勢。隨著媒介融合的進程加深,廣電媒體不僅要面臨著與其他媒體的競爭,還要面臨各種新媒體平臺的激烈競爭。如有聲讀物和電臺直播等服務產業正在逐漸沖擊著傳統廣播媒體,這些傳統廣播的受眾還在不斷被各種網絡電臺應用或音視頻分享平臺分流。
在5G時代,用戶對于的內容期待在推動著廣電行業的快速發展。廣電媒體的內容消費不再是在電視機或者收音機等設備所設定的特定場景中展示,用戶希望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接收到信息,該方面依舊是廣電媒體發展的盲區。基于現代年輕一代的消費習慣,用戶更加期待其所接收的內容是他們感興趣的,而不是由媒體所決定的內容。雖然目前一些視頻平臺已經允許用戶對播放列表的編輯或者收集等模式來實現內容的發布與選擇,但是對于傳統廣電媒體行業來講,相似的定制項目體驗內容還是十分少見。
內生困境的限制。相較于外部挑戰的影響,廣電媒體的內生困境是影響其發展的重要原因。其主要分布在以下幾點:
首先,5G時代對記者職業素養和業務能力的要求。在長期的媒體實踐中,記者都是根據特定的媒體形式進行分類的,如電視、廣播、報紙等,很多記者都是以自身類型的媒體來思考問題,并且多數的媒體機構對于記者的培訓是按照媒體形式來進行的。隨著多媒體平臺的逐漸融合,記者的業務能力、采編風格和作品生產周期都需要結合多媒體平臺融合建設的需求而變化,基于5G技術的發展,需要轉變廣電媒體的人才結構,以此來適應現代媒體平臺融合的多元化需求。
其次,廣電媒體的業務模式和生產流程多年來執行一個模式,這難以在5G時代搶占先機。盡管目前廣電媒體已經積極嘗試在移動終端上拓展自己的業務范圍,但目前大部分廣電媒體還不具備自主開發程序和研發各種數字產品的能力。即使是開發了一些終端的客戶端,也是在其合作的科技公司基礎上完成,缺乏對移動應用產品性能的全面掌控能力。這樣就難以保障內容及時有效地提供給廣大受眾,并且在內容的發布上也受到相關音視頻平臺商業分發規則的限制,難以真正實現靈活分發。
最后,對元數據缺乏開發利用。元數據是指內容和用戶數據所構成的基本數據,對于元數據進行科學的收集、存儲和分析可極大提升媒體數字化的內容生產和分發效率。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無論是無線電還是音視頻的傳播都屬于單項傳播的形式,元數據一般都是在內容播出后由存檔人員創建,并且僅將其用在存檔業務中,難以在這些已經存儲的內容中找到具體的信息內容,并且對于用戶消費習慣與結構這種寶貴的數據缺少系統的分析和收集能力。[3]目前,廣電行業的基礎結構、組織結構以及生產流程還難以支持元數據,這樣導致大量的寶貴資源處于閑置狀態,嚴重限制了廣電媒體行業利用元數據創造更多價值的可能性。
傳統廣電的基本內容就是音視頻。5G時代網絡基礎設施的升級帶來傳統音頻業務顛覆性變化,4K或更高清晰度以及更加豐富的表現方式和更加沉浸式的服務體驗,都是將來音視頻服務細化和沉浸場景式代入需要著重注意的重要發展領域。在5G技術加持下,網絡靈活性更強,傳播速率更快,內容的表現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音視頻產品,而是包含場景式、沉浸式的體驗和內容服務。隨著媒介融合和“萬物互聯”的逐漸深入,物聯網系統的廣泛應用,音視頻內容的多樣化和多形態發展將會成為常態。
在5G技術的支持下,音視頻業務將不再是單一的產業形式,而是一種具有支撐性的基礎業務。如無人駕駛、遠程醫療和智能家居的出現,都已經被5G技術賦予其新的能力,這些都離不開音視頻的重要支持。隨著5G用戶數量的增多,大數量的用戶將觸發全天候和全方位的內容生產,這就需要廣電媒體有更高的平臺進行統籌聯動,增強不同終端之間的聯動能力,不斷更新升級換代有關硬件。
5G技術發展的目標之一就是增加移動寬帶的容量,以此來為更多的用戶和行業乃至整個社會提供更加高容量的數據承載通信服務,為此所設計的5G系統必須支持不同場景下的服務,無限的新興場景消費將會成為社會各個行業業務發展和社會經濟和服務體制轉型與升級的重要表現。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的描述,5G系統將會向著增強型移動寬帶、大規模機器式通訊和可靠性高與延遲性低的通訊三大方向發展。這些內容必定是5G系統建設的重要基礎,并且會聯系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基于上述分析,5G技術所支持的場景服務主要由以下兩點組成。
邊緣音視頻內容的生產。該方面是在邊緣計算的支持下所生產的內容。在云計算技術的支持下,云數據具有較為強大的處理能力,可處理海量數據內容,但是云數據中心和終端設備相距較遠,一直受到網絡傳輸速率的影響與限制。隨著各種電子設備的更新換代與5G網絡落地到普及,其所產生的數據更加多元化,數量更加海量,導致傳統的云計算模型有著較大負載,數據傳輸和處理的響應時間相對較長。由此邊緣計算的產生更加有效地解決了該問題,邊緣計算是指接近事物和數據以及行動源頭處的計算內容。在數據生產的附近網絡邊緣結點進行直接處理和分析,將會極大縮短其反應時長,減少了數據的流傳,同樣減少了網絡負載,使計算機模型處理數據的速率更加高效。
在日常生活中,智能手機等相關的終端設備已不再是單純的內容消費平臺,其豐富的功能和大量的應用程序承載了生產數據的重要能力。這些數據的傳輸和處理速率會影響到其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要求終端設備需保障其性能高質量。5G網絡可結合多個邊緣節點的布置來使計算和存儲資源更加接近用戶,以此來減少垂直媒體行業的大量數字服務流量聚合所帶來的問題。與傳統的UGC用戶不相同的是,邊緣內容的生產要求用戶對內容進行實時采集和生產與傳輸。在新型生產模式的基礎上,互動是邊緣內容生產模式下的新藍圖。相對于其在傳統視頻與互動視頻中所具備的數據傳遞量大、系統及時響應的功能等需求,邊緣計算技術的發展已經能夠更加良好地支撐其在新興的視頻格式下形態。如2018年互動電影劇情片類游戲《底特律:成為人類》以及Netflix《黑鏡:潘達斯奈基》的熱門火爆,充分凸顯了現代觀眾對于互動電影內容的好奇和追求。在過去被動的觀眾,如今已經開始可以進行一些由個人意愿決定的電影劇情內容走向。2019年,騰訊將其互動游戲《隱形守護者》播放到網絡視頻平臺上,該游戲已經支持了上百種的劇情和四個不同的結局。這種互動的方式使其內容能積極有效地與受眾進行互動,觀眾已不再是一種上帝視角的角色,而是能夠成為作品參與者和生產者的重要角色,這種技術和需求已成為廣電媒未來重要的發展趨勢。
沉浸式內容的分發服務。在5G技術的支持下,可創建一個新的生態系統,允許垂直領域直接參與到網絡服務鏈的部署連接,在此背景下廣電媒體行業正在嘗試利用5G技術來為受眾提供更加豐富的服務。5G網絡具有數據傳輸效率高、延遲低和連接設備數據多以及虛擬網絡的職能協調等方面的重要潛力,可滿足廣電媒體在生產內容上和服務分發領域上的多元化需求。
為了能夠全面地實現該架構,5G系統所需要考慮和解決的最后一個問題便是智能信息數據采集裝置和智能用戶終端兩個節點。首先,在智能化的信息采集對象中其將會包含一些新型的視頻采集裝置,如360°的攝像頭、無人機、人體感官的傳感器等。通過結合5G網絡的數據接入,這些裝置將成為5G媒體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并且還將實現大量的數據實時采集與網絡數據傳輸。其次,用戶終端主要是泛指已經可以直接進入互聯網消費市場的各類設備,包括連接超清屏幕、移動智能裝置、車載智能裝置、VR/AR可穿戴設備等。這些設備與5G網絡相互連接可實現流媒體服務的目標,并且能夠實現音視頻內容從接收到實時傳輸以及到采集,可深入到用戶的日常生活中,為用戶提供更加沉浸式的音視頻內容消費體驗。
在5G時代萬物互聯的背景下,一些行業過去的優勢將會被重新賦能進行改造與升級,智能機器更新迭代后取代社會個體成為更加有效的信息網絡節點。廣電行業的未來發展應當結合5G的快捷優勢,不斷創新自身的技術和內容,以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