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加強開發原創性視聽節目。關注與扶持原創性內容才能從根本上激活社會的創造力。借鑒美國Netflix流媒體平臺“內容至上”的核心經營理念,自旗艦劇集《紙牌屋》在全球范圍內大熱之后,連續投資原創性內容的開發,《王冠》《怪奇物語》等后來居上,品質與口碑的雙贏是Netflix的制勝法寶。在人才培育與發掘方面,可以注重推廣新人扶植計劃,吸納新鮮血液并將其有效轉化為內容創作的中堅力量,進行不同媒介形式之間的互通合作,最終形成可持續的人才輸送機制和內容供應儲備。其次,尊重視聽內容本身,合理規劃商業要素。本著尊重內容與創作者的前提條件,應當適當謹慎選擇合作伙伴和合作方式。仔細辨別視聽節目的內容特性有助于幫助平臺挑選合適的廣告合作方,避免造成商業元素過于突兀、喧賓奪主的現象。同時相關平臺與機構也可以加強監管措施,對視聽內容的商業化進行積極引導。最后,探索長短視頻平臺融合發展路徑。突出長短視頻平臺的優勢,尋求有機的融合方式。網絡劇集、綜藝節目、動畫片等相繼著力探索豎屏形式的內容生產折射出長視頻平臺拓寬業務的試水。長短視頻可以充分調用自身的媒介特質,取長補短,積極創新,為未來的媒介發展形態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據常江李思雪于《青年記者》2021年5月上)
第一個概念是“短視頻”的概念。關于視頻的概念是沒有異議的,關鍵是短視頻的“短”,怎樣理解?多長時間的視頻是短視頻?長短是相比較而言的概念,不是法律概念。因為視頻無論短還是長,首先需要界定是不是《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因為只有屬于《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才是《著作權法》保護的客體,才能適用于“版權治理”這個概念。第二個概念是作品的概念。新修改的《著作權法》最大的亮點就是對作品的概念進行了新的界定。即具有獨創性,是智力成果,能以某種形式呈現。只有符合這三個特征,才是《著作權法》保護的客體。第三個概念是“合理使用”的概念。這次修改《著作權法》,引入了《伯爾尼公約》的三步檢驗法。合理使用的范圍與使用的數量是否是“個別的”,有沒有因為“合理使用”而影響作品傳播。有沒有因這種傳播而減損作者的經濟利益。具體到某個作品時需要專業人士分析具體情況,具體的訴訟與糾紛,需要在具體的司法實踐里研究、判定。(據閆曉宏于《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1/05/20)
一、思路與定位:PUGC的孵化與供給。網絡音頻內容平臺在用戶數量以及內容供給能力上有著明顯的領先優勢,已經成為廣播電臺在推進音頻產品化進程中無法回避的市場現實。網絡音頻內容平臺可以音頻產品KOL的孵化與內容運營服務為業務轉型切入點,構建專業音頻內容生產者的規模性供給能力,具備批量生產音頻內容產品專業用戶生產內容(PUGC)的競爭資質,在與自身孵化的PUGC生產者簽訂商業服務(運營)合同的基礎上形成與網絡音頻平臺的商業關系。二、驅動力:數據的產品化與商業化。互聯網產品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數據的產品化與商業化,這兩個要素是并行相依的關系,缺一不可,兩要素共同構成了互聯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廣播電臺的數據產品化與商業化不會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漸進與量力而行,既不能對未來喪失信心而安于“打工人”的現狀,更不能好高騖遠和不切實際。三、變現:用戶體驗與參與的深層次開發。對用戶體驗與參與的深層次開發,是未來互聯網產品的重要變現方式。以用戶體驗為核心構建體驗場景與體驗價值鏈,能夠有效降低用戶抵觸心理,實現產品服務的有效觸達,在無形間實現商業盈利與用戶體驗的雙贏。可以預見,未來的高品質內容模板面向用戶端進行收費是必然的。基于提供用戶體驗服務進行直接收費的商業模式已經落地。(據朱建紅于《中國廣播》2021年第5期)
一、多元立體的矩陣化傳播。“矩陣化傳播”是媒體融合發展的基本要求。對于電視新聞評論節目而言,同樣需要借助全媒體矩陣實現全程化、多終端傳播。傳統媒體的線性化、點對面傳播模式已經無法適應融媒體環境,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必須利用技術引領,實現流程再造,從而調動多方參與,延伸傳播鏈條。二、效應疊加的話題式傳播。社交媒體平臺上用戶參與話題的主動性增強,會進一步放大話題的傳播效應。當前,主流媒體已經越來越重視話題傳播產生的疊加效應。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往往選取一些好看、有趣、有料、正能量的話題作為內容,對社會熱點事件和輿情進行話題介入,從而強化主流媒體對社會輿論的正向引導。三、即時互動的社交化傳播。社交媒體的井噴式發展深刻影響著輿論生態和媒體語態。社交媒體用戶更喜歡年輕化、網感強的語言,常常用動圖和表情來傳遞情感、引起共鳴。與新媒體平臺的即時點贊和跟帖相比,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參與互動感并不具備優勢,因此必須在語態上主動求變才有可能獲得更多用戶的青睞。(據崔林陳昱君于《電視研究》2021年第5期)
最近,中央網信辦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2個月的“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此次專項行動將針對網上“飯圈”突出問題,重點圍繞明星榜單、熱門話題、粉絲社群、互動評論等重點環節,全面清理“飯圈”粉絲互撕謾罵、拉踩引戰、挑動對立、侮辱誹謗、造謠攻擊、惡意營銷等各類有害信息,重點打擊以下5類“飯圈”亂象行為:一是誘導未成年人應援集資、高額消費、投票打榜等行為;二是“飯圈”粉絲互撕謾罵、拉踩引戰、造謠攻擊、人肉搜索、侵犯隱私等行為;三是鼓動“飯圈”粉絲攀比炫富、奢靡享樂等行為;四是以號召粉絲、雇用網絡水軍、“養號”形式刷量控評等行為;五是通過“蹭熱點”、制造話題等形式干擾輿論,影響傳播秩序行為。期間,將關閉解散一批誘導集資、造謠攻擊、侵犯隱私等影響惡劣的賬號、群組,從嚴處置“飯圈”職業黑粉、惡意營銷、網絡水軍等違法違規賬號,從重處置縱容亂象、屢教不改的網站平臺。中央網信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專項行動將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綜合施策和分類管理,督促網站平臺切實履行主體責任,進一步完善社區規則和用戶公約,著力規范“飯圈”各參與主體的網上行為,合理優化“飯圈”粉絲活躍產品的相關功能,強化明星經紀公司、粉絲團規范管理,在引導青少年理性追星上協同發力,探索形成規范“飯圈”管理的長效工作機制,推動“飯圈”文化實現良性發展,共同營造文明健康的網上精神家園。(消息來源:網信中國)
日前,國家廣電總局、應急管理部聯合印發《應急廣播管理暫行辦法》。《辦法》要求,應急廣播要堅持服務政策宣傳、服務應急管理、服務社會治理、服務基層群眾的宗旨,按照國家基層公共服務標準和地方實施標準,建立健全長效系統建設和運行保障機制,有效發揮應急廣播“最后一公里”傳播優勢,提升應急廣播發布的科學性、精準性、有效性,面向人民群眾提供應急廣播公共服務。《辦法》明確了應急廣播功能定位,對播出管理、系統構成、技術要求和運行維護等方面進行了規定。這是繼2020年廣電總局、應急管理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發揮應急廣播在應急管理中作用的意見》之后,兩部委聯合發布的又一重要政策性文件。(消息來源: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站)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北京市人民政府簽署《超高清視音頻產業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雙方在8K超高清視音頻產業創新發展等領域開啟深度合作新篇章,推動我國視音頻技術向8K超高清應用時代邁進。根據協議,雙方將在8K超高清視音頻產業創新發展等領域進行深層次、全方位的戰略合作,共同提升我國在超高清視音頻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實現科技文化產業融合發展。作為當今世界體量規模最大、業務形態最多、覆蓋范圍最廣的國際一流新型主流媒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積極構建“5G+4K/8K+AI”全新戰略格局。目前,總臺超高清示范園已成功落戶北京市門頭溝區。總臺超高清視音頻制播呈現國家重點實驗室也將落戶首鋼園區,為促進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注入強勁動力。(消息來源:新華網)
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為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頒發了《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中國聯通稱,獲得《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以后,中國聯通將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通過與內容產業鏈上下游開展合作,打造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大視頻內容聚合生態,逐步推出5G新直播等特色直播、自制網絡劇拍攝、自制體育賽事VR直播、自制演藝活動、自制動畫片等差異化內容產品。(消息來源:中國聯通官方號)
最近,國家廣電總局正式批復同意浙江設立“智慧家庭創新研究與應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實驗室”。實驗室以華數數字電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為依托,由阿里巴巴達摩院、之江實驗室等7家單位參與共建,定位于研究新時代家庭場景下人民群眾對媒體文化、信息消費、生活服務等的新需求。浙江省廣播電視局將以此為契機,指導實驗室聚合產學研等各方力量,加強在智家服務平臺、智能融合終端、高新視頻及智家融和應用等方面研究與建設,豐富智慧家庭生態產品供給,促進智慧家庭行業生態發展和標準體系制定,為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貢獻力量。(消息來源:浙江省廣播電視局網站)
日前,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與愛奇藝簽署了2021年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本著“跨界融合、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此次愛奇藝與江蘇廣電將在電視劇、電影、綜藝、晚會等多個領域開展戰略合作。雙方將把合作的重點聚焦在打造高品質、正能量的優質內容上,合力打造一批既有意義又有意思,既有價值又有流量的爆款產品,更加堅定地傳播黨的聲音,更好地傳播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不斷增進社會的光明與美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擔當起傳播的職責和使命。(消息來源:消費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