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婧
立體主義是西方藝術史上劃時代的一個流派,其繪畫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組合的形式,形成分離的畫面,物體的各個角度交錯疊放造成了許多垂直與平行的線條角度。背景與畫面的主題交互穿插,讓立體主義的畫面創造出一個二維空間。勃拉克是立體主義創始人之一,他是一位愛思考的畫家,他對待繪畫作品認真專一,沒有過多的感情訴求,也不去用技法吸引觀者的注意力,他的作品很純粹。
勃拉克善于營造畫面空間,在作品《埃斯塔克的房子》中,勃拉克將房屋簡化壓縮為幾何形狀的盒子。這一時期的勃拉克受塞尚影響,但又不同于塞尚。他更純粹、更直接地對物體進行概括,使得畫面處于三維立體與二維平面之間。勃拉克在這一時期創作的風景作品都是塞尚式的立體主義,如《賀須吉翁的城堡》《沙克·庫爾的修道院》等作品,都是將建筑和周圍的植物壓縮為盒子狀,再將這些塊面堆疊起來,形成具有立體感的畫面。勃拉克的作品摒棄了傳統繪畫三維空間的營造方式,甚至消除了光影,巧妙地運用形狀組合來塑造獨特的立體感,運用刻畫深刻的線條分割塊面,再相互穿插組織,將畫面中的物體進行新的空間化組合。勃拉克所構建的畫面立體空間,脫離了傳統繪畫中的固有形式和表現方式,將他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進行幾何化抽離,處于一種既失真又很具象的混沌狀態中,從而體現出他獨特的理解力。
勃拉克早期作品中的顏色使用非常單純樸素,從作品《小提琴與調色盤》中可以看出,色彩的選擇完全脫離了印象派所提出的色彩理論,也不存在色與色之間的關系,而是在物體固有色的基礎上,使用黑色、灰色、淡灰褐色、灰綠色和白色等簡單樸素的顏色,使得畫面呈現出一種神秘感。這一階段的勃拉克更多地注重多角度地拆分所得到的堆疊效果,將色彩與形體分離,在色彩的使用中更具有靈活性。在勃拉克的大部分作品中用色塊鋪滿整個畫面,幾乎沒有空余的地方,這些顏色相近的色塊被素描般的光影的短線條分隔開,從而增加了物體的體積感。在多幅作品中可以觀察到勃拉克在刻畫物體時使用白色進行主體物邊緣的勾勒或者是亮面的表現,這些明亮的色彩與顏色較深的直線和曲線交相呼應,使得畫面更加靈動,仿佛是在傳遞著勃拉克獨特的創作精神,放射出生命的光輝。
欣賞勃拉克的作品時,畫面有一種動態的視覺沖擊力。從作品《葡萄牙人》中可以清楚地體會到,畫面有著向上的運動趨勢,從作品《曼陀鈴》中可以強烈地體會到旋轉運動的趨勢。這些動勢與勃拉克所刻畫的短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通過這些著重刻畫的線條,還可以分析出物體的亮面、暗面和投影,增加物體的立體感。
勃拉克在繪畫中經常使用一些排列整齊、方向一致的短線,使得物體之間排列緊密,并且有一定的素描感在其中。勃拉克這一素描感與傾向式相結合的筆觸方式,能更好地增加物體的體積感,加深畫面的運動趨勢。通過巧妙的筆觸運用使畫面中的塊面、色彩、光線、陰影都朝著一個方向運動,使整個畫面極具感染力和斜刷式的傾向,可以深刻地體會到作者對繪畫創作充滿激情和動力。
繪畫元素的選擇是藝術家表達情感的方式,藝術家通過選擇和自己情感一致的符號元素來體現獨特的內心世界。在勃拉克的作品中很大一部分題材都和音樂有關,可以看出勃拉克對音樂的熱愛和對音樂獨特的抽象理解。在勃拉克后期作品中經常出現鳥,鳥在藝術中的寓意是自由自在的,不受禁錮飛向更廣闊的天空,由此可以看出勃拉克在藝術創作中一直堅守著自己的創作理念,自由地表達對藝術的創作情感。
勃拉克在他的繪畫生涯中堅持著自己對立體主義的獨到理解,繪畫風格穩定,又充滿哲學思考,他獨特的繪畫空間構建方式和創新式的藝術語言豐富了油畫表現的多樣性,給近現代藝術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是對近現代繪畫最有影響力的繪畫藝術大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