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沈波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青云實驗中學
片片粉瓣飄若雨,化作百千彩蝶飛。
料峭三月春還寒,一簇桃花屏風暖。
對酌酒,歡情淡。
此生逢君三生幸,可無桃花,不可無君。
只愿與君共白首,不愿與君愛意絕。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驚覺相思苦不露,只因已入骨。
恨之若云煙,一笑而泯。
世間紅塵萬丈,惟有女,吾情之所鐘。
落紅滿地無聲,雁啼群飛南城。
卻恨鄉思夢不成。
秋夜至,月光明如銀霜,秋蟲聲聲惆悵。
常記幼時,稻香河流。
笑語盈盈,炊煙裊裊。
獨步小園幽徑,菊已盛。
清香徐徐來。
又飲酒半盞,寂寞從中來。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三月的風,略帶寒意,卻不料峭。
在美好的春光中,走向田野鄉村,
和呢喃的小燕兒共度春日午后。
海棠花開最早,自二月開至三月初,花朵淺粉,
片片相接有若云霞。
蜂蝶紛飛,甚有趣味。
其花小而精巧,自唐宋以來,
有文人贊曰:“片片蝶衣輕,朵朵猩紅小”,
足見對其喜愛之情。
海棠花盡后,便是桃花。
有文道: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桃色極純,為紅色。
李花極純,為白色,故曰:桃花能紅李能白。
色之極艷者,莫過于桃,壽之極短者,莫過于桃。
概其壽極短,色又極媚,便有紅顏薄命之說。
凡見面若桃花之姝,莫說破,否則便使人涕淚。
此類姝,吾視之為花魂者。
古人重桃,為其色,今人重桃,為其味。
桃實之味極甘,乃果中一絕。
唐時有題桃花源者:桃花盡日隨水流,洞在清溪何處邊”乃
是極言桃花源。
桃花源者,仙境也。
晉有武陵郡漁人訪桃花源之事,因年代久遠,無從考證。
遂無訪桃花源者。
三月之花,最盛者,乃是菜花。
田園,野徑,鄉村,菜畦,皆有哉。
片片菜花,相聚成海,金浪躍動,美不勝收。
菜花之香極清,遠近皆可聞。
凡春雨后,花香更濃。春日若不賞花,乃大缺憾也。
愿春日各自安好,得風光無限。
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月亮是云朵的詩。
鯨魚在幽藍的大海中游弋,鯨魚就是大海的詩。
玫瑰在陽光雨露后熠熠生輝,玫瑰就是陽光的詩。
鳥兒在繁花嫩葉叢中歌唱,鳥兒就是花草樹木的詩。
無憂無慮的孩子在土地上奔跑,他們的足跡就是大地的詩。
油綠的桑樹在風中搖曳,竊竊私語。
桑葉的話語就是風的詩。
你在我面前紅著臉偷笑,
你就是我的詩,也是我的遠方。
酒闌人散皓月晚,湖水如鏡,花滿堤岸。
送客別門,不舍春月。
卻也漫步向湖畔,柳蔭石凳,
空留悵然,憶長亭歡。
亭外微雨,月色朦朧。
西湖輕顰淺笑,溫潤靜穆,
不如昨夜,開顏發艷,
執筆閑敲,燈花點點若星光。
又聚故友,溫濁酒一杯,一飲而盡。
人欲醉了,紅顏笑。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唯留空盞。
莫怨那,良辰苦短,
只因那,流光易逝,把得人拋。
和風拂面微寒,燕子雙飛呢喃。
春風和煦,嚴冬冰霜暖。
小鎮初黛雪,夕陽淺淡,媚睛嵐。
紅梅先覺立春意,輕綻粉瓣、送清香來。
雪野靜寂,唯駝鈴聲一二。
屋外戲雪童兒三五粒而已。
乘得游興,至故園賞蠟梅。
正值正月,梅開爛漫,而其香遠,溢清透之味。
余折得幾枝好花,漫步回屋中。
至屋,尋得琉璃瓶,再放得小半瓶雪,一紅一白,相映成趣。
梅養至半月卻不凋,每入屋中,花香四溢。
半月后,梅凋矣。
余取走梅枝,卻忘供花之水。
于是,每入室,又清香四溢。
余殊不知何故。
當余見瓶時,便舍然頓悟:此乃供花之水香矣!
花如此,人若如花一般守得本心,守得氣節,人生無憾矣!
櫻花初開時,
我在樹下等你。
陽光透過樹頂,
斑駁照亮林地。
拾起一朵時光花,
回憶往昔。
我愿為一支煙花,等待你點燃。
雖然我的生命只是短暫的驚艷,
但是總可以為你的生命照亮一段路。
鄉愁是一杯濁酒,
本以酒消愁,卻愁更愁。
鄉愁是一種牽掛,
與家相隔萬里,思念家人的面龐,保佑他們幸福安康。
鄉愁是一種悵然,
時光匆匆離去,我們再也不復昨年。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親人在里頭。
鄉愁是一艘小小的紙船,
總希望它到故鄉,卻總在旅途中迷失方向。
鄉愁是一顆又一顆的星子,
祖母的故事在心頭:人死后,會變成一顆星星,
升到天上去,光亮亮地照著人間。
童稚的我問:“您也會變成一顆星星嗎?”
租母說:“會啊,阿囡乖,奶奶會變成一顆星星,
在天上看著你。”
那故事,句句在心頭。
鄉愁是一種深深的懷念,
想到童年時:“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多久不見外婆了,
阿囡問聲好。
搖阿搖,搖到外婆橋,外婆買條魚來燒,阿囡吃飽飽。”
不禁潸然落淚。
鄉愁是酒,是牽掛,是悵然,是繁星。
是時光的沉淀,是水墨丹青的留白。
我和你的回憶有多少呢,說不清了,應該如同那浩瀚星空吧。
我和你的回憶有多長呢?
或許,長過那連綿江水罷。
那么,我和你的回憶有多么重呢?
或許,僅僅是一塊石頭樣罷。
但是,雖是如此,它依舊璀璨耀眼啊!
在時光河流的沖刷下,多少記憶淡忘了啊,我想那風記得,
水也記得。
不曾想過,把負擔的回憶放在心頭,
它們終會消失且離去,所以我只把好的記憶放在心頭。
伴隨著平波遠去的小船,輾轉不去。
余坐于書齋,手持一卷,燈如紅豆,月色入戶。
余欣然淺吟前朝詩作。
且伴花香蛙鳴,恍然越得千年,
親見秦時明月,親聞唐風宋韻。
余不覺陶然于其中,不可自拔。
似夢非夢間,余步于太湖之畔。
春光欲至,湖畔邊,楊柳依依,碧波粼粼。
忽聞人悠然語曰:千年輯里絲。
其聲極純,宛若天外而來。
余放眼,乃見無垠翠色桑田。
又聞淺淺笑語之聲,定睛看,乃是三五采桑少女。
玉指芊芊,輕拈春光入竹籃。
和風拂面,綠葉竊語。
少女唯專一采桑,不聞他事。
此三五少女,面色紅潤若桃花,
于春光中,實乃入畫一景。
余喜而嘆曰:“人在畫中游!”
話未盡,眼前之景若煙而散。
徐定睛,乃見婚船悠悠而來,櫓葉輕劃,水波不驚。
余復嘆曰:“婚船悠悠,載看深深的祝福,劃過秦時明月,
穿過唐風宋韻!”
夜風微涼,墨竹影動。
余乃醒。遂憶前事,不知是夢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