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天星
北海職業學院
高職院校主要是為了幫助社會培養出高技能、高素質人才,提高學生綜合實力與實踐能力進行針對性培養,在我國教育改革浪潮下,高職院校進行日常教學時必須對原有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優化,建立符合市場需求教學目標,全面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新鮮血液,高職體育教學作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主要課程之一,體育課程教師也必須以時代發展為背景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讓其教學更為現代化、科學化,如今各行各業對于人才需求量極為龐大,對于人才要求也較高,為了能夠讓高職學生盡快適應社會,滿足時代需求,高職體育教師必須以職業需求為導向進行課程教學改革,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社會大眾對高職學生需求與教育逐漸提出較高要求,國家更是提出了相應標準,根據我國相關政策表示高職院校進行體育教學是需要對學生進行運動技能傳授,讓其運動技能與職業體能、課余體育鍛煉行為形成主體,幫助學生進行全面發展,根據研究發現,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教學內容較為普通且重復內容較多,并沒有體現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綜合性和重要性,甚至部分高職院校進行體育教學時其內容與中學課程內容極為相似,依舊是以競爭體育為主要目標,缺乏相應健身內容,這種方式是無法適應時代潮流,高職院校企業課程教學沒有形成完整體系。目前我國高職體育課程教學體系對邏輯性和規律性格外重視,但是對學生興趣、認知沒有過度關注,導致學生對體育教學并沒有過多興趣,學生綜合素質不強,對學生未來職業選擇和規劃而言極為不利。
根據研究發現,大部分高職體育教師進行相應教學活動時其教學內容與高職整體教學發展目標有所出入,并沒有將其教學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學過程中,這對于高職體育教學而言有著嚴重阻礙,會導致學生無法形成正確三觀,無法提升自身綜合素養進行全面發展,高職體育教師進行教學時必須以學生實際狀況和職業需求為出發點,將其與體育教學進行結合建立相應的教學模式,將高職體育教學價值凸顯出來,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優化、改革,讓其符合學生職業需求,提高其教學專業性,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國大部分高職體育教學仍處于原始階段,雖然大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都會借鑒相應教學模式,如中學、大學等,但是并沒有與高職體育教學理念進行融合,導致教學出現問題,無法滿足學生實際發展。
高職學生與其余階段學生具有極大不同,高職學生無論從情感、認知,還是興趣、規劃中都有著巨大改變,高職體育課程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能力,因此,高職院校進行相應體育鍛煉改革時必須將其重復內容進行更改,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熱情,讓學習可以自主進行相應體育鍛煉,為今后學習、生活提供有效動力,高職院校進行相應體育教學模式改革時需要以學生未來發展為基礎,建立體育鍛煉模式,目前我國高職體育課程主要分為三大類,如基礎體育必修課、職業相關體育、選修課程,基礎體育主要是為了鍛煉學生自主鍛煉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讓學生可以在今后生活中擁有自主鍛煉意識,因此,基礎體育是從多個方面為學生身體健康和鍛煉奠定基礎,如運動、體能、態度、心理等,職業相關體育主要是以學生未來工作崗位特征為基礎,如規劃,以學生自身技能為出發點建立相應專業課程,因此,在職業需求嚴苛背景下,高職體育教師必須對職業相關體育必修課予以重視,提高學生專業體育技能。除此以外,選修課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鍛煉興趣,讓學滿足學生需求,因此教師在進行選修課程時要保證其課程內容多樣性和個性化,讓學生在體會運動重要同時擴展學生體育視野。
高職體育課程是一項實踐性較重課程,高職院校教師在進行相應教學改革時需要對實踐教學予以重視,建立并完善相應實踐體系,教師可以以學生需求為出發點并以此為導向,建立相應教實踐教學體系,讓其課程更為多樣性,激發學生運動熱情,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高職院校教師要把課程實踐教學融入到日常教學過程中,讓其貫穿于學生整個學習生涯,讓學生能夠充分意識到體育實踐教學對自身發展重要性和必要性,需要注意的是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建立實踐教學時要以終身體育實踐為最終指導方向進行相應教學活動,以競爭運動和有效鍛煉為基礎讓學生產生濃厚興趣,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參與意識。由于高職院校學生較多,并且各個專業職業需求有所不同,因此教師在進行體育實踐教學時要對學生狀態進行充分了解,根據學生特性編制出完整靈活教學課程,如個性、體能、習慣等,進行針對性教學從而提高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尤其是學生剛入學時,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認識體育與自身職業崗位之間關系,從而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相應實踐教學過程中,全面提高體育課程質量與水平。
高職院校擁有不同專業課程,不同專業對學生身體素質要求也不盡相同,因此,高職體育教師在制定教學內容時必須以學生專業課為基礎,結合學生實際需求進行針對性教學,避免出現資源浪費問題。由于高職體育教學容易受到部分限制,教師無法對不同學生提供相應相同實踐機會,所以教師要以學生職業需求為導向,制定合理教學內容,這樣才能大幅度提高教學針對性力度,例如,機電專業學生,機電專業日常工作量較大,對學生身體能力有著較高要求,需要學生擁有極好身體素質,因此,教師在對機電類學生進行體育教學時可以適當提高其教學難度,提升訓練強度,將高職體育教學改革與專業需求、職業基礎進行結合,合理科學的選擇相應體育項目,從而保證高職教學目標能夠與整體教學目標達到一致,達到高度融合,提高學生職業綜合素養。
根據研究發現,我國各行業發展情況都有所不同,其職業需求也有所不同,尤其是基礎工作和一線工作,目前我國基礎工作和一線工作人員的人才需求量處于上升階段,由于大部分工作人員都是長時間進行單一工作類型,所能進行運動時間較少,越來越多人出現了職業病,對職工身體狀況而言有極大威脅。因此,高職體育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時需要加強學的身體素質,提高學生身體狀況,緩解職業對于身體產生的危害,教師要以不同職業需求為導向,結合各個行業職業病類型與種類進行針對性教學,才能大幅度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從根源上降低職業病發生概率,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高職體育教師進行教學內容改革時要注意與專業課程進行結合,對現有體育系統進行優化改革,以我國職業發展需求及趨勢為基礎,科學、合理設置教學模式,讓其課堂教學能夠與學生實際發展得到一致。隨著課程改革深入,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在開展職業課程是都逐漸進行原有教學內容改變,對傳統教學進行了優化創新,突破了固有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相應分組與定位,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培養,提高學生專業技能。高職體育課程作為一項輔導課程應該與專業課進行同步,建立并完善相應課程系統,體育教師可以以具體體育項目為目標,根據學生專業課來適當增加不同體育訓練,從而提高學生訓練能力,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學生可以更好地全面發展。
高職院校教師證進行體育教學改革時不僅僅需要對改革內容進行重視,還需要合理安排相應教學內容,結合學生職業生涯建立相應教學模式。高職院校可以和企業加強聯系建立合作關系,從而讓其教學模式更加的完善、科學,例如合作基地、實訓基地、頂崗實習等,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同時提升自身身體素質,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通過與企業進行合作,讓學生的體育鍛煉不僅僅局限于學校,為學生創造更好的鍛煉環境,從而讓學生擁有更好地鍛煉機會,強化學生身體素質,讓學生能夠順應時代發展,滿足職業需求,為學生今后生活奠定良好基礎。例如學前教育,學前教育對學生柔韌性要求較高,需要學生進行學前教育時培養幼兒情操,幫助幼兒樹立正確價值觀,因此,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適當增加具有柔韌性課程,如瑜伽、健美操等,讓學生形體能夠更加完善,并且教師也可以模擬幼兒教學情景,讓學生可以在體育鍛煉同時進行專業訓練,從而全面幫助學生進行成長。
由此可見,高職院校主要是為了培養職業型人才,就目前而言,我國大部分高職體育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時對學生的職業發展都沒有予以重視,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課程設計,都存在或多或少問題,這對學生發展而言極為不利,無法讓學生快速融入社會。如今各行各業對于人才要求較高,不僅需要人才具有相應專業技能,還有必須擁有較強綜合素養,如團結友愛、正確三觀、協作能力強等,高職體育教學作為培養學生綜合素養重要課程之一,可以讓學生快速建立起正確三觀,增加學生團結協作能力,讓學生可以全面發展,因此,高職體育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時必須要對原有教學體系進行優化、改革,以職業需求為導向,提高學生職業能力,任其與職業教學可以相互融合,提高高職體育課程教學質量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