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暢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文化和整體精神風貌的展現,塑造與傳播獨特的城市印象,是城市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快速發展的現代化社會中,城市逐漸意識到要合理規劃并開發利用城市的文化資源,打造并推廣城市文化形象,進行城市文化營銷,提升城市軟實力。在跨界傳播興起的浪潮之下,電影逐漸具有了營銷產品的傳播工具色彩。電影作為一種高度融合的藝術形式,其具有跨界傳播的功能也相當重要。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以及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長,藝術內部不同類別之間的跨界互動與融合更加頻繁,電影的跨媒介傳播現象也極為常見,電影這種藝術形式常常與其他文化形態相結合,從而能創造出全新獨特的審美風向和傳播價值。因此,如今電影也成為了產品營銷的一種重要方式。
高票房電影往往會為其營銷的產品帶來可觀的曝光量,有了曝光就代表有了被接觸、認知和理解的可能,而一部口碑極佳的電影則會為其營銷的產品帶來美譽度和信任度。不管是曝光還是美譽,對于產品來說都是必不可缺的。在城市軟實力越來越重要的今天,作為城市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城市形象,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電影借助視覺沖擊力強這一特點,利用視覺元素、聽覺元素等對城市的地理環境、自然景觀、民俗建筑、飲食文化等方面進行表現與塑造。正因如此,電影逐漸受到了城市管理者的關注。
借助符號建構城市形象。符號是指人們約定俗成的,用來指代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索緒爾把符號視作是能指和所指的結合,通俗來講,就是用一個事物指代另一個事物,這與我國詩詞文化中的象征技巧如出一轍,比如在我國的古詩詞中,詩人常用明月代表思鄉的情感。符號的建構作用就是在知覺符號與其意義之間建立聯系,并把這種聯系呈現在我們的意識之中。在電影中出現的構成呈現城市信息的符號,不但具有美學價值,也具有傳遞象征性意義的價值。觀眾的腦海中因為有對這些城市符號的記憶從而加深了其對城市的印象,潛移默化中達到對城市形象進行塑造與傳播的目的。
在當今城市形象的建構中,用符號指代城市是常用的做法。通過對城市的優勢資源和象征事物進行提煉,找到與城市風格相吻合的符號。比如我國哈爾濱的別稱是“冰城”,這與它的地理環境息息相關,潔白的冰雪便是其符號,直指哈爾濱的城市形象。在信息過載的今天,受眾很難從浩渺如海的信息中快速篩選出自己想要的信息。受眾已經習慣了碎片化、淺閱讀的方式,已經疲于從對城市形象的長篇大論中形成自己對城市形象的認知和理解,此時借助符號指代城市形象便是不二選擇。比如,提到“辣”“火鍋”“山城”,受眾會聯想到重慶,此時受眾的腦海中不僅聯想到了重慶眾多的美食,更能聯想到重慶的地形特征。
借助場景建構城市形象。場景是一部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場景是指在一定的時空內所發生的由因果關系或人物關系所組成的影視畫面。場景設計在影視作品中通常具有故事背景交代、環境氣氛渲染、人物形象刻畫、故事情節推動、主題思想升華等重要作用。電影通過場景塑造城市形象的最主要方法就是使一個城市的場景以動態或靜態的形態出現在電影畫面中,以高度介入的形式參與到電影敘事中,有的場景甚至能左右故事情節的發展。
比如隨著熱議電影《少年的你》的上映,“少年的你取景地”“少年的你打卡重慶”等詞條也相繼登上微博熱搜頭條,并長時間占據熱搜版面。作為《少年的你》取景地,重慶的地標性建筑在電影中刷了不少存在感,比如銅元局地鐵站、皇冠大扶梯、魁星樓、朝天門、鐵路中學、蘇家壩立交等。這些獨一無二的城市景觀和地標性建筑是城市發展成就的一個側面展現,增加了重慶的特有氣質,使它在觀眾心中逐漸形成了區別于其他城市的印象。毫無疑問,《少年的你》成功地提升了重慶這座城市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它營造了重慶在電影觀眾和網民心中積極正面的形象。同樣,電影《我的姐姐》也展現出了其取景地成都的人文特色,如其中天涯石東街、五昭路、鴛鴦樓、大慈寺等成都特色地標建筑的鏡頭,表現出一個具有年代感、繁華與古樸交匯的城市形象。
借助地域文化建構城市形象。地域文化包括方言傳說、飲食服飾、民間建筑等。地域文化是對城市形象進行建構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能夠集中反映出一個地區的民俗特色。沒有文化底蘊和特色元素的城市是沒有生機活力的,一座沒有獨特氣息的城市即便動用大量資源進行大規模宣傳,也無法在受眾腦海中留下深刻的記憶點,仍舊會處于受眾腦海中的盲區。日后即使觀眾接觸到這個城市的名字,大腦也無法在短時間內迅速做出反饋,找到記憶中與之相匹配的關鍵詞。這樣的城市難以建立起自己的比較優勢,城市的競爭力更無從談起。
以重慶為例,火鍋是重慶隨處可見的美食,嗜辣是重慶人的飲食習慣,電影《火鍋英雄》里不僅出現了洞子火鍋、屋頂火鍋等重慶知名的火鍋店,還出現了重慶方言的對白。電影中出現的飲食文化與方言文化,使受眾對重慶的城市形象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而在重慶人民心中又強化了他們的情感認同,使之更加富有主人翁精神,這對于城市管理大有裨益。
合理地定位城市。合理進行城市定位是電影傳播城市形象的首要前提,找準定位才能在激烈的城市形象競爭中突破重圍。沒有靈魂的城市是沒有生命力的,一座城市必須找到自己唯一性、排他性和權威性的靈魂。在城市形象的傳播中需要深入挖掘城市優勢資源,并對其背后獨特的文化內涵進行準確提煉,找到城市的核心價值。城市要想找到自己唯一性、排他性和權威性的靈魂就必須在綜合分析城市的歷史基礎和發展現狀上,結合自身優勢、發展機遇以及未來規劃,確定出最具個性特征的城市形象。譬如巴黎的城市定位是浪漫之都,這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城市形象。所以愛情電影如《午夜巴黎》《愛在日落黃昏時》會將巴黎作為取景地,這與其城市定位分不開,電影的傳播更加固化了巴黎在人們心中的浪漫都市形象。
多角度展示城市風貌。展現城市風貌是電影進行城市形象傳播的重要路徑,電影通過鏡頭語言可以對城市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進行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現。通過航拍、全景、近景等景別展示城市風貌,觀眾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城市的形象。城市風貌在電影中往往以背景的形式出現,起著渲染氛圍、烘托心情、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這種城市形象與電影敘事水乳交融的傳播方法弱化了城市形象傳播的生硬和呆板,降低了觀眾對城市傳播的抵觸感。城市傳播的目的,對內是提高城市居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幸福感,對外則是吸引游客、投資與勞動力、提高宣傳美譽度與城市的國際影響力。電影畫面里出現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優美環境都是城市經濟實力的不二佐證,既能提升居民的歸屬感、自豪感,也能吸引投資和勞動力。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中有一個情景,主人公登上樓頂天臺看長江與嘉陵江交匯時出現的“鴛鴦鍋”景色;此外,電影中還出現了十八梯的鏡頭,這些重慶獨有的城市風貌無疑會使重慶的城市形象更加豐滿生動。
側面反映城市文化。良好的城市景觀、便捷的交通、完備的公共基礎設施、強大的經濟實力等城市形象的外顯方式,的確能夠促成正面積極的城市形象在受眾中的傳播,但光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城市的主人是“人”,使城市有序運轉的主體是“人”,承擔城市中各個角色分工的主體是“人”,一座沒有煙火氣息的城市注定是沒有溫度的。城市文化是電影傳播城市形象時缺一不可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電影不等同于城市形象宣傳片,故事內核才是電影表達的重點,城市形象只是電影的附屬品。通過鏡頭畫面、臺詞、道具、旁白、演員動作等側面展示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能夠使一個城市的形象更加具化、細化,使一個生動清晰、飽滿多元的城市形象躍然受眾眼前。
電影的目標受眾定位精準,視聽結合使其觀感體驗極佳,通過符號、場景和地域文化的“包裝”,能夠實現城市形象潤物無聲的傳播效果。通過電影建構傳播城市形象不失為當下激烈的城市競爭中一種合適的選擇。城市形象通過影視化呈現、軟性化表達的方式更符合受眾的心理預期,但敘事才是電影的核心,不能本末倒置。現下在電影與城市形象相結合的案例中,也存在城市形象過于集中、形象植入過于生硬等問題,而這些都需要城市管理者與電影制作團隊仔細思考,在磨合中找到電影與城市的共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