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彥
對于文化類節目來說,應當能直接向人們傳遞文化的價值和力量,和別的節目有所不同,通過這類節目可以促使人們得到一定的領悟,“文化”屬于此類節目的核心。文化節目有很多形式,包括訪談類節目,以現如今的情況來分析,該類節目就是邀請專業人士基于某一文化現象或者事件,進行互動交流,在此類節目中“互動”是非常重要的。
在該類節目中主持人起到傳達的作用,而且在整個節目過程中扮演著主導者的角色。因此,訪談節目的好壞與主持人職業能力有著很大的關系,主持人要運用平時的文化積淀和經驗累積,發揮自己的獨特作用。以該類節目來分析,“訪”與“談”是非常重要的,怎樣讓觀眾具有強烈的表達欲望,是主持人需要擁有的基本素養。
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做好訪談前的準備。對于廣播文化訪談節目來說,它是對多種多樣的文化進行探討的節目,因此對主持人的要求非常高,不但要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還應在開始進行訪談前,全面了解訪談內容,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主持人的文化素質包括其藝術涵養以及知識水平等,以及能夠得體應對各個方面問題。基于全媒體時代背景,要求主持人不但應該掌握傳統廣播節目的控場等技能,還應具有調動情緒等的技能。對于訪談類節目主持人來說,其代表著受眾的“嘴”,需要切實加入到訪談中,幫助受眾發聲,并為其答疑解惑。因此就要求主持人應具備非常高的文化素養,在進行訪談時應合理使用話語,提出的問題應該一針見血,反之將無法同節目嘉賓進行有效交流,訪談將會停留在表面。同時在進行訪談之前,準備好相關的工作內容,可以讓主持人較好地應對突發狀況,從而提取出關鍵信息,更好的傳達給受眾。這也將促使訪談嘉賓更好地接受訪談,認可節目,從而形成強烈的表達欲望,以防止出現尷尬的情況。
充分把握關鍵點,開展有效的互動交流。對于廣播訪談節目來說,雖然主持人扮演著主導者的角色,實際上,有時也需要起到輔助的作用,要習慣聽取嘉賓的意見以及想法,并適時地激發嘉賓的積極性,與觀眾開展良好的情感溝通,建立舒適的訪談氛圍,這樣能極大地降低嘉賓緊張的情緒,使其可以集中精力到談話中。主持人除了要善于傾聽之外,還要善于提取談話的重要信息,把話題引到更深層次方面,以便讓受眾可以更好地理解相關信息。在訪談過程中,主持人不應把所有關注點都放在問題上面,更重要的是對嘉賓回答的內容加強關注,這樣會讓嘉賓形成強烈的表達欲望,不但能充分反映出其文化素養,還能深層次地分析談話內容,把訪談提升到一個新高度。有效的互動溝通,都是建立在傾聽的前提下的,和諧的談話氛圍,再加上深厚的文化積累,有針對性地提取話題內容,讓訪談上升到新高度,這些都是有效交流的前提。對此主持人需要結合現場的狀況,合理把控文化訪談節目,調動嘉賓的興趣,集中受眾的注意力,從而實現信息的有效傳遞。
文化訪談節目具有通俗自然的語言特色,借助日常生活中的語言,針對現代文化現象展開節目內容。對于廣播文化訪談節目來說,在每一期節目中,都有一位或多位嘉賓參與,由于他們的閱歷、個性以及知識層面都有所區別,所以主持人在進行訪談時,應該采取針對性主持技巧和方式。對于主持人來說,藝術調動手段在廣播文化訪談節目中,具有重要作用,直接決定節目的質量。
結合各種問題,實施相應的提問技巧。一名優秀的主持人,需要掌握一定的提問技巧,比如較為常見的根源式提問。在這一類節目中,對于提問技巧來講,這屬于相當關鍵的調動手段。通過有效的提問技巧,可以短時間內促使嘉賓進入角色,合理借助一系列提問技巧,能夠令嘉賓更加放松,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極大激發他們的談話欲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有助于實現節目的預期效果。比如,北京城市廣播《城市文化范》節目在2019年底馬首回歸圓明園之際制作了一期訪談。在開場時節目主持人就運用了引導式提問技巧,主持人對嘉賓說:“馬首現在回到圓明園了嗎?”,當嘉賓進行肯定后又繼續進行提問。這樣引發嘉賓對圓明園歷史及十二獸首流失海外過程的探討。利用這一方式逐漸讓受眾了解到該訪談節目的主題,從而對圓明園十二獸首的回歸之路,有一個更準確的認識。
及時深度解讀文化熱點。以北京城市廣播《城市文化范》節目為例,良渚古城遺址屬于一項世界遺產,節目請來該遺產的發現者之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劉斌所長,對良渚古城的歷史、文化遺產價值及背后的傳奇故事進行講述。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項目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節目也邀請到新聞當事人鹽城市申遺辦處長杜進進和著名環保專家郭耕帶大家走進鹽城。全新“京張智能高鐵”全線鋪軌完成,講述新老京張高鐵的百年故事。小說《北上》獲得茅盾文學獎后,請來作者徐則臣結合自身的北上經歷講述五年成書的難忘往事和跨越歷史時空的運河故事。聽眾表示,這些節目策劃及時,嘉賓權威,信息量大,讓人受益匪淺。
挖掘本地文化特色,將傳統文化講出新意。繼續以《城市文化范》節目為例,立足北京本地,推出系列節目“老字號新江湖”,邀請東來順、內聯升、吳裕泰等幾十家京城知名老字號做客節目,對北京老字號進行了“地毯式”專訪,對北京的傳統手工技藝進行全面解讀。“5·18”世界博物館日特別策劃了“博物館里的北京城”,邀請故宮、首博、十三陵的專家,介紹遼、金、元、明、清5個不同時期北京城的歷史風貌和文物故事。“博物館,有范逛”系列節目走進五十多家博物館,既有大家熟悉的周口店、恭王府,也有比較小眾的郭守敬紀念館、鐵道博物館,還有密云、通州、懷柔等各區的博物館,即便在這個城市生活已久也不一定了解這么多各具特色的博物館。這個小欄目成了每周五了解博物館的一個小驚喜。另外還有“平安大街的前世今生”“走讀北京大運河”“京華憶前塵”“正陽門上的北京雨燕”“張家灣里流淌的運河故事”等介紹老北京風情的節目,通過嘉賓妙趣橫生的講述,把傳統文化說活、說好。策劃制作系列訪談“時代建筑在北京”,講述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首都機場等北京20世紀建筑遺產和它們建造設計背后的故事。邀請文化學者帶大家走進故宮,介紹宮里過大年,紫禁城的老照片,宮里如何過端午、中秋等。“老北京的玩”系列節目介紹養金魚、斗蛐蛐、遛鳥、盤核桃等在京城流傳的有趣“玩藝”,伴隨歷史的演變,一部分“玩藝”已經不存在了,而一部分卻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充分體現了當地人的生活情趣。“老北京的吃”系列節目盤點烤鴨、涮肉、爆肚、酸梅湯等老北京美食背后異彩紛呈的故事。
拓展文化視野,將流行文化講出深度。對文化熱點的挖掘不局限于常規的文化活動,還將觸角伸向科技文化領域,5G、量子計算、智能機器人、北斗系統、人類登月50年,其實都有貼近生活的地方,請科學家來到節目中一一講述。比如像方便面里的脫水蔬菜、運動鞋的氣墊都是人類為登月而發明的,現在生活中已經普遍應用。再比如,“金庸的江湖”“霍金給我們留下了什么”“大火之后重新認識巴西國家博物館”“人類的基因能編輯嗎”“計算機里的‘最強大腦’——超級計算機”對人們生活的影響,“5G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自動駕駛汽車離我們還遠嗎”,每一件都是當時的熱點事件,第一時間邀請專家加以解讀,挖掘其中的文化內涵。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剛剛啟用之際還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了其中的黑科技。聽眾表示,節目內容和選題都有深度,打開了人們的視野,進一步提升了科學素養。
現如今的廣播電視事業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對于文化類節目來講,除了需要持續進行升級,完善節目模式,也需要梳理好問題,基于問題來尋找發展的機會。而對于節目主持人而言,需要掌握一定的藝術調動手段,強化個人的藝術修養,以多個方面為切入點,激發觀眾的興趣,使他們產生積極的情緒,確保互動的有效與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