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然森 宋國慶 王欣臨
傳統文化所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其中包括歷代傳承下來的優質詩詞文化、國學常識、禮樂文化、哲理故事等,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哲學思考。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教育”的不斷發展,線上傳統文化應運而生,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究其根本,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受到了外國文化的沖擊,國人對于傳統文化普遍較為漠視,二是傳統文化在傳播過程中缺少先進理念指導,缺少創新。如何利用新理念使傳統文化更好的傳播,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競爭力,如何提升國民文化自信與文化認同感,就成了這個時代最為迫切的問題。
理念是指看法、思想、思維活動的成果。傳統文化的傳播理念是指對于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播的新看法、新思想。理念是行動的指引,只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傳播理念才會有積極的傳播效果。在傳播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只有始終堅持守正創新、開放思想,以民族觀、新型培養觀為中心開展傳播工作,才能描繪出傳統文化更開闊的天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對于傳統文化,從前的工作大部分集中于“保護”“傳承”的環節,只將古籍在圖書館存好。如今,我們要將“古籍”從圖書館取出來,讓優秀傳統文化得到真正的弘揚、傳播,讓傳統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同時,要將國家觀、民族觀融入傳統文化,弘揚“主旋律”,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感受家國情懷,在“致君堯舜上”中勇擔社會責任。在利用原有的傳統文化內容弘揚積極正確的歷史觀、文化觀,牢固樹立文化自信,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財富和文化寶庫,如何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向青少年與兒童講好“中國故事”是關乎我國教育命脈的重要問題,也是一項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首先,“小然國學”將全國部編本語文教材進行梳理,將所涉及的二百余篇古詩文進行篩選,同時借助《中國古代文學史》、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叢書、四大名著、三言二拍等經典著作進行參考,整理出三百余首古詩,千余個成語故事和國學常識,按照時間軸的方式進行橫軸線的梳理。特別是將小故事、小常識進行趣味性編排,例如通過歌謠、順口溜、圖片、影像、動畫的制作,讓受眾產生較高的學習興趣。“小然國學”在教學中克服了簡單機械背誦、灌輸知識點的傳統方法,注重情境教學,通過圖片、視頻、語言為學生描繪出傳統文化的情境、語境,使語言教學產生畫面感、親近感讓學生置身古人視角,走進古人內心,真正讓學生理解傳統文化,產生學習興趣,最終愛上傳統文化。同時,將整理好的橫線傳統文化的內容,按照難易程度進行縱軸線的安排,根據接受程度、理解程度、難易程度的不同進行分等級的傳播輸出。“小然國學”基于皮亞杰兒童認知發展理論、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理論、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少年兒童進行不同級別、不同等級、不同內容、不同方式的傳播。除此之外,“小然國學”還根據艾賓浩斯遺忘記憶曲線和21天學習習慣養成計劃,幫助孩子們記憶傳播內容、形成學習習慣。在傳播過程中牢牢把握住傳統文化綜合性,將語言、文學、文化、歷史有機結合,形成聯系,構成知識網絡,而不再是彼此孤立的知識點,將原本相對獨立的傳統文化進行整合,一期一主題、一期一特色,讓孩子對傳統文化各部分、各分支產生宏觀認識,改變傳統文化傳播“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狀況。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各種傳播途徑逐漸走進大家的視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微傳播。微傳播有著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微傳播就是以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為媒介的信息傳播方式。以微博、微信作為媒介的微傳播,是去中心化的裂變式多級傳播模式,傳播碎片化信息,借以實現自我表達、交往需求與社會認知。目前,傳統文化傳播存在著較多問題,例如傳播優質內容較少,傳播知識千篇一律,形式單一,沒有根據需求來進行內容的更新,導致傳播并沒有產生針對性和群體。
首先,應當廣泛運用互聯網媒體平臺,將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內容上的梳理,例如將傳統文化知識進行切分,讓它成為一個個點,再將這一個個點通過技術處理(動畫、VR處理),達到孩子愿意接受的效果,然后使之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通過網絡將傳統文化進行趣味性呈現,將AI和大數據與它相關聯起來。“5G+AI”是運用5G網絡和人工智能的算法,此結合的優勢在于可以創造出超低延時、超高速、超高效和可靠的教育傳播方式,使傳授者和受教者進行交互學習,未來我們還可以利用VR技術,用三維方式有助于提高孩子對于學習內容的理解,使孩子成為情景中的一員,真切地感受傳統文化,進而增強感知力和理解力。同時,“小然國學”將打造AI教學和社區文化,通過AI教學就可以非常系統且快速分辨出孩子的薄弱點在那里,也能夠監督孩子的學習行為等。通過社區文化分享學習經驗、交流心得、積分制段位升級等達到了共同進步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充分發揮現代科技的輔助作用。隨后,廣泛利用固定流量的抖音、快手、B站、微信公眾號等高流量平臺,將優質的傳統文化作品進行高速傳播,使大眾其利用零碎的時間就可以了解到很多有趣而又有意義的傳統文化知識,再就是運用拉斯韋爾“五W”傳播模式,根據傳播理論的“五W模式”進行更加準確細致傳播。
拉斯韋爾的“五W模式”即誰、說了什么、通過什么渠道、對誰說、取得了什么效果,也就是“傳播者→訊息→媒介→受傳者→反饋”的過程。“小然國學”致力于打造全面系統的傳統文化學習平臺,一直在探索如何使傳統文化在互聯網時代發出強音。
傳播者與訊息。正如拉斯韋爾的“五W”模式一樣,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傳播者和訊息的角色,將傳統文化進行系統性、全面性的整理,牢牢把握住傳播內容的綜合性、公開性、開放性、大眾性,選擇漢字、拼音、古詩、成語、書法、傳統文化故事進行組合式教學。與此同時,要做好編碼工作,充分考慮好譯碼因素,降低傳統文化的迷霧指數,也要充分利用好非語言符號,發揮傳播策略的優勢。在傳播過程中,我們利用動畫技術將傳統文化以動畫的形式進行解讀,這樣既降低了傳統文化的迷霧指數,同時也通過動畫當中卡通人物的設計和情節的構建,利用非語言符號當中的外貌衣著、表情、神態使孩子更加愿意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例如設計制作《詠鵝》這首古詩的教學時,我們就以描繪鵝的外貌、形態和動作進行引入,通過卡通形象散步到池塘邊,看到了池塘里有許多只白鵝,鵝嘴邊的幾個音符來表示鵝正在“唱歌”,再通過鵝外表形態來表示“曲項向天歌”,池塘里除了鵝以外還有很多綠色植物,與鵝的羽毛相呼應,最后我們再提醒孩子們注意鵝的爪子是紅色,紅色的爪子撥動著水面不斷地往遠處游走,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詩中的意境。
傳播媒介。通過對傳播者和訊息的系統化處理,整理出較為完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通過科技手段以及互聯網平臺的應用達到好的傳播效果。
受傳者。小然國學傳統文化傳播平臺充分考慮了接受者因年齡、成長環境、教育環境的不同導致的接受程度不同的情況,將傳統文化進行共時和歷時的切分,同時又重新拼湊起一條新的軸線,而這條軸線就代表著傳統文化可接受的程度,使不同程度的孩子都能接受到與之匹配的傳統文化內容。同時,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的優勢,通過互聯網+定量用戶數據以及用戶定性數據,將用戶在線上產生的顯性反饋行為,能夠明確反應出用戶的基本信息意見喜好行為,根據用戶在平臺系統中注冊時會將他們的生日、性別、工作、居住城市、愛好、定制需求等個人信息數據上傳。收集用戶興趣和關注點。這些數據的指向型明確,可以通過快速收集,并且使用統計學的知識聚類數據,輸出用戶相關維度的類型占比、數量總數以及對比關系等。同時能夠用圖表直觀的呈現其內容。
反饋效果。通過非語言符號和編碼的使用,將孩子代入到所構造的傳統文化的情景當中,同時在看完動畫以后,要配合著由簡到難的游戲問題來鞏固和消化學習成果。比如圖形匹配、連線、拼圖、聽音選字、以及繪畫的形式來進行,同時學習社區的打造能夠使之更好達到傳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