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田宇琳
新媒體藝術主要是技術和藝術共同進行變革。在這種藝術形式的發展過程中核心技術是內在動力,特別是在媒介融合的今天,這種藝術形式能夠更好地表現在藝術審美與藝術趣味當中,正確引領信息藝術更好地發展。
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我們國家已經步入了一個現代化信息網絡社會。在這樣的現代化信息時代社會之中,對生活產生最大影響的就是科技網絡,如今社會由于網絡的融入,讓傳統的文化正在慢慢轉變為屏幕文化。各類的信息數據都能夠經過電子屏幕來實時查閱,不管是電腦、電視,還是大街上的熒幕、車載電視等等。一位哲學家曾經說過:人們之間的信息交流已經被轉變成圖像之間的信息交流了。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種藝術形式為了更加有效地和更多觀眾進行溝通,在作品展示的過程中不會輕易讓觀眾內心產生一種尷尬的感覺。而這種藝術形式必須要用新技術才能更好地將自身的藝術特色展現出來。其中,屏幕化只是其眾多特點當中的一部分而已,這個特征不單單能夠添加更多對當代媒體藝術的熱情,與此同時還可以充分運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來解釋其中一些比較難的知識,借此運用藝術基礎來重新設計相關的藝術作品。其特征具體表現就是現代社會中電子設備的廣泛應用,通過一系列顯示技術將各種信息直接呈現給放在傳輸終端上的受眾群體以及其他更多的消費者,其中包括多種多樣形式的顯示設備。現階段用在顯示設備的屏幕技術主要包括這幾種:等離子、普通液晶以及幻燈屏幕顯示等等。這種作品的信息界面化以及屏幕立體化都是視覺傳達的關鍵表現方式。
互動化主要是在指人們可以隨時感受、欣賞媒體藝術給大眾帶來的各種感官上的刺激,主要強調的可感是這種藝術的一種互動性。新媒體視覺藝術所展示的內容主要是視頻短片或圖片,這樣的藝術形式和以往的媒體藝術沒有太大的區別。因此,不單單需要擁有屏幕化的藝術特點,還應該擁有一個其本質性的特點,就是與受眾之間的交流互動。數字化交流媒體當中的藝術創作一般是需要人們主動積極地參與到作品創作當中去,變成作品之中的一個組成板塊。
新媒體技術在一定程度上真正促進了表現藝術的健康發展。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人人都已經充滿了新的創造力,但并不是每個人都具備能夠表現當代藝術的才能,要真正促進表現藝術的健康發展,就必須借助一定的藝術工具。這個工具必須能夠具有簡易的可操作性,如果太過復雜,人們可能會望而生畏,不愿去嘗試借助這樣的操作工具。在新媒體中所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結構非常復雜,其以豐富的并且具有多元化的內容和具有互動性的元素來吸引更多的人,吸引受眾的過程將其特性更好地表達出來。吸引受眾的過程類似開啟藝術作品的一扇非常神圣的大門,將藝術作品中的復雜性以及其中的邏輯結構與本身無法抗拒的獨特魅力徹底釋放出來。這樣的大門必須要很容易被受眾找到,并且要容易被人打開。當受眾再次接觸并看到自己作品的界面,想要再次繼續深入鑒賞探究時,如果受眾看不到操作中的按鈕,或者自己不知如何進行操作,甚至認為操作過于復雜時,就可能會喪失深入參與、鑒賞的堅定信心。因此,在設計這些藝術作品時,需重點注意這些問題。
多維化是與園林建筑緊密相關的一個詞語,本質上是指在多種園林建筑中,我們能隨意居住在其中,并成為其中的一部分。而在當代新媒體藝術中,這特指基于攝影作品中多維的特征,就像我們日常生活在真實的多維環境中一樣。這種藝術形式的各種多維藝術特征指的是因為作品具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運用這種多維特征,可以使傳統藝術與現代技術的融合更加明顯。例如在一個裝置藝術作品中,周圍只有一個顯示屏,并沒有任何一個具有真實性的東西,但是總是有一種奇妙的感覺,就是在有一些地方,比如公園或者游樂場等位置,都可以屬于多維特征當中。并且還會暗示意向或者物件,在給出一定的有暗示作用的同時,還能讓我們享受和并觀察這個操作過程中給我們的刺激。運用現在社會當中的一些技術與創新手段能夠創作出多種多樣的現代藝術作品,能夠充分展示與帶給大眾一個具有虛擬性的藝術世界。多維藝術形象圖像是通過利用計算機的大屏幕或是利用投影機的幕布直接呈現給普通觀眾的,人們所能看到的各種色彩、線條以及圖像等各種造型藝術都被像素所變化了,其具體表現方式形態與傳統繪畫、雕塑以及戲劇展示等各種平面、立體的藝術迥然不同。借助科技,這種藝術形式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使得人們能夠時刻地被其中的魅力包圍,感覺到既是這個互動藝術當中的原始創造者同時也是最后的完成者。
新媒體藝術具有雙重性質,不僅符合精神化,同時又符合物質化,既具備觀念性同時又具有商業化。其美學精神就是批判與超越,不僅僅要和技術始終保持對話,同時還要對技術進行一定的批判。總的來說,新媒體藝術不僅僅具有自信,將自己看作是一種藝術形式,同時又有著很強的自我質疑與批判精神。
隨著社會中的文化泛化和審美平民化逐漸深入,文化的種類變得更為多樣。大眾文化的興起,讓大眾生活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美,數字媒體的出現能夠有效為大眾文化以及相應的娛樂產品的出現奠定基礎,和傳統藝術與美學理念形成了非常明顯的反差。現階段的具有傳播力與接受力的眾多藝術作品,在新媒體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能夠充分展現這種藝術形式為大眾帶來的變化,其中表達形式也逐漸變得民主化。運用信息技術的藝術作品有很強的美學價值。現階段,新媒體與信息藝術逐漸發生了激烈的變化,依托新技術,有著傳統媒體不能比擬的互動性與綜合性。對于傳統藝術來說,這種藝術形式能夠使作品直觀地和觀眾進行溝通,不管其藝術形式怎樣變化,其藝術精神都會傳承與發展下去,藝術家也會和更多的科學家共同努力,突破現在的技術與手段的制約,用具有創造性的藝術和設計來充分滿足人類精神與物質方面的需求。
這種藝術形式是一種創新型的形式,發展速度也非常快。這種藝術形式逐漸用多元化的方式來展現其藝術形態,這是其最重要的特性。
這種藝術形式能夠有效展現主體性,特別是在信息科技的背景下,能夠更好地與大眾的日常生活相互融合,打破了以往的封閉式理念。伴隨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從形式與內容等地方都能使其進行擴展,并且能更好地融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與此同時,傳播的方式具有多元化的特征,為其發展與表達藝術形態提供平臺。
這種藝術形式與傳統媒體在創造形式方面也有很大的差異性。傳統的藝術家可以實現個體行為,然而這種藝術形式主要是運用團隊來作為技術支撐,并有效將藝術進行完整地表達。從較為傳統方向上進行分析,如果不能進行相應的專業訓練,就不能更好地將藝術形態充分展現。從藝術領域的方向上進行全面分析,更加重視藝術家在創作時所體現的想法與智慧,并且靈活運用信息技術,能夠更好地將這種藝術形式中的特點全部展現出來。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中,網絡已經變為當今時代發展的重要手段,與此同時由美術、電視等形式所創建的影像時代,這種藝術形式的快速發展與大眾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聯系,是人們生存非常關鍵的形式。在新媒體的快速發展過程中,讓人們和這種藝術形式相互體驗,能夠使欣賞者和藝術家直接進行互動交流。
總而言之,在融媒體時代的背景下,新媒體與傳統藝術不管在方式與形態上都有很大的差異性,新媒體藝術摒棄了傳統的形式,形成了一種非物質性的境界。所以,新媒體藝術必須更加深入、深刻地了解和學習掌握現代媒體技術的新要求。藝術家僅憑簡單創作工具和各種個體化的創作能力是難以完全適應如今網絡新媒體技術應用發展需求的,所以必須要非常熟練地掌握新媒體技術的各種藝術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