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葉苗 張玲燕 張 玲 孫志杰 王 慧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實驗中學
閱讀教學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板塊之一,對于提升學生個人語文素養有著巨大的影響,學生的閱讀能力水平也反映了其語文素養的高低,因此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經過筆者近年的觀察,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最便捷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好讀書、讀好書,借助文學名著的力量來提高學生的語言欣賞能力以及文學品鑒能力,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進而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特征,讓學生能夠自覺地開展名著閱讀,進行自我提升。
首先,初中生閱讀文學名著能夠陶冶其思想情操,促進其思想的成熟發展,是其閱讀過程中最必要的部分,也是初中學生提高語文素養,提升閱讀能力的重要環節。但在當前的名著學習中,出現了學生對名著閱讀不太重視,閱讀量也較少,閱讀的興趣較低的問題,并且部分語文教師對開展名著學習的重視程度也不足,常常將該閱讀活動的開展流于形式,只是粗淺地為學生介紹相關內容,安排學生閱讀后也不加以檢查,嚴重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針對于以上的教學問題,開展名著閱讀工作已是刻不容緩,名著本身就是各國家各時代的文化積淀,代表著人類文學智慧的最高結晶,也是各藝術領域的頂尖作品。
其次,閱讀是為了拓展視野,積累知識,需要學生調動自身的頭腦去思考理解文本內容,但由于受傳統語文教學觀念的影響,學生在進行閱讀學習時容易他人的見解和觀念的影響,對教師的依賴過度,缺乏獨立的思考能力,其閱讀能力有限,對名著的理解過于格式,使得學生的名著閱讀工作略顯死板與僵化。而落實初中名著閱讀教學,創新開展教學活動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在閱讀時能夠建構自身獨特的思考模式,將名著中所蘊含的人類文化、民族精神、時代風貌等要素轉變成為自身的知識,吸收和理解其中的文學、文化內涵,促進個人閱讀能力的發展。
由于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語文教師總是重視訓練學生的語文技巧,放任學生自主閱讀名著,缺乏系統性地名著教學計劃,加之課堂教學時間不過短短四十分鐘,而名著的篇幅較長,教師也不可能將有限的時間拿來做閱讀練習,因此語文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看到名著閱讀學習的優勢,巧用多種教學技巧在教學活動中滲透進名著學習的內容。比如在講述《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這一篇文章時,該文章主要寫了三件事來表現聞一多先生的言行合一,稱贊了先生治學嚴謹的科學態度,經過一節課的學習教師已經調動起學生的思想情感,那么教師可以在拓展延伸階段為學生介紹法布爾所作的《昆蟲記》一書,該書結構嚴謹,邏輯縝密且語言詼諧幽默,全文處處都透露出作者的科學精神、科學理念以及科學思維,非常適合學生閱讀學習,與該課的學習相得益彰。在開展寫作教學時,語文教師在導入寫作主題時也可以借鑒名著故事來引導學生,比如以“感謝生活中的苦難”為題時,教師可以借《西游記》的故事導入,為學生簡單講述故事中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不易以及取回真經后的喜悅,或是單拎其中一難作為導入,讓學生對寫作主題能夠有深刻的認識。在閱讀和寫作教學中滲透名著閱讀主要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地進行課下學習。
開展名著閱讀教學的觀念并不在于學生閱讀的數量多少,更加重要的是學生閱讀的質量如何,如果學生認真閱讀、仔細品味某一名著文學肯定會有所收貨,這種閱讀成功所伴隨的成就感會促使學生開展下一步的閱讀工作,而讓學生進行成功閱讀的關鍵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能夠定期定量的堅持閱讀,做水滴石穿的工作,最后達到名著閱讀學習的目的。語文教師每月定期在班上開展名著閱讀交流會,給予給學生一個交流溝通的平臺,也讓學生能夠在這個平臺上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學生可以采用演講、PPT、視頻介紹等形式來為教師和同學們介紹自身所閱讀的書籍,然后由教師和同學進行點評,旨在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自己的閱讀成果被肯定,一步一步地培養起學生的閱讀習慣。
閱讀語文名著能夠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與能力,語文教師要能夠巧用現代教育技術和與學生實際情況相適應的教學模式來開展名著閱讀教學,保證教學的質量,切實的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