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秀巖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二實驗小學
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效率的高低決定著學生語文課的學習效果。本文從提升課堂教學吸引力、知識模塊化和擴大閱讀量等幾個方面來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從人的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只有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才能夠足夠專注地去做事情。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課程完整而精彩的演繹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喜歡學語文。這需要有非常精彩的課程設計。從課堂的導入,到授課過程的節奏把握,再到授課內容精心安排,都有體現教學者的獨具匠心。一堂精彩的語文課需要教師備課時做出大量的工作。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有自己豐富的知識儲備,就是我們在給人一杯水之前,我們要先擁有一桶水,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做到游刃有余。而這樣大量的知識儲備離不開長期的努力學習和耐心的積累。所以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經常做的是理論學習,豐富自己,多讀書,多學多看,不斷研究語文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探索高效語文課堂的解決途徑,為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而努力鉆研。此外,根據課程所要展現的學習內容,認真備課,巧妙安排課程各個環節,包括導入、講解、提問、設置互動環節、搜集課堂反饋信息等。對于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講臺就是舞臺。小學語文教師在上課時輕松幽默的語言風格,淵博的學識,開闊的視野,高效率的授課節奏等都是對學生產生吸引力的關鍵因素,這些都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平時進行自我修煉,爭取憑借教師的個人吸引力,上好每一節語文課。
需要學習的語文知識浩如煙海,多得會讓人覺得無從下手。好的語文教育就是給學生構建科學的語文知識體系。在小學階段,語文知識的學習以打牢基礎為主,即學習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包括會拼音、會識字、會書寫、會閱讀、會基本的寫作等。小學語文教學是隨著年級的增長而逐步加大了學習量,雖然不同學段的學習內容的側重點不同,但是無不是圍繞著小學階段語文基礎知識的幾大模塊展開的——拼音、漢字、詞語、句子、標點符號的認識及運用,還有閱讀和寫作。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材就是最好的學習文本。可以說小學語文教材的每一篇課文都是學習這幾大模塊知識的經典范本。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對教材文本篇章的分析圍繞著這幾大模塊展開,把生字的字音、字形吃準吃透,把文本中出現的新詞語有特殊的標點用法要及時為學生指出,利用好這身邊的案例。使學生的語文知識在反復中得到鞏固提高,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對語文知識的理性認知,知道自己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來學習語文知識。在通過以上模塊化的語文學習之后,學生的基礎知識將會有目的性地提高,實際實現了通過反復使學生所學的語文知識獲得強化,從而為更高層次的語文學習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沒有量的積累難以實現質的突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實現學生語文成績的突飛猛進和語文素養的真正形成,離不開大量的閱讀活動。根據目前中小學的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學生閱讀的黃金期在小學。小學階段,學生的識字能力、閱讀理解能力是逐漸上升階段,擁有的業余閱讀時間也多,學生的閱讀興趣也高,學生的閱讀吸收能力也很強。可以說一旦小學生培養起來了閱讀興趣,形成了閱讀習慣,那么自主閱讀活動就會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會很高興地看到他們已經開始主動找書讀,每天一有空閑自己就會拿起一本自己喜歡的書來津津有味地閱讀。所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效率的方法中,想辦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量,擴展學生的語文知識面,這樣的做法是最有效的。根據筆者多年來的一線教學經驗觀察,在小學一年級時,在課堂上給學生推薦加注拼音的課外書來閱讀,有利于小學生熟練掌握漢語拼音,同時還有利于他們擴大識字量,感受到了閱讀的樂趣,進而促進他們去找更多的書來讀。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精選一些當堂可以完成閱讀的篇章,給學生來閱讀,籍此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甚至可以每周專門設置一兩節閱讀課,用半節課的時間來讓學生讀,半節課的時間讓學生來談閱讀心得。在這樣的信息輸入和信息輸出的過程中,培養的是學生的閱讀習慣,鍛煉的就是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這樣課內引導,課外時間加大閱讀量,對語文學習效率提高幫助很大。閱讀理解能力是需要大量的閱讀來形成的,而不是靠刷題來完成,如果忽略了閱讀,而把通過刷題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作為主要的語文教學途徑,這無疑是一種舍本逐末的行為。
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是建立在教師的精心組織、巧妙設計、科學安排基礎之上的,既注重語文知識的內涵,又注重語文知識的外延,課內課外完美契合,相輔相成,符合語文教學的客觀規律,有效地提高了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