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芝靜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華山中學
初中音樂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擁有扎實的基本樂理知識,同時提升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熱情,并且掌握審美能力,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其未來所需要面對的學習壓力與生活壓力也會逐漸增高,音樂能夠提升學生對生活的熱愛程度,讓學生減少壓力,釋放個人的情緒,從音樂中獲得快樂的感覺,學生擁有審美素養,也能夠用看待美的眼光去看看生活中的事物,因此本文對審美素養在我國初中階段的音樂課程教學應用進行研究,首先提出的審美素養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應用的思路,之后給出的審美素養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1.通過音樂教學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教師應當意識到審美素養對于學生的重要性,音樂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審美素養,因此初中音樂教師應當在教學的時候重視對學生審美素養的培養工作。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還需要幫助學生擁有欣賞音樂的能力。如果學生可以深入感受每一首曲子中所抒發的情感,體會到音樂到給其放松的感覺和各種各樣的情感體驗,就代表著學生已經具備了基礎的審美素養水平。為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提升其審美素養水平,就需要音樂教師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地引導,以幫助學生對音樂擁有更加深層次的理解,夠融入個人的情感,幫助學生在音樂中感受到快樂,沉浸在音樂的世界當中。
2.幫助學生培養對音樂的興趣。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培養出對音樂的興趣,事實上音樂能夠起到多樣化的作用,無論是在學生的生活、學習還是在學生未來的工作范疇內,如果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當其面臨著壓力的時候,就能夠通過音樂排解壓力,能夠增加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水平。從而能夠及時調整個人的狀態,積極地解決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生活質量水平。如果學生擁有基本的審美素養,能夠感受到音樂世界所帶給其的快樂,這樣就意味著學生對音樂的熱情有機會得到提升。
3.提升初中音樂教學課堂的趣味性。如果想要進一步做好初中音樂的教學工作,幫助學生擁有審美素養,還應當將課堂的趣味性提升,如果教師不能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感受到快樂,因此課堂的教學效率就會大打折扣,教師很難在課堂上幫助學生激發對音樂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就難以提起個人的學習興致,也難以調動其個人的情感,讓沉浸在音樂的世界當中,因此對于音樂的感知能力就會明顯降低,導致對學生的審美素養水平提升力度有限。
1.教師為學生制定審美素養提升教學計劃。為了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獲得音樂素養能力,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制定審美素養提升教學計劃,事實上學生的審美素養也是分為不同的水平,教師需要先對班級內學生的審美素養水平進行測評,從而能夠基本掌握學生的綜合審美素養能力,并且為學生制定科學的計劃,在學生在教師掌握了基本的信息之后,需要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規劃好審美能力提升的強度,努力幫助學生在畢業之前擁有較高的審美能力水平。
2.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培養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考慮到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需要提升,不斷的發展個人審美素養能力,初中音樂教師可以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音樂的興趣,這是因為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過程中,學生與同齡人進行交流和互動,積極地分享其個人的音樂感想,同時還能夠交流其所感興趣的音樂,擴大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范疇面,這樣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快速定位其所感興趣的音樂類型。當教師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時候,小組成員通過溝通能夠感受到樂趣,減少了學習的枯燥乏味感,這樣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提升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進行分組,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將學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組當中,以幫助學生準確定位個人所感興趣的音樂領域,在教師幫助學生定位好其音樂領域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對學生再次進行分組,將興趣領域相同的學生分到同一小組中,以便于學生進行交流和分享活動。
3.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師需要采用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教學模式,以游戲化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組織學生參與到游戲當中,在游戲中獲得對音樂的感知水平,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能力,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再者,教師也可以通過情境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在情境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深入感知音樂所流露出來的情感,讓學生擁有感同身受的感覺。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教學素材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水平,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幫助學生培養對音樂的興趣,并且提升初中音樂教學課堂的趣味性。審美素養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應用的策略主要為,教師為學生制定社會素養提升教學計劃,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培養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同時還可以通過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