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霖
重慶市璧山中學校
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內在性的行為,是由一種自發性的動力產生的狀態。學習的順利進行需要由學生的主動行為去推動,如果僅依靠外在的因素去督促,往往會適得其反,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在高中英語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只是學習的一部分,想要使學生真正掌握英語閱讀的內容精髓,探究英語閱讀的學習策略,就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形成對英語閱讀的正確認識,主動參與到英語閱讀的學習中去。
課堂上的教學占據了大部分教學的資源,如何利用好課堂上的時間,教導學生運用合理的學習方式,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課堂上大部分時間是屬于教師的講解時間,學生可以獲得的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時間不多,通常需要根據教師的講解思路,來調整自身的學習狀態。想要使學生自發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就需要讓學生在教學中也占據一定的位置,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設立一個可以達得到的目標,并朝著目標而努力。由于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而且學生對于自身的學習進度和接受狀況較為熟悉,對于自己相對薄弱的環節有著清晰的認識。所以,在學習目標設定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只是給出自己的意見,將大部分的決定權給予學生。使學生通過設立學習目標來促進自身的學習發展。
由于教師無法做到深入了解每個學生,所以引導學生自己設立學習目標,才較為符合他們自身的真實水平,也有利于學生在未來學習中的自我提升。單詞較為薄弱的學生需要著重增加詞匯量,閱讀技巧需要提升的學生則需要通過閱讀來培養語感,這些都會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以學生自主設定的學習目標為基礎,接下來的任務就是需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自發的去學習和了解與英語閱讀相關的知識,使學生對于英語閱讀擁有更為全面的認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自我發揮的空間,避免過多地介入學生的學習思維,而是在需要的時候,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幫助學生梳理學習中的難點即可,切記點到為止,將大部分知識探究的內容交還于學生,使其自主探究英語閱讀中的知識點。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閱讀,無論是查閱相關資料,還是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都由學生自主設定。教師可以適當參與進去,其主要目的是觀察學生的學習思路是否正確,引導學生對閱讀的文章進行更為深層次的學習。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英語的閱讀學習需要實時的交流與總結,這樣才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到自身所處于的狀況。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表達自我觀點,并且可以聽取他人對于英語閱讀學習的意見。對于英語閱讀本身而言,它并不是只具備解答問題的作用,也是學生通過閱讀開拓眼界,增長知識的過程。因此,如果英語閱讀只是學生作為個體的練習,并不能將閱讀帶來的好處最大化的體現。學生間相互交流學習心得,有助于推動學習的進行,以及對自己的學習狀況有一個正確的評價。
例如:在英語中經常出現的“while”和“when”這兩個詞語,雖然意思相近,但是在用法上存在著不同,每個學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認識上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如果只是學生一個人消化總結,就很難暴露出問題所在。所以,在學生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就會使得這些問題暴露得更為徹底,有助于學生自我查漏補缺,為下一步的學習制定更為詳盡的計劃。
閱讀學習不是盲目的,它需要一定的方式和策略。如果學生只是對文章死記硬背,并不能對學習起到任何實質性的作用。而且,還會使學生逐漸產生厭學心理。正確的閱讀方式,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重要的影響。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由于每個學生的英語水平不同,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和態度也不盡相同。在選擇閱讀方式的時候,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英語基礎和水平,為學生提供建議。
比如:有的學生習慣于將每個詞語的意思搞清楚,再繼續做題目。而有的學生習慣于通過關鍵詞匯的意思,了解文章大概的內容。如果是英語水平較好的學生,可以選擇通讀全文,而水平相對一般的學生,可以選擇通過關鍵詞來理解文章的含義,這些都是適合于不同學生的閱讀方式。
自主學習的關鍵點,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學生對英語閱讀提不起興趣,再好的教學方法也是無濟于事。因此,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方法,是自主閱讀學習教育的重中之重。基于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對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這些也是英語閱讀自主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師是教學的實施者,也是教學方法的實踐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中英語教師應根據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從而使得教學達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