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盈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碼頭鎮濟南屯小學
分層教學,就是對學生開展區分性教學,因為不是所有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都是相同的,這就要求教師需要因材施教。結合客觀學習狀況,定制符合每個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為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規劃。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可以提升對于數學這門課堂的興趣,打好學習數學的基礎,有利于后期數學學習計劃。
在實際當中,傳統教育方式將所有的學生作為同樣個體所帶來的結果。分層教學為了提高所有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學習質量,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探究深入如何在教學活動中運用分層教學這種方法。大家都知道數學這門學科。如何將分層教學融入到數學這門學科當中去,首先要分析的是怎樣能適應小學數學的前提條件,小學數學之一都是教學的難點。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思維,可以去進行合理的分析。數學最初的啟蒙就在于小學數學,在小學數學入門時往往是最難的。所以為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目標還是需要融入分層教學法,運用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當中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數學基礎的運算,讓學生培養邏輯清晰獨立分析的能力。不過,對于不同程度的學生來說,最后取得的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結果就會顯而易見的分析出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中應用的前提,并且教學目標也同樣需要分層。什么是教學目標分層,就是教師在教學目標最初設定時,要參照每個學生的差異情況,制定相應的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目標。在教學當中,還是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大綱和教材去制定具體的教學方法,同時也要深入去分析每個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去制定。
只有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分層,才可以確保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才可以確保分層教學模式獲得良好的效果。具體來說,每學期基于學生的數學成績和自愿原則,可將學生分為A、B、C 三個層次,不過這種分層并不是固定的,應當及時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學生分層進行調整。如A 層次的學生無法適應當前的教學節奏、無法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可以基于學生的意愿,將其調整到B 層次;如果C 層次的學生經自己不斷的努力,在數學成績上有所提高,可以將其調整到高層次,為其布置高層次的學習任務。
在設計數學教學目標時,教師要注重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統一,也要確保所設計出的教學目標能夠體現出對學習結果的期望,能夠體現出有針對性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促使學生從中獲得進步和發展。有針對性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促使學生可以對數學相關知識和數學技能加以掌握是數學教學最基本的目標。基于此,要在掌握不同層次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為他們設計對應的目標。對于A 層次的學生,要設計較高的目標,如要求學生經數學學習可以把所掌握到的數學公式、定理熟練地應用到拓展性數學題當中。對于B 層次的學生,所設計的目標可以低于A 層次的學生,如要求學生經數學學習可以將所學到的數學公式、定理用來解答課后習題。對于C 層次的學生,目標應當相對設計得低一些,如要求學生經數學學習加深對一些數學公式、定理的理解和掌握即可。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對哪個層次的學生設計目標,都要嚴格把握目標的難易程度,要確保所設計的目標和學生最近發展區相接近,以確保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都可以實現所設計的目標。
課后做作業的過程不僅可以鞏固學習到的知識,也是檢驗知識是否得到真正的掌握。教師在布置作業前,要了解學生目前的學習能力層次,遵循科學教學理念,幫助學生能夠把白天學到的知識,在課后能夠得到鞏固加深,不是說布置的越多越好。在統一布置作業的基礎上,對于學習能力、基礎知識掌握較好的同學,可以在作業基礎上留上一兩道難度較高的題目,對于中等成績的學生,則可以增加一道稍微有點難度的題目,提高他們的思考探索能力,那么成績較差的學生,則是要求其完成基礎知識鞏固的題目。例如在學習《稍復雜的方程練習》這一課時,在教學完成后,教師結合本節課時教學內容,布置一些課后習題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練習。在了解學生當前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對基礎好的學生,可布置具有一定前瞻性,稍難于教材的習題;中等基礎學生可布置能對教材內容更有效全面掌握的習題練習;基礎差一些的學生,可設置一些在結合教材的基礎上易上手,更好理解定義和步驟的題目。這樣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有一定的提升,都能學有所獲,獲得學習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既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又能滿足現代化學生的學習需求,更重要的是可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教師要將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層次劃分,而提高班級整體學生的學習成績,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和成長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