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桂玲
貴州省威寧縣哲覺第二中學
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已經接受了小學教育,但在學習時仍然會有抵觸情緒,其原因是教師教學方法過于傳統,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主觀思維得不到發揮,影響了教學的效率。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互動式教學不僅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更加全面的理解知識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時期,這一時期的他們自主學習能力較差,不能夠全面地認識語文知識,需要教師的耐心引導與教育。但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這就使得教師不能完全的掌握學生在學習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只能夠按照個人教學設計來完成教學任務,造成了學生之間差異性較大,教學水平得不到提高。而互動式教學則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須要與學生展開充分的溝通互動,讓學生可以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樣教師就能夠在互動過程中充分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教學模式和方法所存在的不足。不斷優化教師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從而促使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個人教學水平。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想要有效的與學生展開充分的溝通與互動,那么教師首先就要轉變學生對自己的畏懼情緒,讓學生能夠敞開心扉的與教師交流,進而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互動。對此,初中語文教師就必須要轉變以個人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思維,以和藹可親的態度去對待學生,以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與教師展開溝通互動。如教師可將多媒體應用到教學中,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中,從而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此外,教師還要主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已經習慣了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完成教師的教學任務,所以學生不會與教師主動展開溝通互動,因此想要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就必須要主動與學生展開溝通互動,為學生構建溝通互動自主學習的機會。
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依據是語文課本,希望能夠為學生更加詳細地講解語文知識,所以主要采用的是灌輸式的教學手法,認為學生只需要按照教師的教學內容來展開學習,即可達到快速成長發展的目標。但實際上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擁有個性化發展需求,所以互動式教學法的使用過程需要教師能夠轉變自身教學觀念,利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對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機制,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來對教學內容加強理解,而教師則主要做好教學引導工作,即可幫助學生補充說明不足的知識。如在教學《安塞腰鼓》時,由于本篇課文敘事內容較為簡單,符合學生自主學習要求,此時教師就可以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法,為學生設置教學重點和學習目標,然后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完成教師所布置的目標,之后再派出一名小組成員到講臺上來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在所有小組分享結束后,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說明,以轉化學生的被動學習地位,讓學生的主觀思維和情感可以在課堂中得到充分的表達。其次,教師要利用分層化教學法展開個性化教育。不同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有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客觀的認識到差異的存在,這樣在采用互動式教學法時,教師才能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主觀情感和個性化發展需求,為學生創設屬于個人的教學內容,從而逐步引導學生在個人的學習基礎之上獲得不斷的提高,拉近優等生和后進生之間的差距。
將互動式教學應用到教學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充分的認識到互動式教學對于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性,進而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為學生構建良好的語文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