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寧
河北省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新世紀中學
在我國教育積極改革的背景之下,有關教師的責任和擔當成為關注重點,現階段教育機構通過外部政策和內部價值提升的方式,不斷改善教師的責任擔當水平,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現階段教師自身關于責任和擔當的認知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無法有效體現,故此本文重點分析初中數學教師的責任和擔當內涵,并給予正確的引領。
提高教師的責任擔當的主要形式是通過職業守則的灌輸,但這種提高形式的機械性和應激性較為明顯,最終所取得的效果十分一般。故此為了提高教師的責任和擔當意識,有效的途徑應當是針對教師自身的社會體制,文化自覺進行提高,以教師的自覺,督促,責任的承擔,才能夠有效避免教師在責任和擔當上的短視行為。(1)加強對于傳統美德以及責任觀念的學習,審視責任擔當現階段面臨的功利化問題,重新塑造責任的認知,杜絕利益占據主導地位。(2)正確認識個體和群體之間的責任關系,除了擔任教學工作的教師之外,承擔教育管理工作的管理者也需要在實際工作中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個體權利和群體責任關系。(3)具體是指教師個人生活的拒絕平庸化,目的在于不斷提高教師的生活質量水平,從而影響教育質量水平的增長。
1.自我認同。具體是指教師的職業對應的理想職責和職業特性所形成的職業認同,就需要保證教師的職業和生活能夠處于同一個環境,基于教師實現職業理想的機會,助力教師的職業成長,在教育工作中發光發熱,做出對社會發展的貢獻,通過職業成長實現教師個體和社會的融匯,其次需要關注教師職業特殊屬性的挖掘,尤其是在教育方面的創造性,推動教師個人成長的同時,帶領教師感受創新的樂趣,不斷推進教學的創新性。
2.學生認同。具體是指通過有效教學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強調教師對于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關注,通過有效互動的方式實現二者認同的統一,共同構建教育生活環境。
3.家長認同。具體是指通過和家長溝通交流的方式,轉變家長對于現代教育的認知誤區,逐漸剔除教育中存在的功利性元素,而更多的關注學生個人的成長以及未來的發展,包括家庭幸福等,積極引導家長理解教育方式,增強對于學校教育的信心和支持。
4.學校認同。學校認同方面主要是給予責任擔當,表現良好的教師更多的發展機會和積極的肯定,包括必要的獎勵。目的在于增強教師內心的發展期望值,提高教師對于學校的集體歸屬感,激發教師對于自身崗位職責的積極奉獻。
5.社會認同。主要是指宣傳教師在教育工作中所展現出的正能量,轉變社會公眾對于教師職業的認知,促進教師和社會之間的互動交流,營造良好的教師職業社會環境,提高社會對于教師職業的認同感。
1.提升學科思維的教育能力。影響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原因在于對于數學知識的結構和關系難以把握,且教師采用純粹灌輸的教學形式,也會導致學生關于數學學科學習興趣的下降。因此關注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將成為教師責任的重要表現方向,作為數學教師,也需要努力提高自身在數學思維方面的教育水平。
2.提升教育生活化的能力。許多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的意義領悟并不深刻,這表明數學教學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存在界限,學生自然無法感知學習數學的價值和意義,導致學生對于教師的教育行為認知下降,會影響教師教學的責任以及動力。
3.提升教育溝通的能力。具體是指教師和學生家長,同事以及社會其他角色之間的溝通,目的在于深入了解溝通對象的生活背景以及生活閱歷和未來人生展望,提高教師對于教學以及其他方面的責任認知和擔當能力。
1.制定學校辦學章程。具體是指針對多元主體的權利和職責進行明確,避免因既定利益團體或者是個人而導致逃避責任的現象,影響教師對于責任和擔當的態度。學校方面需要關注管理制度的權威性,進一步明確權利和責任,實現對教師內在積極性的激發,主動承擔起自身的責任和擔當。
2.完善學校問責機制。具體是指針對各種無法履行責任的群體,后者是個體進行問責,遵循獎優罰劣的原則,目的在于持續提高教師群體的責任認可度,確保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將責任和擔當進行貫徹。
我有關教師的責任和擔當內涵中包含奉獻以及自我犧牲,這是對教師職業的最高值的肯定,為了更好的彰顯教師的責任與擔當,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需要關注自身德育的提高以及教學能力的增長,將教學工作融入到自身的生命中,實現升華,這就是一種奉獻和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