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娟
安徽省阜陽市第二中學
在全球化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各國之間的關系日益密切。在這一背景之下,跨文化融合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趨勢。通過跨文化融合,讓各國人民在交流時能夠克服由于文化差異所帶來的文化沖突,促進國際交流的順利進行。不僅如此,通過跨文化融合,也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以更為正確的態度去對待不同的文化,發展學生的文化素質以及核心素養。因此,對于目前的中學教師而言,可以深入思考如何借助跨文化融合教育來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目前我國教育的主要方向和目標,通過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能夠讓他們更加迅速地適應世界改革的發展趨勢,也能夠進一步提高我國的教育競爭力。一般而言,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時,教師主要會關注三大核心內容,即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文化基礎強調的是學生能夠習得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運用文化去創造出更多為人類服務的智慧成果;自主發展強調的是學生能夠選擇更為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去進行學習,提高學習質量;社會參與強調的是學生能夠處理好自己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具備良好的責任擔當以及創新意識。
為了發展上述提到的文化核心素養內容,其實教師可以借助跨文化融合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在面臨多種文化碰撞的過程中學會吸收不同文化中的優秀因素,具備多元的文化素質。由此,下文將探討跨文化融合教育培養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具體途徑。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除了為學生闡述我國幾千年來所形成的一些優質文化內容之外,還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引入更為多元的文化體系內容,讓當前的教育走向國際化。因此,在課堂上,教師不僅需要為學生傳播中國優質文化,還可以為學生引入西方文化。在引入文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于中西文化的相似點和相異點來進行一個呈現,讓學生能夠學會進行對比,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思維空間,讓他們更為辯證的態度去看待不同文化的實際差異,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發展學生的文化意識,讓他們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之下,接觸更多優質的文化內容,讓學生擁有更為深厚的人文底蘊。同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正確地看待不同的文化,教師也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能夠自覺學習優質文化,抵制不良文化,在這種情形下,能夠夯實學生的文化基礎。
在之前的語文課堂上,教師的教學目的非常明確,教師的教學就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并沒有鍛煉學生的實際表達和交流能力,所以當學生未來在步入社會之后,他們可能不知道如何選擇合理的方式去與他人進行溝通。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沒有針對于現代公民需要具備的一些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進行闡述,導致學生不具備良好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創新意識。因此,在目前的跨文化融合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合理的方式來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讓他們能以正確的情感態度去處理自己與社會、國家等不同方面的關系。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借助課本來為學生進行教學之外,還可以為學生引入當前的一些國際交流案例,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針對于目前的國際現狀進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在這種情形下,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責任感以及國際參與意識。
最后,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時,教師還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其實也可以有效地借助跨文化融合教育。比如在跨文化融合教育背景下,學生發現自己除了學習本國的文化之外,還需要了解他國的文化,但是在了解他國文化時,學生發現自己需要學習其他的語言,在這個過程時,學生就必須要將中文思維和英文思維進行一定的轉換,嘗試著代入他國的一些思維方式來思考具體的現象。在這種情形下,能夠讓學生擁有更為豐富的學習機會,讓他們在具體的學習實踐活動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在目前的跨文化教育背景下,教師可以合理地引導學生,讓他們能夠以正確的態度去接受并理解不同的文化,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能夠辯證地看待文化,同時,在這一背景下,教師還可以借助相關的教育課程來引導學生,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