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楠 張 然
滄州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天津體育學院
隨著全民健身戰略地位的上升,普及群眾體育、增強全民健身意識等社會需求日益凸顯。然而,受物質基礎等客觀條件的限制,群眾體育仍存在總體發展水平低、發展不平衡等諸多問題。
1.發揮體育多元價值功能,服務全民健身戰略目標。體育多元價值功能應當在個人層面、社會層面、國家層面都得到充分體現。個人層面,參與運動強身健體、擴大社交等。社會層面,從各大“球友會”到各式各樣的戶外拓展隊等。國家層面,運動健兒揮灑競技場,取得佳績等。同時,3個層面所包含內容也可歸結為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面向全民所開展的平臺。
2.落實全民健身各項工作,奠定健康中國建設根基。全民健身旨在提高國民體質和健康水平,其是以青少年和兒童為出發點,面向全民的體育健身活動。協調發展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發揮二者各自優勢,并形成合力,可以實現以前完成不了的工作。其次,二者協調發展既完善了健康服務體系、優化了健康服務路徑,有助于在全國范圍內維護和保障全民健康,從而為健康中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1.學理邏輯。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具有相似的結構,體現在二者都以身體活動為鍛煉方式,通過身體活動可以增強人們身體素質,提高體育鍛煉意識,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如競技體育通過激烈的競爭,可以提高選手的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精神等;群眾體育通過休閑、娛樂的體育鍛煉,可以增強體質、放松身心等。[1]
2.現實邏輯。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首先,隨著競技體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可以為群眾體育提供更加科學的指導,帶來更高水平的訓練;相反,群眾體育的良好發展,也為競技體育選拔優秀后備人才奠定了基礎。其次,根據國家政策,現代競技體育不僅僅只包含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許多體育愛好者也有了與專業運動員同場競技的機會,來感受競技體育快感。
3.戰略邏輯。從個人層面講,我國體育事業都以“增強人民體質,增進人民健康”為根本出發點,秉承“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從社會層面講,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對豐富社會生活、促進社會發展皆起到積極作用。二者在目標上保持一致,在發展落腳點達成共識,無疑為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協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1.運作協同。構建多元參與主體機制,打造同級競技賽事。運作協同目的是能夠使各方參與主體充分發揮自身力量,解決現實矛盾,實現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轉變,并通過確定各方主體權責,在運行中互相監督,相互協調,從而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2]其次,打造同級競技賽事,將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有機結合,彌補群眾體育競技性的缺失,擴大競技體育選拔優秀后備人才的范圍,為業余選手提供與專業選手同臺競技的機會。
2.戰略協同。加強頂層設計的科學性,實現基層戰略創新。戰略協同是指對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二者進行系統的、全面的、科學的統一規劃,使各部門之間形成整體力量,從而實現互利共贏。首先,頂層設計與基層戰略創新相輔相成,頂層設計是從宏觀角度進行設計,對二者在技術、人員、相關產業等方面進行的整體設計。其次,頂層設計不能著實考慮到地方特點,這時就需要基層做出調整,根據國家政策及本地實際情況,做出更具針對性的規劃。
3.資源協同。強調兩者資源的互補性,引入體育市場經濟。資源協同是促進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同發展的重要途徑,充分發揮競技體育帶動作用,將競技體育的優勢資源進行整合,通過政府職能部門的干預,利用好體育經濟市場加速流動到群眾體育,從而提高群眾體育的技術水平等。另一方面,群眾體育以地方特色為依托,合理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競技體育更具生活化、社會化。
4.治理協同。探索現代體育治理體系,培育基層治理主體。現代體育治理體系要發揮政府、社會、市場三方面作用協同治理、權責分明。首先,政府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強化市場在協同治理體系中的主導作用,充分挖掘市場資源,開創多元機制共同治理體育的局面。其次,政府要下發相關政策,利用好相關社會機制,彌補政府本身接觸不到的治理領域,采取更具針對性的手段,從而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協同發展。
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協同發展要處理好學理邏輯、現實邏輯、戰略邏輯,做好運作協同、戰略協同、資源協同、治理協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中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實現全民健身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