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悅
江蘇省揚州高新區實驗小學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數學教育教學受到年齡段的限制,教育模式過于單一、教學內容枯燥無趣。因此小學數學老師在數學教育過程中應該化被動為主動,根據小學的心理年齡特點、興趣愛好、認知水平、生活實踐等多角度出發,發展小學階段學生的多方面綜合學習與運用能力。由此筆者通過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與總結,發現通過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工作路徑可以有效地激發小學階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幫助小學階段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下面本文對如何優化小學數學教育工作進行了分析與總結,希望可以有效地幫助小學階段學生的數學課堂教育工作良好有序的開展。
作為教師首先要認清小學數學教學的價值,確定以學生綜合發展為核心的教育路線和教學思想,重點對學生的思維與邏輯能力進行培養,構建課堂上的頭腦風暴,對學生實施思維的啟發和引導,點燃思維探究的星星之火。而小學校園如果想要培養一批文化知識和道德水平均衡發展的優秀人才,那么:
第一步就是要努力培養優秀的教師團隊,構建示范型的科研教育師資力量,努力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理論以及大膽實踐,創新教學方法,為數學課堂注入趣味性,豐富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第二步,就是要將學校的數學教學工作建立在學校整體工作規劃的基礎上,綜合考慮,立體式教學設計,以形成長期和短期內的小學數學教學機制。第三步,筆者根據實際教學經驗總結發現如果想要提高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質量,就需要教師認清數學工作的價值及意義,才能健康有效的開展學校的數學教育工作,從而使小學階段的學生提高自身的素質,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筆者在進行學校的數學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會邊實踐邊分析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歸納和總結。筆者會定期的號召老師開分析研討會,通過學校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問題和情況,提供優秀的可實施的建議,進而不斷的改進和完善本學校的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使之形成最優化的數學教育模板,這樣一來,就能夠高效地提升學校的數學教育教學質量,進而促進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上良好素養的全面發展和提升。
1.教師一馬當先,架設課堂行為規范。眾所周知,兒童的想象力和聯想力是較為豐富的,他們的小腦袋中總是會不經意間迸發出很多奇怪、新鮮的想法,而這些幾乎都與他們熱愛觀察周圍,喜歡觸摸和感知身邊的各種物體行為規律有關,又因為兒童本來就具有先天性的創造力,擁有自主進行創造的欲望,所以難免會有超出小學數學課堂規范的言行舉止,當出現課堂上違反紀律的事情時,教師的批評達到了教育的目的,但很難令兒童接受,這就需要教師一馬當先為孩子們樹立行為規范,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天生就具有模仿周圍人的行為習慣,所以教師通過規范自己的言行,就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們的模仿力,從而促進學生小學數學課堂上的全方面發展。由此,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例如:筆者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現有的學生在進行數學課堂學習時注意力非常的不集中,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就會通過自身的行為影響到別人,所以筆者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就會通過哦自己繪聲繪色的講解,使得學生對小學數學的觀念變得有趣又活潑,并且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有趣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讓學生進一步的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小學階段數學最基礎的規律。比如:筆者在進行蘇教版版六年級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就會通過有趣的多媒體動畫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演示。學生就會很認真的思考課堂上筆者布置的問題,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甚至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尤其是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足以見得教師以身作則的榜樣的力量。
2.教師要合理導入游戲,激發孩子探究興趣。根據對孩子們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來看,孩子們平時很喜歡組織和參與各類游戲,如踢毽子、翻花繩、跳房子等,這些游戲可以令他們感受到身心愉悅,并在游戲中開發學生的智慧。因此,教師在教學指導數學知識中,也可以嘗試結合游戲做教學導入,或者結合游戲重新聚集學生渙散的課堂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主動性,奠基有效、高效數學課堂的構建。大量的教育實踐證明,在數學課堂融入教學游戲,是切實可行的。比如,在教學指導“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表面積”知識時,我們就可以給學生發放一些一厘米的小正方體若干個,然后啟發學生動手拼一拼、擺一擺,在拼擺出的各類圖案、圖像中,啟發學生計算一下它們的表面積分別是多少,由此通過這個游戲,讓學生探究出單位數量相同的正方體,在拼接出不同圖案時,其表面積有怎樣的變化,在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樂趣的同時,更令學生學到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有效性。
教學有法,但沒有固定的教學。小學數學是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工作,影響著學生以及我們未來的各方面的發展,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并不是方法千篇一律的。在教學指導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向學生進行數學的滲透,讓學生在進行學科知識學習的同時,也能提升自身的基礎素質,給予學生的言行舉止正面、積極、健康的引導,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