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東
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區招生考試中心
教師可以通過語言手勢以及面部表情等創設出某種情境給學生帶入感,是與學生醒悟文章的內容,對于學生有困惑的地方,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中的場景進行思考。對于初中生而言,語文的學習是十分有必要的,說如果沒有帶入到具體的情境之中,就很難理解課文內容,從而使課堂效率降低,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在情境教學的過程中要聯系生活,讓學生以生活中的事件為參考,結合生活去理解內容,此外還要豐富教學模式,開展多元化的情境教學。
1.學生害怕寫作?,F在很多學生喜歡閱讀,卻不喜歡寫作,對很多學生來說,寫作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為無從下手,不知道要從何說起,但是很多時候其實并不是沒有內容可寫,而是學生不知道要用作文來描述什么,所以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可以進入課文中已有的情境,把這些情境運用過來,并以此情境為接觸點,喚醒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如果有害怕寫作的心理,教師應當給予鼓勵,讓學生嘗試去進行寫作,萬事開頭難,學生在應用熟練之后,就會覺得寫作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2.無法將教學和生活相結合。很多教師有一種錯誤的觀點,認為上課就是上課,生活就是生活,其實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當把學習和生活相聯系起來,特別是對于語文教學而言,語文是人們在生活中運用最廣的科目,學好語文能夠提高人的表達能力,如果無法將教學和生活相結合,學生就很難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樣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會導致很多學生只會讀書和寫題卻不知道怎樣向他人描述事物。
3.閱讀量少,知識積累不豐富。初中學生面臨著中考的壓力,課堂任務比較繁重,很多教師認為還應該采用題海戰術,讓學生多刷題多練習,卻不注重學生的課外閱讀,使學生積累的知識很少。教師應當意識到課外閱讀的好處,讓學生多進行閱讀訓練,給學生進行有計劃的閱讀安排,如果學生的閱讀量不夠的話,學生就很難在寫作中去運用素材。
1.豐富課外閱讀。教師應該讓學生多讀一些課外的名著,讓學生欣賞文學作品,從中品味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并記錄下自己對文章的看法,讓學生由淺層次到深層次逐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而獲得人生的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理解過程中,應當結合作者的生存背景來進行體會。到時可以讓學生讀一些感興趣的內容,比如詩情畫意的散文,情景交融的詩歌,或者是引人入勝的小說,讓學生多多閱讀,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運用知識,積累寫作素材,讓學生感受文章中所表達出的感情,并在自己的文章中融入感情。
2.設立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我們教材是由很多人精心編寫的,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都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又具有很強的故事性和表演性,針對這樣的課文可以給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小活動,讓學生自編自演來表演課本劇,在劇情表演的過程中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感情,在表演的過程中進行學習,通過講故事,演話劇的形式,來加強知識在學生心目中的印象,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所創設的情境,體會到作者流露出的感情。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中《葉圣陶先生二三事》的講解過程中,可以找幾名同學來扮演葉圣陶,告訴學生當時的時代背景,使學生對葉圣陶先生有更生動的理解,創設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去理解知識,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理解人物形象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過程,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表達一下自己對人物形象的看法,評價其他同學所表演的人物,與自己心目中的形象有什么差異。
3.利用情景教學鍛煉學生寫作能力。學生的寫作離不開對情景的描述,學生在進行語言描寫,動作描寫以及神態描寫時,要把握他人的情感,此時就需要教師進行啟發和點撥,學生應當在描述情境的時候用心品味人物的心情。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說出心中的想法,讓學生提起寫作的性質學生在進行表達時是一種非常愉快的體驗,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發揮主導作用,在文章中暢所欲言,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寫出帶有真情實感的文字。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七年級上冊的課文《濟南的冬天》學習之后,可以讓學生學習文章中的表現手法,讓學生思考如果自己見到了文章中的景色會如何去表達,品味作者在描述景物的過程中是否融入了借景抒情等表現手法,站在作者的角度進行思考,感受作者在寫下這篇文章時,內心有怎樣的感受。在教學中將情景融入學生的生活中去,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用更優美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感情。
創設具體的情境和問題來幫助學生進行理解,能夠實現教學模式的多樣化?,F在的教學正在逐漸進行改革,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創新的教學模式下,才能更好的去培養學生,讓學生自主的進行思考進行討論。當學生有想法或問題的時候,及時在班級內展開交流,采用情境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激發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提高知識的實用性,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