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娜娜
(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福建福州 350007)
實訓教學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的重要途徑,最能體現高職人才培養的應用型特色[1]。“貨代綜合實訓”是國際航運管理專業的一門集中實踐課,該課程主要模擬國際集裝箱貨代與船代的操作流程,在校內仿真實訓室使用國際貨代企業版軟件和船舶代理企業版軟件,結合真實案例進行集中性實踐,通過本課程的集中性訓練,使學生能夠懂得國際貨代企業真實的業務操作模式;掌握集裝箱出口基本操作流程、步驟;能順暢連貫地進行操作并正確繕制相關單證;能夠看懂相關英文單證、理解貨運信息和實際情況;熟悉貨代公司與船代公司、船公司、貨主、儲運公司、報關行、堆場、港區、海關等單位的業務關系及工作配合。本實訓課程最大的特色是模仿本地貨代企業真實的工作進程、步驟和方法,結合企業版操作軟件和本地貨代企業的真實單證案例進行操作實訓,并運用了信息化手段,突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基于高職教育的特點,確實落實培養學生實操能力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勢在必行。“貨代綜合實訓”是國際航運管理專業的一門集中實踐課,該專業的培養目標之一是要求學生熟悉貨運代理業務,具備貨運的組織、管理、操作、企業信息化應用、英語交流與閱讀應用能力,能從事貨運組織與操作、單證制作等工作。本專業學生在學習了有關國貿實務、集裝箱海運、貨代及貨代英語等專業知識后,其實并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貨代實際工作,而只是零散、不成系統地知悉一些相關理論知識。由此,進行貨代軟件(企業版)實際操作的訓練,才能讓學生直觀體驗與理解理論知識,最終培養學生具備國際貨運代理業務的實際操作能力。因此,必須做到根據國際貨運代理職業崗位實際工作的要求,以工作任務為核心,以業務流程為主線,圍繞國際貨運代理崗位職業能力,以學生為主體,教、學、做相結合,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學生具備貨代實踐操作能力。
首先,本院校已經建設有專業實訓室,配置滿足一個班級(50個工位)的電腦,并安裝了企業版的貨代操作軟件和船代操作軟件。目前,這方面的企業版軟件應用已經非常廣泛和成熟,經過軟件商的改進,已經能夠很好地應用于教學。而且里面還攜帶有企業的真實案例單證和數據庫。另外,教師已經在超星泛雅(電腦端)建設有該課程的微課,學生可以利用該信息化平臺的手機端(學習通APP)隨時隨地進行相關微課、視頻、圖文案例、航運物流網站信息的學習,以及參與測驗、答疑討論、評價等課程活動。再者,立足本地港口城市和貨代行業資源的優勢,已經編著有校本實訓教材《國際海運進出口操作實訓手冊》,它是以本土貨代企業真實、成套的貨運單證材料作為案例材料,結合本地貨代企業實際操作流程、步驟和原理進行整合,能夠最真實地還原和模仿每一票貨運的操作過程。
理實一體化教學法的關鍵精髓在于把傳統教學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做中學,學中做”,它的教學過程是講解示范、實踐操作、發現問題、提升技能的過程[3]。在對航運行業、企業、該專業畢業生調研的基礎上,基于航運專業就業崗位群的特點和職業生涯發展目標,特別是針對貨代企業工作,把貨代企業的分工職責、操作流程與步驟、職業能力與素養需求進行歸納、整合、序化和設計,將工作領域轉化為學習領域,確定了本課程特定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由此開發和配置與本課程體系相配套的課程標準、授課計劃、信息化平臺資源、實訓指導書、教學課件、仿真實訓教室等。
然后,結合已經具備的教學資源、教學目標,合理設計教學環節,把步驟和流程細化,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不同的內容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逐步推進教學過程,最終實現讓學生“懂原理、會操作”的關鍵教學效果。
以下選取“貨代綜合實訓”課程其中的子項目環節——“貨代訂艙操作”作為一個完整的授課片段,展示基于工作過程的一體化教學的實踐。
依據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結合“貨代公司操作員”和“班輪公司單證員”崗位技能的要求,通過學習訓練,使學生具備必要的工作素養和知識,會正確、流暢、熟練地進行貨代訂艙操作。具體目標包括:1.技能目標:能夠看懂英文單證、查詢船期表;能夠進行訂艙申請、審核與接收、查看結果等獨立連貫操作;能夠舉一反三、應用原理與方法處理新情況。2.知識目標:理解英文單證的內涵與關聯、主體之間的分工與合作關系;掌握操作流程、方法與原理;掌握箱—船貨港—單的術語、規則、要求、特點等。3.素養目標:培養細心、耐心、嚴謹、規范的工作態度;培養團隊協作意識、盡職盡責的服務意識;培養積極主動、化解難題的思維模式與行為習慣。
根據本專業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喜惡偏好以及習慣特點等進行學情分析,在此基礎上,根據本環節教學內容的客觀情況和教學目標,提煉出最關鍵的教學重點——會操作(貨代訂艙環節)并且能舉一反三;而根據本環節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情分析,確定了兩大教學難點:看懂英文單證和會查詢與應用船期表。
1.教學手段
由于傳統教學模式存在學生沒法動手操作、學習深廣度受限等問題,為此,本環節應用了企業版軟件、互聯網和信息化平臺三種主要教學手段,實現“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過程。
2.教學模式
本環節采用了理實一體化、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首先,以企業實際工作為導向,根據本地貨代企業實際工作流程、方法,結合真實案例單證,應用企業版軟件讓學生體驗從分角色模仿到獨立實操新案例的過程,經過多輪操作、由易到難,最終以熟生巧,學生“會操作并能舉一反三”,以“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突破教學重點;再者,依托信息化平臺(超星泛雅和學習通APP)和互聯網(主要是航運信息平臺網站),提供了自學作業、視頻微課、動畫、術語庫、示范案例等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拓深拓廣了學習內容和渠道,有力地輔助了課堂教學,實現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尤其是為學生“觀多單而后識單”“模擬企業實時查詢船期”創造了條件,從而解決了教學難點。
3.教學方法
以多種教學方法支撐教學模式的開展,主要采用了:1.項目導向教學法:按企業實際工作過程拆分大流程,對細分項目/環節進行專題學習和實訓。2.仿真實訓教學法:根據真實貨運案例和港航環境,還原貨運進程和條件,應用企業版軟件進行上機操作。3.案例教學法:應用本地進出口貨運案例單證和相關真實航運信息(真實港航條件和船期信息等)。4.角色扮演教學法:學生(兩人一組)模擬扮演貨代、船方角色,最大程度還原實際工作情境,體現實際工作的分工與協作,讓學生理解雙方的業務關系和原理。5.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信息化平臺創設課前、課后任務,讓學生自學并完成測評反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分環節小任務和小目標,循序逐一完成。
本環節的教學過程分為:課前導學、課堂教學、課后鞏固三個階段。教學流程如下圖:

圖1 教學流程圖
1.課前導學
教師提前在超星學習通平臺布置課前任務,學生查看通知并完成視頻微課預習和課前探索作業。
2.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共有6課時,細分為6個小環節,應用3套案例單證進行3輪操作。構建了以學生分角色和獨立實操為主,以教師的示范、解析、糾評、指導為輔的課堂教學過程。細分的6個小環節具體實施如下:

環節與進程 課時分配 過程簡述①課前作業糾評 1課時教師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進行作業反饋、評講和答疑解難。重點解讀英文單證和示范查詢核實船期,為后續上機操作奠定基礎。*備注:因為解析英文單證和示范查詢船期表耗時較多,本環節耗時45分鐘左右。②教師上機實操示范與解析2/3課時在上一環節的基礎上,教師根據英文單證案例,進行上機操作演示,伴以對流程、步驟、原理、注意事項的詳細系統解析,并要求學生認真聽取、觀看、做好筆記。*備注:因為訂艙申請環節電腦錄入內容較多、特別是伴隨詳細的解析,進程不容快速,本環節耗時45分鐘左右。

③學生分角色實操新案例;教師巡查、指導2課時在上一環節的基礎上,教師根據英文單證案例,進行上機操作演示,伴以對流程、步驟、原理、注意事項的詳細系統解析,并要求學生認真聽取、觀看、做好筆記。*備注:因為訂艙申請環節電腦錄入內容較多、特別是伴隨詳細的解析,進程不容快速,本環節耗時45分鐘左右。④教師典型糾正、總結1/3課時本環節是學生“依葫蘆畫瓢”初次嘗試操作。首先是學生接收任務單,進行角色定位、寫下操作計劃流程,然后兩人一組分角色配合上機操作,其中一人模擬貨代公司操作員,另一人模擬班輪公司單證員,允許他們探討互學。同時,教師進行現場巡查,一對一糾正指導、答疑解難。*備注:因為學生初次嘗試操作,不夠熟練,電腦打字速度較慢,需要一定的摸索、探討等,本環節耗時80分鐘左右。⑤學生獨立連貫實操新案例;教師巡查、輔助1課時本環節的實操,不允許學生探討互學、代做、抄襲等,全程獨立連貫(不分角色)完成,教師巡查輔助,主要是維護課堂次序,不給予糾錯指導,要求體現每個學生真實的掌握情況。*備注:因為學生已經有第一輪的操作基礎,熟練度較好,速度會快一些,而且要求獨立連貫完成,銜接比較緊湊,本環節耗時會比較少一些,約60分鐘左右。⑥學生提交成果、互評;教師總結點評1課時學生獨立連貫實操結束后,教師督促學生提交成果(關鍵頁面截圖和生成單證)并組織學生互評。采用多元化考評模式,主要考評標準如下:分為學生互評與師評,各占50%分值;這兩種考評包括過程性考核和結果考核,也是各占50%分值。最后教師對典型情況進行簡單點評和總結(約5-10分鐘);由于批改工作量較大和課堂時間限制,對每個學生成果的批改放在課后進行,并反饋到學習通平臺上。
3.課后鞏固與拓展
教師在課后1-2個工作日之內,把學生操作成果的批改評分、批注截圖上傳到“學習通平臺”讓學生查看;也通過“學習通平臺”布置課后鞏固和拓展作業,要求學生及時完成。教師督促、查收學生課后作業,并通過學習通平臺、QQ、微信等保持與學生探討交流。
通過項目教學法、仿真實訓教學法為主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融合了信息化教學和實操教學,教學過程條理緊湊、清晰明朗、全面系統,實訓的階段性成果得到及時反饋和呈現,充分調動了課堂上每個學生參與、探索和動手的積極性,學生的學習變得有目的、有依據、有節奏、有動力、有興趣。職業能力作為高職教育的目標,不僅是本課程教學的核心,也是檢驗教學效果的基礎[4]。多輪教學下來,在對貨代綜合實訓課程的教學調查問卷中,有93.6%的同學對本身的學習任務完成情況和執行能力比較滿意;有87.4%的學生認為該實訓課程讓他們真正會操作、懂流程,畢業進入貨代公司后上手快、過渡更順暢,認為該課程非常具有實用性。
基于工作過程的仿真實訓一體化教學應用在貨代訂艙操作課堂教學中最關鍵的突破主要是兩點:首先,以企業實際工作為導向,最大程度還原真實工作情境,應用本地貨運案例單證、真實航運信息、企業版軟件,模擬本地企業工作流程與方法進行上機實操,區別于目前其他院校同類教材設計的非關聯性分散項目實訓和非上機操作實訓。以“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真正達到了學生“會操作貨代訂艙環節”這一關鍵教學目標。其次,依托信息化平臺和互聯網,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拓深拓廣了學習內容和渠道,實現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性。目前,很多院校都配備有實訓機房,只要購買和安裝有專業實訓軟件,教師應用前沿的教學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資源的建設和布局,再對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進行改革與優化,基本都可以做到,該教學方法可以大力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