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連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中學 廣東廣州 510900)
英語讀后續寫是高考英語改革后,新增加的一種閱讀寫作題型。2016年開始應用到了我國高考綜合改革的試點省份。隨著高考改革試點的推廣,還會在全國范圍內推行。英語讀后續寫是閱讀和寫作的結合題型,取代了短文改錯,增加了考試過程中的一篇寫作和閱讀量。考生需要調整自身閱讀寫作模式和學習策略,以適應增加一篇閱讀量的考卷。在學生轉變考試思維和答題方法的同時,需要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結合主題、語篇、語言知識、文化知識、學習策略和語言技能這六要素[1],促進學生對英語續寫的了解和掌握,鞏固學生英語基礎,提高學生英語品質和邏輯思維能力,助其穩定通過高考考核。
廣東省英語讀后續寫的題型提供一段350個單詞左右的語言材料,要求學生根據材料給的內容,兩段落首句進行續寫,續寫篇幅150個單詞左右。題型要求續寫作文與給定材料形成有邏輯,銜接情節和結構完整的短文[2]。有學者指出,英語讀后續寫用于外語教學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具有優勢: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想象力,將閱讀能力與寫作輸出能力緊密結合,促進學生與閱讀材料的距離與作者互動,更具創造性的模仿和使用材料中的語言。
英語讀后續寫作為同時考查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新題型,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寫作水平都有要求,不少學生苦于看不懂材料或沒有思路,使得這個新題型成為拉分項。教師認識不到讀后續寫的考察重點,一味地強調課本內容,重視增加語句積累,缺乏和學生有效的溝通,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更加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師在讀后續寫教學時對教學材料的選擇要慎重。材料的趣味性和內容的復雜性會影響學生的后續寫作。素材語言難度要控制在學生本身的能力范圍之內,這樣學生才能讀懂理解,并模仿語篇中的情景構設,從中得到學習的成就感。在題目的設計上,注意激發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興趣,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加強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結合,從而基于語篇幫助學生填充提升,培養創新性語言技能和知識結構,形成充實的意義構建。
教學素材的選擇,首先應當隨著學生的學習進度從易到難,由簡至繁。初期選擇語言難度較低的素材,幫助學生接觸讀后續寫,了解題型,進行寫作方式適應。其次,生活背景需要熟悉,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生會更有代入感,更深刻地了解到故事的內涵。另外,素材的主題可以與教學課本中的內容有所交叉,如以Look into the future為根據,選擇科技發展相關的續寫素材,以方便學生應用已經積累到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進行續寫[3]。學生掌握讀后續寫的基本方式并有了相關思維能力后,素材可以向復雜、深入調整。此時素材選擇可以逐漸向有少量生詞、篇幅較長接近350詞轉變,根據學生掌握學習策略的進度來轉換素材選擇。在逐步增加的練習中,幫助學生完善新的知識結構,深化學生對不同主題的理解認識,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
1.語篇研讀
教師在題目的講解上要帶領學生進行逐字逐句地語篇研讀,對主題、內容、語言特點、文章結構和作者持有觀點進行深入的解讀首先幫助學生掌握素材中的基本脈絡,以“who”“what”“how”“why”“when”五個基本點分析文章內容。即文中的主人公是誰、在做什么、怎么做、為什么要做、什么時候做。這五個基本點分析完文章內容之后,便可以讓學生從中總結出語篇的深層含義及作者的觀點主人公的意圖是什么,分析語篇的文體形式是記敘文或議論文,語篇結構形式和所運用的修辭手段。讀完文章教師可以設定幾個問題,加強學生對作文的理解。如:
(1)How many characters are there in this story?(2)What is the style of the context?
(3)What happens?
充分理解題目后,帶領學生重點分析文章時態、首句釋義以及代表的觀點內涵。
例如在一篇以生活為背景的素材里面,主人公杰克與母親爭吵后獨自離開家,去吃面條的時候感謝服務員給他端食物,服務員卻說,媽媽為你端了那么多次食物你有沒有說過一次謝謝呢?杰克終于鼓足勇氣回家時,推門進屋發現母親外出了,杰克不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做,又累又難過地坐在沙發上,面前浮現了和母親爭吵的畫面,杰克感覺到了自己的錯誤,認識到對母親的愧疚,母親對自己的責罵,都是因為關愛。杰克羞愧地哭了[4]。第一段素材到這里停止。
在讀完內容后設計以下問題供學生思考:
(1)Did you ever have a quarrel with your parent?
(2)How you fix the broken relationship caused by the quarrel?
a.What happens?
b.Who are in the story?
c.Where does it happen?
d.How does it happen?
e.Why does it happen?
f.When does it happen?
對問題的回答學生可以將顯示與故事內容聯系起來,從而身臨其境更好地為續寫準備儲備知識、文學、語言知識和生活背景。
對故事經過分析后做以下總結:

Characters Jack, mother and seller Tense Simple past tense Events Jack quarreled with his mother, left home and a few.The seller gave a bowl of noodles and jack thanked the seller a lot.

The seller asked her how many times her mother cooked for him and if he thanked his mother.She realized his mistakes and decided to go to make an apology to her mother.Main idea After quarreling with his mother, jack ran of the house angrily and then realized mistakes and decided to go home to make an apology with the help of a kind noodle seller.
2.設定教學目標
在教師準備好素材后需要設定教學目標了解學生對文章的掌握和理解,根據學生不同的表現來調整目標的難易程度的循序漸進,提高學生對于讀后續寫題型的掌握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和英語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等要素的理解的掌握。
在本篇續寫中可以設定以下六要素目標:
(1)主題語境:了解故事屬于“人與自我”的主題語境下“做人與做事”的主題群,涉及認識自我、豐富自我、完善自我的主題語境內容.
(2)語篇內容:了解讀后續寫所給材料為典型的個人故事語篇。
(3)語言知識:能夠用掌握的詞匯、語法、語篇和語用知識續寫出合理、銜接、連貫的情節。
(4)文化知識:樹立知錯就改,勇于承認的人生態度;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學會感謝;學會感恩父母。
(5)語言技能:從語篇中提取主要信息和觀點,理解語篇要義;理解語篇中顯性和隱性的邏輯關系,把握語篇中的主要時間的來龍去脈,了解故事的五要素:theme,setting,plot,conflict,consequence,根據語篇內容和兩個首句推斷預測故事發展。把握語篇的語言特征。
(6)學習策略:能夠從素材中積累到知識,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自己思考的能力。利用語篇銜接手段,有邏輯地思考邏輯Jack和媽媽發生了什么事情并且推斷出Jack應該怎么做,通過構思、謀篇布局、起草、修改等手段按要求完成續寫任務。
在續寫過程中,還需要滲透給學生基本的寫作原則。第一,與原文一致原則,續寫內容需要前后銜接,上下文連貫,語言風格表達一致(coherent,logical and consistent);第二,態度需要積極向上,故事的內容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正能量原則,在故事中遇到挫折持有用積極向上的態度,敢于認錯,敢于嘗試;第三故事的情節可以自由發揮,但是需要符合常理。
講解過程中可以整理出結構化知識圖供學生自檢是否理解題目,記錄續寫大綱:
續寫語篇理解(What is about):The story is about the quarrel of jack and mother.
續寫語篇結構:the story lacks the falling action and a solution
續寫邏輯檢查(Why continued this way):Why I did this?why it turned out this way?What is the story meant to tell?
續寫內容勾勒(How to continue?):What will jack do?What will mother do?How to do?
教學過程中,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不同教學策略靈活運用,以效率為先,理解為重,領會為優,達到讓學生最大程度地理解并掌握教學知識的目的。
1.結構化和問題化結合
在教學內容上結構化和問題化并行。忌單方面主導課堂。不能教師全堂課在講,也不能全不講,讓學生自學。教師講解時間和學生自學空間有機結合,以學習效率最大化為導向,逐步找到最適合學生的學習策略。以上文中杰克和媽媽的素材來說,可以在教學組織上采用啟發、引導、討論、合作、完成的形式,以“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為教學思想,以“quarrel”引進討論,分析人物性格和故事走向。
2.合作學習結合自主學習
對于學習自主性比較高的學生,可以適當多分配自主學習方式,畫出主題的基本構架之后,填充了解意義建構。在這個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文章的內涵探究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同時要重視教師的指導功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促進和幫助的點撥功能,重視學生困惑,及時發現及時解決,并思考產生的原因。
對于需要探討的教學內容,可以組織合作小組,學習做到混合編組,摒棄就近原則。做到“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小組內的學生各具特色,可以達到取長補短的作用。此時設立全員認同的想法和目標,讓組內人員做到分工合作,資源共享才可以達到最大化學習效率,找到適合每個學生的學習策略。
如在探討語篇的主題內涵時,讓學生自己思考會有走神的現象發生,可以留出稍短時間的自我思考,然后組織小組內頭腦風暴。探討主人公做法是否正確,如果是自己會怎么做續寫,主要脈絡應該是什么,How will jack apologize?How will Jack fix the relationship with his mother?從而身臨其境,深入語篇內涵。讓組長發言陳述討論結果,引出五要點,列出本組要續寫內容的大綱。
3.科學評價機制
在學習教學內容調整后,教師的評價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十分必要,在小組內協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基礎上進行評分。觀察學生的表現,和答題內容結合,根據具體要求和評價標準分優劣。科學的評價機制有助于發現學生之間的差異,增強學生的成就感,發現學生的薄弱點。
在杰克和媽媽的故事中,教師可以先詳細點評三份續寫,引出續寫的注意事項。在以后的課堂上輪流點評,確保了解到學生的整體水平和個體差異。
讀后續寫是高考寫作的新題型,不僅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考查學生的閱讀水平。在六要素整合基礎下,高中英語續寫教學更加脈絡清晰,更容易發揮出促學的優勢。教學過程中,不同的學習內容,學習策略都落在了主題,可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和邏輯思維能力。教師需要結合多種不同的策略,隨機應變,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在通過考試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和英語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