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敬蓮 陳 銳
2021年4月7日,“小朱配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朱廣權和網紅主播李佳琦合作的稱呼)第三季公益直播再次開播,首場帶貨的農副產品價值3144萬元。作為央視新聞發起的“謝謝你為湖北拼單”系列公益直播,“小朱配琦”榮獲“2020中國新媒體扶貧特別推薦案例”,成為中國社科院“十大責任直播”之一。公益直播興起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是疫情之下主流媒體為助力湖北經濟復蘇推出的重要舉措。以“小朱配琦”為代表的主流媒體公益直播帶貨效果顯著,成為促進經濟復蘇的“催化劑”,引起新聞傳播學界的廣泛關注。
通過梳理文獻,發現目前有關主流媒體公益直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點、策略、服務及媒介融合等方面。如學者李修遠從媒體服務角度指出,公益助農直播依托公益屬性、多元體驗、技術創新,得以在媒介化社會中產生深刻影響①。學者高式英以央視融媒體公益直播活動為例,認為主流媒體不僅應及時關注大眾需求變化,為大眾提供多元的媒體服務;還應強化需求導向,堅持守正創新、主動融合,進一步提升主流媒體服務大眾的綜合能力②。
概而言之,現有的思考多停留于公益直播帶貨的表層研究,缺乏對公益直播內部互動的分析。互動儀式鏈理論旨在探討互動儀式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及共同意義的建構。因此,互動儀式理論為學界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分析主流媒體公益直播。同時深入解讀公益直播中的互動情況,把握其傳播運行機制,構建公益直播的互動儀式,可使人們清晰地認識到公益直播是如何進行群體互動,形成群體的儀式感和認同感,并推動消費及再生產。
儀式是人類社會中一種獨特的社會文化現象,互動儀式最早緣于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對于宗教的探討③。歐文·戈夫曼從微觀社會學角度提出了互動儀式的概念,他認為多數的常規儀式與場景都存在于日常社會生活中,而儀式正是在彼此面對面的場景中,被創造并被賦予了參與者符號的身份④。
在總結涂爾干和戈夫曼的研究基礎之上,美國社會學家蘭德爾·柯林斯提出了互動儀式鏈理論,系統探討了互動儀式的作用機制??铝炙拐J為,互動儀式的組成要素有四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同時聚集同一物理場所、對局外人設定界限、人們有共同的關注焦點、分享相同的情緒和情感⑤?;觾x式鏈的四要素形成高度關注以及情感連帶,并產生集體興奮時,會產生四種主要的儀式結果:群體的團結、個體情感能量、代表群體的符號和道德感⑥。
公益直播帶貨其本質是一種消費互動,具有多人同時參與互動的特點。主流媒體公益直播中的多人同時互動,滿足了互動雙方的情感需要。因此,從互動儀式的角度出發,主流媒體公益直播帶貨過程可被理解為主播與用戶間建立的具有因果關系和反饋循環的互動儀式模型(見圖 1)。
“小朱配琦”公益直播,作為主流媒體公益直播帶貨的“樣本”,不僅體現了朱廣權和李佳琦兩位主播的巨大流量和超強的帶貨能力,更凸顯了公益直播帶有明顯的互動儀式特點,其互動儀式要素有以下四個方面。
柯林斯認為,只有實現身體在場,才能進行互動,產生共同關注以及情感連接等后續行為。然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技術打破時空對身體的限制,聚集同一物理場所已變成“虛擬的身體共在”。不同地域的用戶在特定的時間進入“小朱配琦”直播間,以非身體的聚集形成一次次“云端”的際遇。這種虛擬在場,借助圖片、視頻、音頻、彈幕等形式進行實時互動,形成與身體在場類似甚至更好的傳播效果。多媒體技術的即時性、交互性和實時性,實現了用戶在虛擬網絡空間的自由交流。數以萬計的用戶在不同的空間,實時觀看“小朱配琦”公益直播,通過彈幕向主播了解商品的價格、產地等情況,從而幫助他們做出消費決策。在整個互動過程中,主播和用戶之間形成高度的相互關注和情感積累,虛擬空間在線觀看與互動儀式得以形成。
在傳統的互動儀式中,參與者通過局外人的界限能夠明確掌握何人參與,何人沒參與。電商直播允許人們自由進出,直播間似乎不存在局外人界限。然而通過對“小朱配琦”公益直播間的考察,發現其局外人的界限并沒有消失,而是變得更加隱匿。其界定局外人的條件由觀看直播或參與直播,變為精力的投入和情感維系。普通用戶可以自由進入直播間觀看直播,但要融入直播間的互動儀式則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情感,花費時間來學習群體符號,成為群體成員。例如在“小朱佩琦”直播間,只有群體成員才能了解朱廣權和李佳琦兩位主播的語言風格,真正理解評論區中的“人間嗩吶”和“國家級段子手”的意涵。由此,情感投入和掌握群體語言符號成為區分“小朱配琦”公益直播間局內人和局外人的隱匿標志。
在互動儀式鏈的理論視角下,互動儀式的形成需要參與者將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對象或共同的活動中,從而形成共同的關注焦點⑦。公益直播間里,主播與用戶的共同關注點在主播和直播內容之間不斷轉換。在“小朱配琦”公益直播中主播與用戶的互動、直播的內容、直播中推介的商品都會成為人們共同關注的對象。例如在直播開播前,央視新聞客戶端、微博、微信等平臺提前預告直播的產品和嘉賓進行預熱,為直播中關注焦點的形成奠定基礎。直播中,用戶通過觀看直播與主播互動,了解產品的產地和品質,參與商品購買,因此,湖北特色農產品成為用戶的關注焦點。直播后,用戶在其他社交媒體平臺繼續關注直播產生的熱點話題,#朱廣權模仿李佳琦##朱廣權累癱了#等延伸話題在直播間外進一步強化了關注點。
用戶對產品的關注可激發其共享的情感體驗,促進用戶積極參與互動儀式,從而形成情緒共振。“小朱配琦”公益直播間的實時交流,讓主播與用戶、用戶與用戶之間催化出共同的情感情緒。用戶之間分享搶貨成功或失敗的體會,調侃評論區中“我為湖北胖三斤”等言論,引發了情感共鳴。這種持續、有節奏的互動儀式使得用戶之間情緒感染和情感連帶愈加強烈,并逐漸結成情感共同體。此外,用戶還將這種情感體驗持續到直播外,他們在社群、論壇中討論直播的商品或者表達對主播的喜愛,激勵其繼續參與下一次直播,推動互動儀式鏈不斷循環。簡言之,在“小朱配琦”公益直播的兩個階段中,群體成員通過與主播、成員間互動與分享,集體情感得到進一步強化,甚至產生群體認同。

從互動儀式鏈的理論視角來看,“小朱配琦”公益直播間的主播與用戶形成了高度的相互關注和情感連帶,并產生了以下四種互動結果。
群體團結有著強大的凝聚力,會促使群體成員產生群體歸屬感和身份認同感,積極投入群體活動?!靶≈炫溏敝辈ラg,將一群志趣和性格相近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穩定的粉絲群體。粉絲群體在直播間里完成從一般用戶到“小朱配琦”鐵桿粉絲的身份之變。用戶們會在身份認同感的激勵下,熱情參與主播在直播間發起的互動。例如,主播推介商品時,其粉絲用戶會把對主播的喜愛轉化成購買行為,以表示對主播的支持。固定的粉絲群也會強化他們的群體身份,當下次互動來臨時,他們仍會積極參與。
主播與用戶之間的信任和情感是不斷累積而形成的,高情感能量會促進用戶持續關注主播。“小朱配琦”直播間,主播與用戶通過技術實現實時互動,彼此之間產生情感聯結,獲得了較高的情感能量。從主播角度來看,參與用戶的點贊、評論會給主播帶來高額的情感回報,累積起來的情感能量會刺激主播們更加熱忱地宣傳湖北等地的農產品。從參與用戶的角度來看,直播營造了一種面對面的在場感和親近感,其發表的評論能得到主播及時、有效的反饋。用戶在沉浸式的互動體驗中,通過情緒感染形成集體興奮、情感共鳴,最后轉化成情感能量。
為保證互動儀式順利進行,互動雙方需理解彼此所處的情境以及能夠運用符號交流。在“小朱配琦”直播間里,伴隨著互動的深入,共同關注的焦點和情感狀態的不斷強化,代表主播符號的“小朱配琦”變成觀看公益直播用戶的群體符號。這種群體符號使得群體成員們在直播結束后,仍會想起之前的互動體驗,促使其觀看新一輪的“小朱配琦”公益直播。
在互動儀式中,群體成員認同群體符號,維護群體的道德準則,防止其所在群體受到侵害。當群體成員有了較為強烈的情感連接后,他們會主動維護群體內部的道德準則?!靶≈炫溏敝辈ブ械牡赖麦w驗體現在兩方面:對于用戶來說,他們會自覺維護直播間的秩序,排斥有關主播的負面評論;對于主播來說,道德體驗表現為他們會給用戶推薦更多物美價廉的商品,在直播間細致展現商品的質量,提供更周到的售后服務等。
通過分析發現,主流媒體公益直播間存在著互動儀式,該互動儀式建立在柯林斯互動儀式鏈理論的基礎上,遵循傳統互動儀式的基本形態,但有所變化。第一,公益直播中的互動場所由具體的物理空間變成了虛擬的網絡空間。第二,公益直播中的互動儀式具有參與的隨意性,用戶可隨時加入或退出互動儀式。第三,公益直播中形成的情感能量較弱。
針對以上主流媒體公益直播間的互動儀式新變化,提出兩點優化建議。首先,要打造鮮明的主持人符號。直播的成功與否與主持人息息相關。在“小朱配琦”直播間,朱廣權、李佳琦將個人特色發揮到極致,用特色鮮明的個人符號有效調動了用戶的交流興趣,增進了用戶之間的黏性。其次,定期舉行線下交流活動,維持情感能量。作為關鍵要素的情感體驗是短暫、虛幻的,但作為結果的情感能量卻可以長期被群體成員共享。線下交流活動將群體成員聚集在同一個物理空間,能讓群體成員更有歸屬感,增強群體團結,強化群體成員先前獲得的情感能量,使其主動進入新一輪直播,進行二次消費。
柯林斯的互動儀式鏈理論為理解主流媒體公益直播帶貨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有利于認識主流媒體公益直播的本質,闡述其內在互動機制。通過分析發現,主流媒體公益直播間中存在隱匿的局外人界限等四個互動要素。這四個要素實現有效整合時,能夠形成群體團結等四種互動結果。但因主流媒體公益直播互動發生在虛擬的網絡社區、互動儀式具有隨意性等特點,導致從互動儀式中獲得的高情感體驗不能長久維持。因此,為了維持公益直播的可持續性,應該重點打造主播的個人特色,注重維護與粉絲用戶的情感聯系,這樣才能讓主流媒體公益直播發揮更大作用,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注釋:
①李修遠.公益助農直播的實踐路徑與價值分析——以三大央媒攜手淘寶直播公益帶貨為例[J].傳媒,2021(10):37-38+40.
②高式英,姚家萬.融媒體背景下主流媒體服務大眾的探索與創新——以央視融媒體公益直播活動為例[J].出版廣角,2021(04):77-79.
③DurkheimE.Theelementaryformsofreligiouslife[M].New York:Free Press,1965:56.
④Goffman E.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M].New York:Anchor Books,1959:17-18.
⑤⑥[美]蘭德爾·柯林斯.互動儀式鏈[M].林聚任,王鵬,寧麗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86-87.
⑦強月新,孫志鵬.互動儀式鏈理論范式下官員直播帶貨現象分析[J].編輯之友,2020(10):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