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文超
(揚州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 揚州 225000)
爆發力表現為力量和速度的乘積又有學者稱之為速度力量。反應了神經因此,肌肉收縮的爆發力又稱為運動功率。爆發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了部分運動的成績,如舉重、跳高、加速跑、跳遠等。
抗阻力量練習和負重蹲起跳練習是目前爆發力練習常見的手段,隨著各種運動項目訓練系統不斷完善傳統的力量與爆發力練習愈發顯得捉襟見肘。
快速伸縮復合式訓練(Plyometrics)是一種有效的發展肌肉的反應力和彈性力量,將機體的速度和力量巧妙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有高效的鍛煉身體爆發力的訓練方法。根據現有的資料顯示已經有不少的學者在文章中認為快速伸縮復合式訓練是能夠明顯有效的提高運動員的速度力量的,但以發表的研究對快速伸縮復合式訓練的效果最終的結果皆有所區別。所以本文分析各項學者所研究的結果后決定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在數據上進行統計分析并且對有關的文獻進行分類分析與評價,探討快速收縮復合式訓練在爆發力練習中是否具有有效提高與鍛煉的效果,并研究此種模式在速度力量中是否存在廣泛推廣以及推進應用的價值。
(1)探索分析的主題內容的類型是快速伸縮復合式訓練對爆發力影響的干預實驗;
(2)研究的對象普通高校不同運動專項(包含足球、籃球、羽毛球、網球、田徑等)的學生。在選取對象前對進行統一的體質測試,選取年齡、身高、體重、訓練年限相近,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的學生;
(3)干預的措施其中A組稱謂實驗組,并且A組選用本文提出的訓練方式。另外一組則將之稱為B組,B組用作與A組相互對比之用,B組選用傳統的正常訓練隊所使用的大眾力量和爆發力訓練方法;
(4)結局指標設定為立定跳遠;
(5)除去部分不符合條件的數據所使用的標準:①刪除掉一些文章內容不明確、列舉信息不清晰、文章的作者通過電話郵箱等一些聯系方式溝通不了的、有一些數據信息不完善不全面的、沒有權限使用以及無法下載至本地的文章文獻;②對于A組B組兩組之間經過運動干預手段而得到的前后數據相對比后得到的結果不明確不清晰的文章文獻;③開會的內容、重點、要點不能全面的了解、摘要和綜述不能清晰獲取的一些會議訪談和采訪;④非中英文文獻;⑤測量結果與納入條件不同文獻;⑥單方面考慮一種或者兩種因素,沒有全面采集多種對實驗能有影響的因素的文章文獻。
用過電腦端口登陸Pm網址、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這些網址搜索本文章的題目,時間限制設置為2021年8月1日。打開上述的網站在搜索框中輸入中國漢字 “快速收縮”、“復合式訓練”、“爆發力訓練”。英文檢索詞包括:Explosive power、Strength training、Fast stretching compownd traing。搜索的方式采用結合的方式進行將主題和自由兩種詞匯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搜索。另外還將搜索到的文章所選取的參考文獻也進行分析調查。在各類相似的網址中的搜索過程本文有代表性的選取Pm網址搜索過程舉例說明。并且將詳細具體的搜索流程與使用的方法制成圖表形式以供參考(見圖1與圖2)。
圖1 PubMed檢索策略
圖2 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
文章和資料的搜索和選取皆為本文作者獨立完成并且將得出的結果進行進一步分析整理與確認并且進行二次復查與核對,遇到存在問題、缺少一部分關鍵信息、資料不完善、思路不清晰是盡量通過文章作者留下的聯系方式與郵箱和作者取得聯系并且和作者討論研究,在得到原作者的補充和解答疑惑后再做深入的研究。在搜索到大量文章后首先確定文章所研究的主要方向再閱讀文章的摘要。這一步就能排除一部分與本文研究不相符合的文獻。之后再做進一步的閱讀與分析,對全文進行精讀,最后確定是否要選取此篇文章。文章文獻資料選取的主要內容包括有:(1)發表的雜志名稱、文章主題、作者、發表時間、主要研究方向;(2)文獻中研究對象的特征,包括研究對象的專項、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健康程度;(3)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手段和對比的種類;(4)偏倚風險的評價類型與指標;(5)選取的關鍵性指標前后的變化數據。
運用隨機對照實驗系統誤差調和方法工具評價所選擇的文章的系統誤差調。
本文經過科學的篩選后最終 選取使用兩種不同的數據統計分析軟件共同進行元分析(選取的軟件分別為一致性檢驗軟件Review Manager3.5和Stata數據管理統計繪圖軟件15.0)。數據計算計量指標的比值比為位效應指標,測定數據本文選取了標準化均數差作為最終的效應指標,所有數據結果都取其最終預估值和95%CI。最終選取的眾多文獻其結論間的不同之處,各作者不同的觀點都使用特有的X2方式來進行分析并得出分析結果。另一方面,將I2結合在一起,定量地評價了異質性。在結果之間沒有統計不均勻性的情況下,元分析采用了固定效果模型。在研究結果的統計不均勻性的情況下,進一步研究了不均勻性,在排除顯著的臨床不均勻性的情況下,使用分組或靈敏度分析,或僅使用描述分析。其中α設置為5%。
經過第一步的網站初步篩查與遴選確定了有關于本文研究方向的論文與研究有479篇文獻資料,然后作者進行進一步分析整理和深入閱讀研究后逐步篩選提優留下了與本文研究主題最為符合相近的9篇文獻文章與資料遴選的中途與結果情況明細進行了統計與排列詳情見下文圖3
圖3 快速收縮復合訓練與傳統力量與爆發力訓練
最終選取的九個研究的共同點見表1,系統誤差調和結果見表2。
表1 最終選取的九個研究的共同點
表2 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評價結果
參與分析統計的有九篇文獻。隨機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顯示,快速收縮復合式訓練對爆發力的影響效果好于傳統力量和爆發力練習。 [SMD=9.00,95%CI(6.64,11.37),p<0.00001]。
本研究分析結果發現快速收縮復合式訓練與傳統的負重抗阻訓練相比,對運動員下肢爆發力的影響更為顯著。近期的相關研究[-]顯示,快速伸縮復合訓練的方法和傳統的負重抗阻訓練都能夠有效發展爆發力。與本次研究的結果一致。亞組分析結果顯示:較長的快速收縮復合式訓練周期的訓練效果要明顯的由于短期的訓練效果,隨著訓練周期的拉長,快速收縮復合訓練與傳統力量和爆發力練習相比對運動員下肢爆發力的影響更加顯著。快速伸縮復合訓練中所選擇的練習方式,包含了離心收縮以及向心收縮階段,在大量的練習過后,離心向向心收縮的過渡時間變短,肌肉彈性勢能儲備的越多,下肢爆發力便會越強,立定跳遠的成績也就隨之得到了提高。快速伸縮復合訓練的同時,神經對肌肉的調控能力同樣得到增強,提高了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為調動更多的肌纖維事先建立傳輸通道,縮短了肌肉快速收縮的時間。綜合以上原因,運動員立定跳遠的成績在快速伸縮復合訓練的影響下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