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恒西
大蒜具有生產周期長、自然與市場風險高、需求彈性小而生產彈性大等特點。 大蒜產業資產積累加速、生產周期投入量加大、產業鏈延長速度加快,小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種植收入增長的期望值提高。 這些都對大蒜保險服務能力提升、運行機制優化、保障作用發揮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來,開封市充分借鑒其他省市特色農業保險運行經驗,以推進大蒜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為宗旨, 由中原農業保險先行先試,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愿、協同推進的原則,實行政策性扶持與商業化運作相結合,逐步運營大蒜種植收入保險并著力提高覆蓋率(保險廣度)、滲透率(保障深度), 不斷健全自然與市場風險防控體系,持續探索信息化的內控管理和規范化的運行模式,由保生產向保全產業鏈條升級,由保風險向全金融服務擴展,注重提供產量保底(1 000 kg/667 m2)、價格托底(3 元/kg)、收入兜底(3 000 元/667 m2)的風險保障(表1),有力有序推進便捷、合規運行,積累事前風險預警、事中補救減損、事后救災理賠的經驗,創新保險賠付資金與政府救災資金協同運用模式, 推進政府、中原農業保險、投保主體共贏,力爭保障水平更高、保障范圍更大、保險責任更全、保險效率更高,推進保障網越織越密、越鋪越廣。

表1 開封市大蒜種植收入保險一覽(縣區上報)

成立大蒜保險工作推進小組,明確責任分工。 其中,財政部門負責落實保費補貼和獎補資金等政策;發展改革部門負責調查監測大蒜成本、產量、收入基礎數據;農業農村部門負責協助中原農險做好投保、承保、查勘、定損、理賠、 回訪等業務技能培訓、提供必要的專業損失鑒定、 核定;金融部門負責推進授信應授盡授,構建“政銀保擔(企)”合作模式,提供“保單貸”“助農貸”等服務;銀保監部門負責對中原農業保險從合規經營、 服務管理、內部控制、專項資金申報等方面實時監測和全流程監管,依法依規查處騙取、套取保險行為,實行失信聯合懲戒;氣象部門提供自然災害預警預報;應急管理部門負責提供救災減災服務等。
在保險期間,由于責任免除之外的一切原因造成實際單產低于保障的平均單產,或者銷售價格低于保障的平均價格,導致投保主體的種植收入損失,中原農險按照政策規定標準收取保費的,按照特事特辦、急事先辦原則,集中調配力量、建立綠色通道、簡化理賠流程、提高理賠效率,按照定損原則、程序和標準出險查勘和定損理賠,按照保險合同約定在保額限額內賠付。
執行惠農政策、 承保情況、理賠結果、服務標準、監管要求“五公開”,落實收費、憑證、驗標、定損、理賠“五到戶”,強調合規性、系統性、審慎性、可操作性“四性”,做到不騙投、不脅投、不限投、不惜賠、不粗賠、不拖賠“六不”,確保價格、收入、供給“三穩定”。

對 50 畝(3.33 hm2)以上的投保主體, 提供無人機植保、農情監測、氣象預警等全方位增值服務;實行“無賠款優待”等措施,對本保險期間無賠款的投保主體,在下一保險期間給予一定的保費減免或費率下調政策,具體標準由中原農險會同市、縣區財政部門根據投保規模等方面會商確定。
市、縣區農業農村部門按照預算績效管理相關規定,加強專項資金績效管理,實施預算執行績效監控,按照要求開展績效自評;財政部門在農業農村部門績效評價基礎上開展績效再評價,將績效評價結果與改進預算管理和安排年度預算資金相銜接,實現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
財政補貼政策有待優化、激勵導向性不足。僅僅采用保費補貼、獎補資金,缺乏經營管理補貼、再保險補貼、培訓補貼和產品開發補貼等支持形式。
內控機制約束不夠有力、承保理賠檔案不夠完整、科技手段應用不夠突出;經營模式有待創新,承保廣度、產品寬度、保障深度不夠顯著。
投保率、獲得感、滿意度與心理預期存在落差、反差、逆差,成本衡量、利益取舍后“不解渴、不解憂”,有“逆選擇”等傾向。
由于大蒜保險保費較高,如果單純以市、縣區財政保費補貼模式開展覆蓋全市的大蒜保險,市、縣區財政壓力較大。 建議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等部門牽頭擬定方案,中原農險發揮自身平臺優勢, 配合協調省財政廳、農業農村廳等相關部門,爭取將大蒜保險由地方特色農產品省財政獎補范圍納入到省級財政農業保險補貼范圍(建議省、市、縣區、投保主體保費比例按照40%、15%、15%、30%或 50%、15%、15%、20%開展),或將省財政對市、縣區財政擬到位保費的獎補比例由30%提高到50%,降低投保主體及市、 縣區財政負擔。

一是強調職業化。堅持職業操守、行為規范,提高全員職業化水平、專業化能力,實現精細化管理和服務。 二是注重規范化,推進客戶信息(投保方式、投保告知等)、標的信息(位置、數量、權屬等)、承保信息(投保清單、驗標影像、公示材料等承保要件以及保費金額、 保險金額、保險費率、 保險期間等承保條件)規范、準確、完整、真實,推進內控制度結構上成體系、內容上相銜接、程序上更嚴密、約束上更嚴格。 三是著力精準化,通過大數據、AI 和“3S”技術等,推進承保、驗標、查勘、定損全流程科學精準高效, 完善按圖作業、按標管理模式,為精算定價、業務監管、增值服務提供依據,著力有報必接、有損必核、早賠快賠、預賠直賠、應賠盡賠。 四是突出數字化,整合財政、農業農村、銀保監、金融、發展改革、氣象、應急管理等部門數據,加快共建共享的受理可回放、 信息可查詢、災情可確認、責任可追溯的監管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動態掌握標的情況, 建立電子化承保檔案,采取“一卡通”銀行轉賬方式,開展一站式、一網通辦理理賠結算。
創新政策體系,實現農業補貼“造血”、涉農信貸“補血”和大蒜保險“活血”有機聯動;健全制度體系,完善多方參與、多層分散的大災風險分散機制;拓展保險品類,圍繞“增品、擴面、提標”的總要求,開發原產地品質保證保險、產品質量保證保險,不斷提高承保廣度、產品寬度、保障深度;完善保費分擔辦法,實行差別化補貼, 向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返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傾斜;建立保險條款、保額和費率精準擬定、動態調整機制,創新發展“基本險+商業險+附加險”多層次保障體系,探索構建“產量保障+收入保障+品質保障”綜合化服務體系,力爭大蒜保險深度(保費占大蒜產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1%以上,保險密度(保費占大蒜從業人員比重)達到500 元以上。
一是利用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把期貨價格作為大蒜的目標價格和理賠價格依據;二是利用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功能,把期貨作為大蒜價格下跌風險分散的工具。為投保主體提高公開、連續、透明的價格信號和有效的風險管控工具,為產業穩健發展和投保主體持續增收“解燃眉之急,消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