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青穎 余沖 翟長紅
摘要:本文將從生態文學視角,以《了不起的蓋茨比》為文本,通過“美國夢”與“中國夢”的對比,探究“中國夢”的時代意義。
關鍵詞:《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國夢;美國夢
1.前言
生態文學的審美和品德關懷主要在自然、宇宙、生命體系和生命逆境中有所體現。其目標是以主張人與自然連結協調,從而觸及詩之美與自由彼此共存的文學境地。自然和精神生態的現代危機引發了文藝界的生態意識,這是一種通過人類深刻自省而獲得的對自我良知的清理,凝結了生態智慧的現代理性精神。
本文從生態文學視角解析《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美國夢”,并將之與“中國夢”進行對比,希冀能為“中國夢”的實現尋求實踐路徑。
2.生態文學理論下《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美國夢”
從生態文學的角度,我們可以從自然生態文明、精神生態文明和社會生態文明三個維度來分析《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美國夢”。
2.1自然生態文明
20世紀初,美國工業革命無疑收獲了經濟上的繁榮,但與此同時迅猛興起的交通、礦業及汽車制造業等也帶來了負面影響,其中之一便是工業垃圾打破了環境的原始自然美。作者菲茨杰拉德以隱喻修辭和樸實筆觸對“灰燼谷”進行了活潑又形象的描寫。那時候,機械制造業的突起帶來大量廢灰廢氣,這里的“灰燼”即是產業垃圾和產業污染的代名詞。“淡灰色的人”是指在灰燼谷工作的工人,他們在“骯臟的小河”般惡劣的環境中工作,已然無法辨出人形。對自然的瘋狂掠奪,對人性的殘忍扼殺終究注定了自然生態文明失衡的悲劇。
2.2精神生態文明
“精神生態”以人類內部的情感和精神為研究切入點,發現人類的生存極限是建立在生命根本之上的,且容納了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多方面的價值判斷。主角蓋茨比出生于西部的小農村,服兵役退伍后獨自闖蕩于東部大城市,那“人間天堂”般的大都市承載了他的金錢夢和愛情夢??蛇@里處處彌散著資本和利益的欲望,未諳世事且對險惡現實缺乏預判的蓋茨比還是做起了販賣私酒的勾當,一夜暴富最終也未能逃脫被人謀害慘死的命運。消費主義社會中的精神虛空與荒蕪感成了一種"社會病",而這名為"孤獨與空虛"的病毒不僅腐蝕著個人的靈魂,更加害著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
2.3社會生態文明
20世紀的20年代彌漫著發展經濟、追求物質、玩世不恭的思潮。人們無節制的金錢名利渴求欲強烈沖擊著勤儉、自律、禁欲的傳統價值觀,進而使整個社會信仰丟失。富家子弟湯姆的出軌行為幾乎是人盡皆知,但他的朋友尼克和喬丹對此選擇視而不見,并且也在半真半假地參與曖昧游戲。在菲茨杰拉德筆下,時代倫理風氣的污濁和人與人關系的冷漠正反映了社會生態文明的失衡
3.“美國夢”與“中國夢”的對比
3.1指導思想不同
"美國夢"表征含義的背后則是最高程度的個人自由發展和最大程度的物質財富積累,經濟財富的多少成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美國夢"有著深厚的思想基礎,16世紀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人本主義社會思潮使人從宗教和騎士榮譽的迷夢里掙脫出來,強調以人為本,人應該充分追求財富與權利。
"中國夢"既是中華兒女作為整體的夢,也同樣是每個生活在中華土地上的普通人們的夢;它最偉大之處就是,它的根本目的是實現整體的繁榮富強的同時帶動人們作為個體的發展,而不是過分去強調個人權利與否,其本質是一個強國夢。它更多考慮的是整體的利益和共同富裕。
3.2歷史背景不同
菲茨杰拉德書中所描述的20年代的美國,正位于新舊交匯的歷史轉折點之一,剛實現由農業國到工業國的轉變,同時,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由于獨特的地理優勢免受戰爭摧殘,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其次,當時實行的經濟政策也偏向可以用"自由放任"四個字來概括的整體導向,鼓勵讓市場本身作為“看不見的手”去調控整體經濟和微觀環境,而非全由政府干預,這樣人們在相對自由的環境下發展經濟,經濟形勢向好發展,為"美國夢"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中國夢"是歷史的沉淀,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各民主黨派相互依存,共同發展,法律、制度也在不斷完善,充分保障人民的權利;國際上中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與世界許多國家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關系,在國際上贏得了許多贊譽;經濟上中國順應全球化發展趨勢,與世界多國達成經濟合作;思想、科技、教育文化都不斷成熟,緊抓文化這一國家軟實力,加強文化建設,培養更多人才。
3.3實現途徑不同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體現的"美國夢"只表現在物質上,菲茨杰拉德就曾經這樣滿含戲謔又不失深刻地描述這個時期: “It was an age of miracles, it was an age of art, it was an age of excess, and is was an age of satire”。當時的美國人民看到了經濟發展的好態勢,都相信可以用自己的雙手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去追求財富與權利,崇尚享樂,利己與拜金一覽無余,甚至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读瞬黄鸬纳w茨比》中,主人公尼克·卡羅威在驅車去往紐約的途中,總是免不了要路過一個懸掛著“巨眼”廣告牌的"灰谷地",滿地都是灰燼,這其實就是由于當時工業蓬勃發展,對煤炭的需求較大,灰谷就成了人們傾倒煤渣的地方。從生態文學的視角來看,"美國夢"的實現過程忽略了生態這一理念,自然生態坍塌。
"中國夢"的實現是以制度為支撐的,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的現有正確道路,要弘揚中國的優秀精神,以期能夠更好地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夢"的實現不可能是依靠“救世主”或者哪一個人的奮斗就能達成的,它必須要凝聚中華兒女全體團結起來的力量,在把中國夢變為現實的偉大歷史征程中,不能放松對生態文明的重視和建設,應該從始至終把生態文明的推進作為發展的指向標和警報器,以保護自然環境為前提。
4.結語
從生態文明角度看《了不起的蓋茨比》,借"美國夢"之鑒,行"中國夢"之路。在追尋"中國夢"的過程中,遵循人與自然是伙伴關系的原則,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之間的密切關系以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只有建立起精神生態文明和自然生態文明雙重屏障,才能助力“中國夢”的早日實現!
參考文獻
[1]吳嬌嬌. 生態批評視野下解讀《了不起的蓋茨比》[J].語文建設,2016(3).
[2]范曉航. 喧嘩與騷動背后的危機與拯救——精神生態視域下《了不起的蓋茨比》之解析[J].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6).
[3]楊梅. 淺析《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生態坍塌[J]. 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3).
作者簡介:
朱青穎(2001.10---)女,湖北荊州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文學與翻譯
余沖(2001.2---)男,湖北宜昌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文學與翻譯
翟長紅(1978.9—),女,河南新鄉人,副教授,碩導。研究方向:文化與翻譯。
基金項目:本文為2021武漢輕工大學大學生校科研項目“生態文學視角下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以‘美國夢’之鑒,行‘中國夢’之路”(xsky2021236)和2020年湖北省哲學社科一般項目“‘超文本’”視閾下新聞翻譯中‘折射’現象研究”(編號:20Y096)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