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濤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深,公路和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也日益加快,這就對道路橋梁的施工技術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但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時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質量問題,若不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加以預防與控制,往往難以滿足使用要求。
關鍵詞:道路橋梁技術問題;應對方法
1道路橋梁施工質量要求
1.1 確保路基路面的強度
路基、路面的強度主要是指其抵抗外力破壞的基本能力。在道橋施工中,路基、路面的強度大小是能否適應車輛荷載評判的重要指標之一,只有當路基路面的強度符合要求時,才不會對工程的質量和竣工后車輛 通行造成負面影響,更不會由于強度不夠的安全性隱患而引發較嚴重的 交通安全事故。道橋施工在路基路面的強度方面的要求,主要是對路基、路面變形程度的控制,必須盡最大可能地減少變形程度。若變形較小,則不會對工程質量和交通安全造成不良影響;若變形嚴重,超過了允許的 范圍,就會直接影響工程質量和交通安全。因此,在道橋施工中,路基路 面的強度必須符合施工要求,有效地控制變形。
1.2 確保路基路面的平整度
道橋施工時,路面的平整度是檢測道橋工程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路面平整度對交通安全有著直接的影響,如果路基路面的施工控制不到位,路面的平整度不符合要求,就會使在上面行駛車輛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下降,使行駛速度變慢,高低不平的路面極其容易使車輛的磨損加劇,影響車輛的正常使用壽命。
1.3 確保路基的穩定性和路面的壓實度
路基的穩定性是確保整個道橋工程質量的基礎。若是路基不穩,輕則造成路面下沉,平整度降低,縫隙增加,影響交通速度、安全度和舒適度的下降,重則引發道路橋梁坍塌。因此,道橋建設中確保路基的穩定性非常重要,具有基礎性的決定作用。若路基路面的壓實度不夠,就會直接影響道橋路基的強度、路面的平整度和整個路基的穩定性。因此,確保道橋路基路面壓實度也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重要要求。
2 道路橋梁常見問題
2.1 橋梁常見問題
橋梁常見問題主要有三個,分別是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同 的問題、梁柱節點箍筋施工問題、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問題。
2.1.1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同的問題
根據設計原則在設計鋼筋混凝土框架時,為了保證“強柱弱梁”的要求,梁板混凝土的等級強度一般都低于柱混凝土的強度,根據建筑物高度的不同,兩者強度的差別也會不一樣,但這樣在實際施工中會出現問題。一般在對框架進行施工時,會對柱和梁板分開進行澆筑,也就是節點區采取的混凝土澆筑強度和梁板混凝土強度相同。如果同柱同時澆筑,可能會出現與規范規定不符合的混凝土施工縫,比如,和梁板一起澆筑,會出現節點“夾層”,出現施工質量問題,而低節點區進行單獨澆筑,會導致梁板分隔困難、供應量少等問題的出現。
2.1.2 梁柱節點箍筋施工問題
在對梁柱施工過程中,梁柱的主要問題在于其結構復雜,節點區鋼筋較多,且在柱縱向鋼筋內部有梁的縱向受力鋼筋,并呈井子形交叉,在施工時對其進行箍筋捆綁會遇到困難。另一方面,在對框架結構進行施工時,一般的方法是先安裝梁板模板,再進行梁鋼筋的綁扎安裝,然后再整體沉梁,但這樣操作會導致梁柱節點區出現問題,如不放、少放或者放置雜亂,為節點區的質量安全埋下隱患。
2.1.3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問題
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很難做到根據設計要求和規范保證混凝土的施工厚度,而在對高層建筑施工時,會因為柱箍筋間距大,肢數多,直徑大,導致加工難度增大,而在對箍筋進行安裝時,內外部分一般都是部分內凹,部分外凸,很難很好的重疊,而由于箍筋外凸,模板無法正常安裝,所以,很多施工單位在制作箍筋時,會刻意將箍筋的尺寸做的比實際尺寸小,導致柱 縱筋保護層偏大。
2.2 道路常見問題
道路常見問題主要有四個方面,分別是路面不平整、基層的不平整、路基不均勻沉降、路面接縫對路面平整度的影響。
2.2.1 地基不均勻沉降。
道路工程中常見的問題主要是道路地基不均勻沉降。特別是軟土地基出現空隙率大、流動性強、含水量高等顯著特點,如果道路施工過程中出現了這些問題但是卻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就可能導致路基密實度不夠,達不到道路工程壓實度的要求,如果出現行車負荷大等因素時,地基容易出現不均勻沉降問題,道路表面可能會有裂縫出現。導致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前期對工程的勘測及設計工作沒有做到位,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軟地基施工處理技術不科學。
2.2.2 路面不平整
路面不平整主要是由于瀝青、破浪不均形成油壟,在車輛 的不斷碾壓下出現高低不平的現象,面層比較薄,面層和基層 的粘結比較差,都容易出現坑槽、基層局部強度不足等情況。
2.2.3 基層不平整
即使路面攤鋪平整,但是基層不平整,在壓實后路面也還是會不平整。一般對瀝青路面而言,基層頂面的平整度偏差允許在10mm的范圍內,在攤鋪機對路面進行作業后,雖然混凝料的表面被攤平了,但是由于存在10mm的偏差,在壓實后還會出現低洼問題。
2.2.4 路面接縫對路面平整度的影響
一般接縫可分為縱向接縫和橫向接縫,如果接縫處理的不夠好,結合強度不夠,壓實不夠,會導致接縫處出現下凹或者凸起,直接對路面的平整造成影響。
3 道路橋梁技術問題的應對方法
3.1把好橋梁用混凝土的質量關
現在就材料的選擇上大多采用的是商品混凝土,為了確保材料的質量,我們應該經常性的對商混凝土原材料進行監控,確保進場商混凝土的質量滿足標準和施工要求,有效地控制水泥用量、水灰比、度等級、混凝土塌落度。
3.2 重視混凝土結構裂縫的防治設計
結合相關規定和標準的要求,以加強水平防縮鋼筋和箍筋在控制裂縫中的作用為設計的重點,現行的《橋規》提高了水平防收縮鋼筋的配筋率和箍筋間距的規定,其指標都比老橋規有所提高,如此一來能夠有效 地防止和控制收縮裂縫。
3.3 有效減少并避免溫度裂縫
對于大體積、大面積混凝土施工中,應重視養護措施的采用,實時監測,必須確保混凝土內外溫差小于等于25度;避免混凝土養護不周,時干時濕,造成混凝土產生裂縫。
3.4 強化路橋過渡段施工質量控制
臺后填筑方面,在路面工程施工中,應盡量保持搭板和橋面上的面 層結構和厚度相一致,有效地避免形成沉降差。地基處理方面,在目前國 內在軟基處理工藝較多且都比較成熟,在施工處理時,我們應該綜合考慮各種處理工藝的優缺點,結合工程地基的具體情況和工程的要求進行選擇,按照要求改善地基的性能,促使其承載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有效減 少沉降并縮小橋臺與路堤的沉降差。臺背排水方面,在具體的工程施工中,應結合考慮臺背填料類型、降雨資料,還有滲水量等諸多因素對排水方式進行合理的選擇,確保臺后填料的水分被盡可能地疏干。臺背回填土方面,最好能與相鄰路基同體施工,如果同體施工條件實在無法滿足,切忌直上直下填筑臺背填土,那么必須采用倒臺階施工方式,逐層加寬至少10cm。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道路橋梁是一項巨大、復雜的工程,只有解決好了道路橋梁的技術問題,才能使道路橋梁的質量得到保障,確保行車安全,使道路使用壽命得到延長。
參考文獻:
[1]閆兵,王濤.道路橋梁工程的常見病害與施工處理技術[J].交通建設與管理,2014,22:197~199.
[2]焦龍,楊琪,馬鵬飛.道路橋梁施工中常見的技術問題分析[J].江蘇科技信息,2015,09:38~39.
[3]王欽勝.道路橋梁施工常見的技術問題及應對措施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22:153~154.
[4]丘嘉裕.道路橋梁施工的常見問題及質量檢測技術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6,09: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