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 李浩 王涵
摘要:市政道路在經濟發展、民眾日常生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市政道路安全運行關系到社會穩定和民眾安全,市政道路質量和軟基處理合理性緊密相關。文本首先分析了市政道路軟基特點以及常見危害,從施工準備、施工過程、施工質量保障三方面闡述了清淤回填施工技術在市政道路軟基中的實際應用,希望對市政道路質量提升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市政道路;軟土地基;清淤回填;施工技術
軟土具有的承載力較低,軟土上修筑道路會降低整個路基的穩定性與強度,同時降低面層與基層使用壽命,導致道路容易出現多種病害。但由于我國軟土分布區域較廣,市政道路修建中難以避開所有軟土區域,倘若道路施工中未能妥當處理軟基,在后期使用中可能會發生沉降變形,影響交通運輸安全以及道路正常使用。因此,實際施工中應采取清淤回填技術清理軟基中的土壤含水量,提高路基穩定性,避免軟基因為車輛荷載的多次反復碾壓,降低軟基強度,造成路面出現下沉、開裂、塌陷等問題。
1 市政道路軟基特點及危害
1.1軟基特點
軟基是市政道路施工中常見的一種土層結構,相較于其他地基結構,軟基特點較為鮮明:其一,因為軟基具有較長的沖刷過渡時間,斷面、硬度以及壓縮程度皆比較高。其二,軟基通常具有較豐富含水量,所以市政道路通常選擇高凸起位置施工,促使軟基內部水向外膨脹[1],軟基具有較大間隙,容易出現細孔滲漏。其三,市政道路施工所用材料大部分是水泥和碎石等,冷熱天氣交替、雨水積存等都可能導致材料腐蝕,道路使用中的大量荷載容易引起路面裂縫等。
1.2軟基危害
軟基在降雨影響下極易發生沉降,小面積沉降會影響行車舒適度,大面積沉降可能影響建筑物傾斜度,嚴重時可能發生路面塌陷。另外,由于軟基穩定性不夠良好,軟基含水量會隨著降水量增加而增多,倘若含水量超過一定程度,會大大減小道路承載力,影響行車與行人安全性。
2 市政道路軟基清淤回填技術施工要點
2.1施工準備
首先,勘察測量。清淤回填前應對施工現場進行詳細勘察測量,測量水準點,在道路中樁與邊樁展開放樣,勘察與測量縱斷面與原地面高程。同時,采用專業測探儀器勘察測量軟基深度。
其次,場地清理。采用機械將施工現場周邊區域的雜草、碎石等徹底清理。
最后,準備施工設備和回填材料。使用推土機進行施工場地清理,輔助使用挖掘機,壓實時可使用機械能不大的小型氣夯機。所選取的回填材料質量直接關系到回填質量,根據檢測結果選擇合適的回填材料,確保回填材料和級配與粒徑高度匹配,同時應提前設計材料運輸路線。
2.2施工過程
首先,清淤施工。采用機械設備挖掘與清理軟基中的所有軟土與淤泥,根據設計清淤深度確定淤泥清理范圍,清淤結束后檢測軟基地基承載力。
其次,施作碎石盲溝。清淤完成后需平整道路基底,借助再次放樣選取合適的盲溝位置,開挖臨時水溝排除含水量較多位置的水分,可增加水溝的深度與寬度,實現更徹底排水,排水后再次檢測軟基情況,合格后方可換填碎石材料。
第三,回填攤鋪。將提前準備好的回填材料通過機械應用“進占式”方法攤鋪[2],基于提前計算好的層鋪厚度使用推土機等機械進行推開和整平,在松鋪鋪層上傾倒回填料,借助推土機均勻向前推進回填料,保證料層結構的穩定性與均勻性。倘若回填料攤鋪時存在粗細料不均勻或是凹凸不平問題,可由人工輔助機械鋪灑細料,確保攤鋪層的平整性。另外,攤鋪時應在回填路段設置相應的橫坡與縱坡度,應將小粒徑碎石鋪灑在第一層與第二層的布局位置,實現兩層的分層找平,找平基本厚度范圍大概在15~200cm[3]。
最后,壓實處理。應用重型振動式壓路機完成壓實工作,遵循從中間到兩邊的碾壓順序,倘若碾壓時發現局部存在不平整問題,需提前由人工修補不平整,平整后展開二次強振,前后銜接段重疊量維持在100~150cm,錯半輪來回一遍為一次碾壓,橫向接頭通常重疊1/3輪跡[4]。實現均勻碾壓,避免碾壓中遺漏死角,強振碾壓在5次以上,沉降量小于0.2cm,驗收合格后即可。
2.3施工保障
其一,選擇合理壓實工藝參數。壓實時間、沉降差、松鋪厚度是壓實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應根據相關規定選擇符合粒徑與強度要求的石料,通過逐層壓實到頂面,提升石塊穩定性。壓實次數達到規定次數,且壓實后肉眼難以發現明顯壓路機輪跡,石塊表面平整、排布緊密,沒有出現粗細料分離情況,振壓最后兩次的沉降差平均值不超過0.2cm,則可認定壓實度和規定相符;如果沉降差超過0.2cm,需要增多壓實次數。壓實時發生彈簧狀況位置要第一時間對應處理,重新壓實。壓實前,檢查松鋪平整度與厚度,平整度偏差不超過5cm,超過位置實行人工修補。
其二,選擇高質量回填料。所選取的回填料層厚應在20cm之內,粒徑應在50cm之內,如果填料過大,可應用人工鐵錘進行分解處理,棄用粒徑與層厚過大且不能解體的石料。松鋪厚度范圍大概在46~50cm,如果松鋪厚度過大,多次碾壓可能也難以符合沉降差要求,且極易出現彈簧。
其三,壓實控制。壓路機靜壓速度、碾壓行駛速度、工作激振頻率都應符合工程實際狀況,確保壓實效果以及表面平整度。壓路機壓實前應先靜壓一次,人工平整處理路基填筑后,采取壓路機重復碾壓,做好壓實次數記錄,機械碾壓同時輔助人工處理,人工主要找平處理路基凹凸不平處。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市政道路施工中應重視軟基處理,通過降低軟基含水量、提升軟基穩定性保證道路質量與安全性。施工企業在市政道路實際施工中,應結合施工現場狀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方案中選取技術性與經濟性的軟基處理技術,兼顧道路施工進度、施工質量與工程造價。軟基施工中選擇合適機械設備、回填材料,根據道路軟基檢測結果確定合理壓實度和松鋪厚度,促使軟基施工質量符合技術要求,延長道路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1]何星華.探討市政道路工程軟基清淤回填的施工技術要點[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1(16):1249.199.
[2]李曉琳.公路軟基清淤回填的施工技術[J].廣東建材,2015(6):57-58,59.
[3]胡珊,王晨.公路軟基清淤回填處理技術分析[J].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2014(9):29-29.
[4]沈慧,王勇.路基清淤換填施工工藝與實踐[J].四川水泥,2015(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