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陽
摘要:城市社區管理是我國現代化城市發展的重要基石,其管理體制的創新以及完善需要建立在現代化治理的前提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城市社區現代化管理體系進一步發展的論述。于是本文就社區服務者定義、社會組織以及社區機會在發展渠道、工作體系以及職業定位開展了更進一步的探究,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策略,有助于促進我國城市基層社區的進步以及現代化治理體系的不斷完善。
關鍵詞:社會治理;社區管理;完善思考;
從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起,我國經濟體制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在這場偉大的改革中,我國民眾也體驗到了巨大的滿足感,同時也經受住了改革所帶來的考驗。改革開放促使著我國社會結構體系與經濟體系的變革,鐵飯碗的單位人轉變成下海浪潮的社會人;計劃經濟轉化成市場經濟。隨著現代化發展的進程的加速,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各行業領域的進步提供了先進的信息技術,但同時也刺激了兩極分化,從而為處理復雜多樣的社會問題帶來了重重困難。
一、社區事務中政府職責權限的新定位
當地政府部門在城市基本社區管理中的職責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詳細的闡述:
首先,利用相關的發展方針以及政策來引導、規范社區的管理發展。政府部門利用自身的職責的優勢可以制定利于社區經濟進步的福利政策、發展政策以及市場經濟改革的方針,從而為社區的現代化治理提供和諧的環境。
其次,投入利于社會治理的發展資源。從城市社區未來發展的方向來看,社區管理向著多面性的方向發展,目前我國城市社區治理資源的途徑主要還是依靠政府的投入。其具體方法可以參考國外的優秀經驗,用“發展基金”的方式對社區管理進行統籌安排,制定完善的基金使用規范,建立嚴格的、健全的基金收益以及使用的評價制度。
最后,實行間接的管理模式。隨著現代化社會中各行業的迅速發展,政府部門也在積極的探究管理模式的改革以及創新,“小政府”、“大社會”以及“強政府”的理念是當下我國政府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以及方向。也就是說政府部門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對城市社區的治理工作,但政府依然是社區管理的主導者,所以政府部門可以用過規范以及培養社區治理主體的方式來對社區實行間接管理的模式,從而引導社區管理實現現代化治理的目標。
在城市基礎社區的管理中將當地政府的權限再重新定義,實質上是糾正傳統的社區居委會與政府部門在社區管理中的交叉錯位的情況,而對自身的權責進行重新定位,使政府部門能夠明確的了解自身應該承擔的職責,創新以及完善城市社區的管理體系,全力支持居委會各項服務內容,有效的降低社區居委會繁重的工作量。在實施城市社區管理的過程中,要始終貫徹“權隨責走”以及“ 費隨事轉”的政策,當必要時由社區居委會以及政府部門向需要資金支持的群眾發放資金。作為對居民精神以及物質層面管理的基層組織,應不斷地加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服務的意識。嚴格按照我國的“居委會組織法”相關規定開展社區管理,有嚴厲拒絕超出自身職責且違反法律規定的行政命令以及任務的權利,不擔負自身工作之外的非法任務以及工作負擔。有助于社區管理跳出行政管理的范疇,充分發揮自主治理的權利,以及監督的職責,從而將全身心的投入到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二、促進社區社會組織發展
(一)社區組織及社區服務向專業管理趨勢發展
社區服務屬于社會服務行業的一種,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景下的服務產業,符合行業運行規律以及發展特點的要求而開展的面向城市社區居民的管理方式。其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內容:首先是構建具有地方性特色的管理部門。新時代快速發展的趨勢下,社區服務的范圍也逐漸增大。為了加強對社區組織的高效管理以及監督的力度,除了社區組織的直接上司民政部門的管理之外,我國很多城市都對社區居委會、街道辦事處等都制定了專業的管理部門,比如上海市以街道辦事處為基礎建立的服務中心,廣州則在社區居委會上建立了服務管理站,這也是我國城市社區管理的發展的服務方向。其次是制定健全的、多方面的認證體制,以此來為社區的服務以及管理提供順利實行的有利保障。比如制定社區服務退出、社區服務監督、社區服務優惠制度、社區服務準入制度、社會服務資質認證標準等。從而使繁雜的社區服務工作能夠有章可依、有法可循。
(二)促進社區社會化公共服務
改善以及創新供給公共服務的形式,政府以及其他權力部門要轉變原有的直接提供資金支持的方式,要結合社區服務的實際情況再以專項經費的由頭向社區組織進行劃撥,積極響應民政部提出的合同管理以及項目管理的工作體制以及管理觀念,促進社區組織獨立性的提升。也就意味著社區組織不再被動的等待,而是以獨立的個體參與公共服務項目的競投等,同時為社區居民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在“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社區管理工作的意見”中已經有明確的規定:為了實現社會化公共服務,政府部門就要利用項目管理以及購買服務等現代化的手段來激發社會組織積極加入到對城市社區的基礎管理中。社會組織在政府部門處獲得資金自助以及支持的方式,就是通過向政府販賣自身的服務以及相關產品的方式。政府要明確要實行購買產品以及服務的性質范圍,而后通過公平的招標的形式,同時制定嚴格的招標制度以及流程規范。使社會組織之間形成良性競爭的利益關系,采取優勝劣汰、公平競爭的形式,從而使城市社區現代化治理的效率得到提升,資金得到最大化的開發。
三、加強社會工作者的職業水平
城市社區服務對象比較廣泛,不僅包括社會特困人群、優撫人群、青少年、殘疾人以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福利性質的社會服務,又包括為普通社區群眾提供心理、法律、衛生以及生活等的便民性質的社會服務。與此同時不僅有涉及失業人員、離退休人員以及企事業單位職工的就業以及保障性質的社會服務。還有其他性質的社會服務內容。這些內容中有很多都是專業性較強的內容,因此就需要社區組織的服務人員本身的全面素養水平比較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強化社區服務人員的專業素養水平。
一是社區組織要定期的對內部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并以此來提升內部人員的職業能力以及水平,同時還要積極的同勞動部門以及民政部門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以便能夠獲得更加豐厚的培訓資源。除此之外還可以借鑒國外的成功案例和汲取國外的成功經驗,推行職務晉升以及職業技能運用能力的制度。還要針對不同服務領域的技能等級建立不同級別的福利政策,充分調動組織內部人員參與競爭的積極性,從而使讓職工的能力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二是社區組織以及基層服務機構等單位可以與各高校的教務部門建立關于輸送對口專業的大學生進社區方面達到共識,不僅有利于高校學生的對口就業,同時還增強了自身的專業隊伍建設,使城市社區管理也向著高素質專業人才的方向發展。
結束語:
城市社區不僅是解決社會問題的基礎單位,同時也是非常高效的服務平臺,其在滿足社區民眾的基本訴求、培育現代化公民、處理社會矛盾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由此可見加強對城市基層社區管理建設的力度,能夠加快社區現代化治理的步伐,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打造堅實的群眾基礎。
參考文獻:
[1]中共武侯區委黨校課題組,劉鋒,郭祎.城市社區管理體制創新的探索及完善——以成都市武侯區黌門街社區為例[J].桂海論叢,2020,28(01):101-105.
[2]張家玉. 現階段我國城市社區體育管理體系的分析與探索[D].南京師范大學,2019.
[3]李暉.完善社區管理體制的一項重要舉措——城市社區組織與市轄區人大相對接問題探討[J].黨政論壇,2019(07):30-32.
[4]陸德佳. 城市社區管理體制的構建與完善[D].蘇州大學,2019.